沈紅雷
摘 要: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正向世界工廠制造基地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有教育背景和專業技能的職業人才為經濟建設發展服務,因此,近年來職業院校的生源劇增,職業院校不斷擴招,職業院校生源與師資數量嚴重失衡,師資隊伍建設成為制約職業院校發展的不可忽視的瓶頸。本文以現代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國內外職業院校有關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狀況,重點分析了我國當前職業院校師資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職業院校 師資隊伍 建設 擴招
一、背景
我國改革開放戰略的實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隨著經濟特區的建立,大量外資企業入駐,需要大量的擁有職業教育背景的技術人才,這也出現了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空前需求,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職業院校生源的增長,促使職業院校不斷擴招,導致職業院校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嚴重失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造成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不能勝任企業的崗位工作,對職業院校的聲譽產生了負面影響,從而也間接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教師作為職業院校的一線工作者,是教學環節的主導,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關系到職業院校學生培養質量的高低,關系到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成敗。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師資結構良好、理論實踐結合到位、能夠勝任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師隊伍,是現代職業院校良好發展的前提,也是目標。因此探討現代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摸清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對改善職業院校的教育,提高對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國家經濟發展服務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二、對國內外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有關研究
通過相關文獻來探明國內外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情況,可以借助對方的經驗和管理模式,認清我們自身的不足,對我國職業院校師資的建設具有很強的借鑒、參考意義。
1.國外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情況
以美國、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具有完善的職業院校教師培養體系,雖然對職業教師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但是都建立了高標準的教師資格制度。這些國家規定的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的資格條件是:擁有教師資格證,符合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具備從事職業教育的一般條件。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要求具有實踐工作經驗和實際技能。在美國,職業教師對所教的技術課需要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有當顧問咨詢和相應的研究能力。德國把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細分為兩大類:實訓教師和職業學校教師,這樣的配置對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德國的職業教育對實訓教師和職業學校教師的要求又有不同:職業學校教師原則上要求有博士學歷,具備五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包括兩年的教學經歷。實訓教師則要求有大學學歷,通過了相關的嚴格考試,并有人品資質。
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在美國、德國這兩個國家結構合理,其結構具有專兼結合、以兼職教師為主的特點,專任教師一般分為學校理論課教師和實踐課教師。在美國、德國,近年來兼職教師所占比例差不多都為60%左右,這樣可以廣泛地利用社會上的教師資源,充實職業教師隊伍,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2.我國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騰飛,大量外資企業入住,需要大量的有職業技術教育背景的員工。高等教育也從精英教育過渡到了大眾化教育階段,職業院校和高等院校不斷擴招,由于高等院校資源有限,因此職業院校也承擔了一部分擴招任務,但師資數量的增長卻沒有同步。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始于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目前,在全國范圍來看,我國職業院校占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58.3%。與大規模的擴招和充足的生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師資隊伍的匱乏,在有限的辦學經費的現實情況下,職業院校的生師比例一路上揚,甚至達到了30∶1,成為制約我國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的瓶頸。職業院校的教師對新的教育理論接觸較少,教學理念還比較陳舊,缺乏創新,實踐教學也沒有跟上市場需求,教學方法陳舊,沒有創新意識,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也沒有大規模地普及。理論教師和實踐教師的學歷偏低,而且教師結構不合理,導致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學而不能致用,造成資源浪費。相比之下,我國的職業教育與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差距很大,我國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是量的提升,質反而下降了。
三、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職業院校師資流失嚴重
