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員
[摘要]鄉村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體系的創新要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是師范定向生“學質”的評估機構由培育學校和生源縣市教育局協作組成,克服以往培育學校和生源縣市教育局獨立獨評的弊端,充分體現教育評估組織管理的系統性;二是評估體系既包含“課業”性成績(課程成績、教學技能)評估,又囊括“非課業”性成績(自主學習、社團活動等)的評估,同時兼顧各縣市的教育現狀,克服以往只重視“課業”成績的單一性評估。只有這樣的評估體系才符合現代鄉村教育的實際,才能提高鄉村師范定向生的“學質”。
[關鍵詞]鄉村教師;定向生;學質;評估
一、確定鄉村師范定向生就業崗位時存在的兩種現狀
江西省自2007年開始試行定向培養鄉村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工作,這種訂單式教育吸納了大批優秀初中生報考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專業,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農村教師,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各縣市教育局在確定鄉村師范定向生就業崗位時存在的以下兩種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師范定向生學習質量(以下簡稱“學質”)的提升:
其一,校前定崗。有的縣市教育局在師范定向生入校前,便已和他們簽訂了就業協議,明確了具體的就業學校。這類師范定向生有些人入學后便感覺進了“保險柜”。俗話說:“井無壓力不出水,人無壓力輕飄飄?!爆F實證明,有了這種感覺的定向生在校求學期間,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質”得不到有效提升。
其二,校后考崗。有的縣市教育局在師范定向生畢業之年,組織一次文化統一考試,而考試既無大綱,也無任何考試說明,有時使用選聘入城教師的試卷,有時使用高考等級試卷,而且僅憑這次文化考試成績讓學生選擇就業學校。這種通過畢業后考試選崗的做法必然產生一種誤導:要選擇好的學校,就只需要好的應試能力?,F實證明,不少鄉村師范定向生為了能在畢業之年選擇好的學校,在校期間多專注于應試能力的準備,而忽視教育教學知識的廣博積累,輕視教學技能以及其他能力的實訓。這與鄉村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能力體系的辦學理念相違背,鄉村師范定向生的“學質”提升受到嚴重制約。
二、當前師范定向生評估模式的弊端
目前,鄉村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體系還沒有專人進行專題研究,交流成果匱乏。承擔鄉村師范定向生培養的各高職高專院校對師范定向生的評估,也多屬于校內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課程評估。側重從專業培養方案設置的課程考核入手,以課程成績的高低來評估師范定向生的學習質量的優劣。二是管理評估。側重從師范定向生的日常管理(含早操、早讀、課堂考勤、午唱、晚自習、就寢、課外活動等)入手,主要評估師范定向生的品行和日常行為規范,而且這種評估僅作為評先評優的附帶條件。各校對師范定向生的這種評估不夠全面,其弊端有如下三點:
其一,評估單一。這種評估嚴格地說僅僅屬于“課業”評估,而不是“學質”評估。比如,這種評估就未考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社交能力、學生課外知識拓展以及學生對本縣市教育狀況的了解等內容,更未考慮當好鄉村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良好師德和必備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技能等等。
其二,校局分離。學校對師范定向生“課業”單一性評估的結果,得不到生源縣市教育局的肯定;而生源縣市教育局對師范定向生畢業時統考的成績,同樣未受到學校的重視。在對鄉村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的標準上,學校與教育局各行其是,互不認同。
其三,學不適用?,F行的專業培養方案多由學校擬定,而教育局很少參與。有些課程設置已脫離農村一線教育教學實際,師范定向生所掌握的知識面和教學技能也難以充分滿足鄉村教學的實際需求。
三、新型鄉村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體系的構成
基于以上現狀,為進一步激發鄉村師范定向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執教能力,構建新的鄉村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體系顯得尤其重要。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念,“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于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鄉村師范定向生的“學質”評估應是個系統工程,“學質”評估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課業性成績,也要考慮到學生的非課業性成績。據此,本評估體系主要包括教育局測評、課業成績測評、教學技能測評、學生自主學習測評、社團活動測評等五個方面內容。
1.教育局測評
教育局除選拔鄉村師范定向生外,還應積極參與對師范定向生的“學質”評估。將縣市教育局測評列入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體系是縣市教育局實質性參與定向生培養的重要舉措??紤]到師范定向生本土化和職業化的現實需求,教育局對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的核心內容應包括兩方面:
一是考評師范定向生對本縣市鄉村小學或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學生學習基礎等現狀的熟悉狀況。這部分測評內容教育局只需列出粗線條的大綱,具體內容應鼓勵師范定向生到教育局咨詢或個人深入本縣市鄉村小學或幼兒園進行社會調查,從中也能鍛煉他們的社會交際能力。熟悉本縣市鄉村教育教學現狀,有利于師范定向生加強相關文化知識或技能的學習,明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重任及其改革方向。
