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為琴
摘 要:泥金彩漆作為寧波的本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市場。本文結合筆者學校泥金彩漆的創意教學案例來講述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傳承這一手藝。
關鍵詞:泥金彩漆 創意教學 傳承
一、工作背景
1.養在深閨人未識——泥金彩漆簡介
泥金彩漆是寧波傳統工藝,歷史悠久,品種豐富,沉淀著濃厚的江南民俗風情,但幾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逐漸成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古董貨”。泥金彩漆工藝瀕臨失傳,僅寧海縣極少數藝人仍以口傳身授的方式傳承著這一民間絕技。
2.忽如一夜春風來——泥金彩漆教學的現代學徒制
2007年下半年,寧海縣第一職業中學與寧波東方藝術品有限公司聯手,首次在工美專業中創辦“泥金彩漆”技藝培訓班,并聘“泥金彩漆傳承人”——黃才良和陳龍兩位師傅直接授藝。幾年來,學校積極通過引企入校、傳人培養、技藝研究等舉措,逐步形成品牌推進、創新創優的教學特色。
二、主要內容
1.天工人巧日爭新——泥金小葫蘆的設計立新
泥金小葫蘆的制作程序大同小異:精選小葫蘆—設計圖案—清漆描邊—堆塑—貼金—裝飾配件。但與傳統的泥金彩漆相比,泥金小葫蘆設計突出了三個新元素。
(1)泥料多元化。傳統泥料是特制的,制作很麻煩,市場上也很難買到。而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靈活采用軟陶泥、超輕黏土等新泥料。
(2)圖案個性化。泥金彩漆傳統題材比較固定,如喜上眉梢、龍鳳呈祥等,學生們只能依葫蘆畫瓢。所以筆者鼓勵學生根據胚胎特點設計個性化圖案,如葫蘆娃、大白等卡通形象。
(3)色彩多樣化。傳統的泥金彩漆圖案是單色的,就是貼了金箔的金黃色。而我們在新產品設計中結合新胚胎和新泥料本身,作品色彩更豐富,更符合不同群體的審美趣味。
2.為有源頭活水來——泥金小葫蘆的教學革新
小小的泥金葫蘆看似簡易,但包含著泥金技藝的精髓,要讓學生自主、切實掌握并非易事。為此,學校堅持“以民間為根,以市場為本,理實一體”的思路,革新傳統工藝課程。
(1)開發特色教材。傳統手工藝人培養都是作坊式的,口傳身授,模仿操練多,文本記錄和系統知識少。因此學校在2011年特邀工廠師傅和本校教師共同編成《泥金彩漆技藝實訓精解》系列教材,以圖文并茂、項目分解的形式,化繁瑣為簡明。
(2)成立實訓基地。學校于2012年底建成了功能配套、環境真實、校企結合、產教結合、具有示范輻射作用的泥金彩漆應用實訓基地。
(3)借助網絡平臺。學校精心打造泥金彩漆精品課程網站,曬出教師錄制的示范操作視頻、微課等,也為作品欣賞、社團活動等提供在線交流平臺。
(4)拓寬課堂外延。以十里紅妝博物館、前童古鎮、瞻天畫廊等場所為外延,實行開放式教學模式。2015年上半年牽頭成立了寧海縣工美職業教育聯盟,為泥金彩漆教學革新注入新活力。
3.飛入尋常百姓家——泥金小葫蘆的宣傳創新
除了重視技藝傳承,我們也重視非遺文化宣傳,為此展開了泥金小葫蘆“四進”活動。
(1)泥金小葫蘆進校園。我們的泥金小葫蘆不但在本校園展出,還經常到其他學校展出。富有創意的產品吸引了眾多師生的觀賞或訂購。我們的專業老師也應邀到各校開設泥金彩漆普及性講座。
(2)泥金小葫蘆進社區。學校曾多次到寧海各社區開展“泥金彩漆”開放式體驗活動。社會各界人士、家長、小朋友都可以親自動手玩泥金,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
(3)泥金小葫蘆進廣場。到城區的各大廣場,如寧海潘天壽廣場、西門廣場等,展出自制的泥金小葫蘆等工藝品,學生邊現場演示制作,邊給市民做講解,宣傳泥金彩漆。
(4)泥金小葫蘆進景點。在節假日到一些旅游景點展出并銷售自制的工藝作品,傳統的泥金彩漆果盒、木桶價位動輒幾千元,而學生手制的一個精美的泥金小葫蘆或筆筒售價在20元~50元之間,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
三、實施效果
1.雛鳳清于老鳳聲——非遺傳承有人
學校以“小葫蘆”設計等形式創新泥金彩漆教學,探索了一條傳承民間工藝與發展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新路,有力培養了一批泥金彩漆技術人才。
2.老樹著花無丑枝——品牌效應彰顯
在寧海民俗工藝文化周,在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在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在韓國的出訪交流會,學校的泥金彩漆項目都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3.病樹前頭萬木春——市場前景可喜
學校2014級泥金彩漆專業學生制作的泥金小葫蘆等創意產品試銷市場,讓非遺在保有固有精神的前提下從小眾化走向大眾化,深得市民和工藝類企業的青睞。
(作者單位:寧海縣第一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