在生源充足、職業院校擴招、教師與學生比例嚴重失調的背景下,職業院校師資嚴重流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職業院校擴招需要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充實教師隊伍,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不少職業院校存在青年教師嚴重流失的情況,從職業教育部門流向非職業教育部門;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沒有得到大量的補充,尤有甚者,某些學科還在降低,嚴重影響了職業院校對學生教育質量的提高,導致難以培養出能夠勝任人才市場需求的畢業生。職業院校教師的流失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青年教師把職業院校作為積累工作經驗、向非職業教育部門跳槽的跳板;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不再以從事職業教學為就業目標,而是向更高的待遇更好的企事業單位看齊,很多職業院校教師轉行從事其他職業;職業院校派送教師到更高層次的單位學習深造,教師卻把這看作脫離職業院校的機會,學有所成后,不再回到原單位工作。
2.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史較短,遠沒有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成熟,充足的生源讓職業院校沒有生存的危機感,在師資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下也大規模地招生,因而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學歷和學術結構層次、比例不合理。由于生源充足、院校擴招,教師隊伍青黃不接,學術層次高的、年齡在四十四五歲的教師所占比例大約為5%,結構明顯不合理,而教師的后備隊伍又比較匱乏,難以銜接。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一般是社會上有哪些比較熱門的行業,職業院校就開設哪些專業,很少考慮是否具備相應的師資隊伍,導致很多文科出身的教師教化學、物理之類的課程,而理科出身的教師教經濟、管理、物流等課程,全都亂了套,這樣的師資配置培養出的學生質量,不得不讓人懷疑。
3.職業院校比較注重理論教學
大部分職業院校沿襲了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論教學而缺乏豐富的實踐教學,致使培養的學生到了工作崗位上還要再進行實踐培訓,資源嚴重浪費。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職業院校擴招急需補充師資力量,招聘來的很多教師大學畢業后就從事職業教學,本身就比較缺乏實踐操作經驗,難以達到指導學生實踐學習的目的;另一方面,職業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但與院校合作的企業單位數量的增加卻跟不上院校的招生規模,也使得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沒有實習鍛煉機會,在缺乏實踐機會的情況下,職業院校只好以理論教學為主,“兩條腿走路”的職業教育,現在就剩下“一條腿”了。
四、積極推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1.樹立建設適應現代職業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的新觀念
觀念先行,行動在后。要改變我國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師資嚴重不足的局面,就要打破傳統的職業教育師資建設的模式。在時代發展的新形勢下,職業院校需要更新觀念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往的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要樹立新的師資隊伍建設的觀念,做到“兩個為本”:一是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職業院校要重視人才,努力打造讓優秀的教師隊伍良好發展的平臺。二是以教學為本的思想觀念,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切師資培養都要向教學靠攏,教師是實際教學的一線工作者,直接與學生接觸,以教學為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質量。以“兩個為本”作為新觀念的基礎,才能迎來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新局面。
2.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待遇、福利,吸引人才
為了防止職業院校師資的流失,并吸引優秀的職業教育人才,職業院校應該在物質和精神激勵上下工夫,以長遠的眼光制定人才引進措施,才能招賢納士。對內實行有效的考核晉升制度,給予人才高職位、高待遇,讓本校教師看到晉升、發展的希望;對外招聘可以用住房、各種補貼來吸引高等院校畢業的優秀人才,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吸引企業具有豐富經驗的員工來校任兼職教師,從事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
3.優化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的配置和結構
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在配置和結構方面還不夠合理,要建設現代職業師資隊伍就要改變以往的師資配置和結構。在充實教師隊伍時,按照學校的專業設置招聘教師,也可以參考企業的組織結構合理配置師資,讓教師教授自己擅長的科目,發揮其最大效能。
4.組織教師到一線企業進行實踐
要讓教師了解企業發展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排教師到與院校合作的一線生產運營企業進行實地實踐和培訓,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這樣可以讓教師學習新的實踐方法,更新教學內容,間接地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五、小結
綜上所述,相比國外職業院校的師資建設,我國當前職業院校的師資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師資隊伍建設困難重重。要改善現階段的情況,就要改變以往的師資隊伍建設觀念,以創新意識適應人才市場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要求。搞好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意義重大,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榮革.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J].湖南水利水電職業學院學報,2006(3).
[2]彭爽.美國、德國、日本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特色與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06(12).
[3]文雁.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及改進措施[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5(6).
[4]李斯杰.關于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J].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20).(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