二是各教育局對師范定向生提出的從事本土小學或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所必備的職業道德、文化知識、教學技能等方面基本要求。這部分測評內容各教育局應擬定較為詳細的大綱,提出具體要求。教育局擬定的這些測評可作為學校相關測評的補充或延伸,它是師范定向生扎根本土教育事業、勝任本土教育教學的基礎。此外,教育局的測評規定更能進一步激發定向生對相關文化知識與教學技能的重視。
教育局組織的測評分值在整個評估體系中所占的比例為20%。
2.課業成績測評
課業成績是“學質”評估的核心點。專業培養方案是經過專家深思熟慮擬制的,其課程設置也能充分體現教學的系統性。對鄉村師范定向生的課業成績評估是全面、客觀地檢驗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和鑒別學生差異性教育教學的核心評價,其對控制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培養目標起到積極作用。
要準確地對鄉村師范定向生“學質”進行評估,應根據課程類別來確定分值。師范定向生的課程類別應該按功能標準分為五大類,即“五位”:品修課(職業品德課)、專修課(專業知識課)、普修課(普通知識課)、技修課(教學技能課)、研修課(教研能力課)。這五大模塊的課程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為培養合格的農村小學師資服務。課時分配:品修課占5%,專修課占40%,普修課占27%,技修課占20%,研修課占8%;以上各類課程在課業成績測評中的評估分值可按此比例確定。各類課程在測評時,“品修課注重實踐評價與理論分析相結合,個體反思與他人考核相結合;專修課注重知識測試;普修課側重知識檢查;技修課注重過程演示與實際效果相結合,要重視動態性評價;研修課注重成果自我匯報與實踐應用相結合”。需要強調的是鄉村師范定向生的具體課程設置與測評方式應聯合教育局相關專家共同研制。
課業成績測評分值在整個評估體系中所占的比例為40%。
3.教學技能測評
教學技能是“學質”評估的關鍵點。積極抓好師范定向生教學技能培養方式創新是認真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優質教師的關鍵。教學技能的優劣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起到“點睛”作用。教學技能測評需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一是明確測評選項。鄉村小學教師屬于全科型教師,“粉筆字、演講、簡筆畫、板報設計、課件制作、少兒歌曲彈唱、‘兩操、體育游戲等應作為必測選項;朗讀、講故事、試講、說課、答辯、視唱、毛筆字、鋼筆字、手工制作、合唱指揮、器樂演奏、隊列訓練等作為選測項目”。而鄉村幼兒教師則應將“粉筆字、講故事、手工制作、課件制作、板報設計、幼兒歌曲彈唱、鋼琴伴奏、即興舞蹈創編等列為必測項目;朗讀、演講、簡筆畫、毛筆字、鋼筆字、合唱指揮、試講、說課、答辯、器樂演奏、隊列訓練、體育游戲等列為選測項目”。除此之外,還可根據師范定向生個人特長來安排才藝展示項目。
二是擬制測評方案。教學技能測評要有完整的測評方案,測評方案具體應包括測評整體要求、時間安排、測評標準、測評方式及評委構成等。同時,因為絕大多數教學技能滲透在相關課程教學當中,教學技能測評也應考慮如何與課程考核相銜接。
三是規范測評管理。一流的方案三流的執行遠不如三流的方案一流的執行。教學技能的測評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該機構應統籌教學技能測評工作,人員可由學生代表、相關專業教師、學校相關負責人、教育局專家或相關負責人等組成,測評工作遵循公開、公正、嚴格、科學的原則。
教學技能測評分值在整個評估體系中所占的比例為25%。
4.自主學習測評
自主學習是“學質”評估的基礎點。自主學習的本意就是學生自己愛學習、會學習,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應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作為未來引領鄉村小學或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師范定向生,應樹立自主學習觀,并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提升其“學質”的基礎。自主學習測評要注意兩大內容:
一是要明確自主學習的目標。即對鄉村師范定向生課后自主學習分階段提出任務目標,并提出具體要求。鑒于鄉村師范定向生要求具備廣博的知識,因此,少兒百科知識應列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測評范圍。
二是明確檢查自主學習的方式。主要可采用檢查讀書筆記和查看書刊借閱數據等兩種方式,少兒百科知識則可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進行測評。
自主學習測評分值在整個評估體系中所占的比例為10%。
5.社團活動測評
社團活動是“學質”評估的拓展點。鄉村師范定向生參加社團活動可以幫助他們了解社會、貢獻社會,從社會中學習并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同時,還能夠給他們帶來道德教育和團結合作的學習與工作理念。師范定向生的社團活動能力是他們今后有效從事鄉村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拓展素養。師范定向生參加社團活動要提出具體規定,比如在校期間參加社團活動的個數、參加社團活動的出勤率、成績或收獲等等。成績的評定以過程性考核為主,以業績考核為輔。
社團活動測評分值在整個評估體系中所占的比例為5%。
總之,這種鄉村師范定向生“學質”評估體系的構建,首先,能加強師范定向生培養學校與生源縣市教育局的緊密聯系,比如共同研討培養方案、定期抽測師范定向生的“學質”項目等等。其次,能提升師范定向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新型評估體系是由學校和教育局雙方研制確定的,評估結果將成為師范定向生選擇就業學校的唯一依據,這必然有效激發師范定向生在校期間學習的主動性,為他們“學質”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政策激勵。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