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雷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杰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想象力是美術教育的關鍵,是創造的源泉.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具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學生才能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那么,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呢?是我們每一位美術老師都在研究與探討的話題。下面,我淺談幾點自己的認識及做法:
一、利用自然,充分感知,啟發想象力。
大自然能為兒童繪畫提供最好的素材和課堂,欣賞大自然的景物從中發現美、并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創造美。我時常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中讓同學們聽一聽小鳥的叫聲,聞一聞泥土的氣味,觀察一下天空的顏色,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小草,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敏銳觀察的習慣。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隨時成為教育的素材。例如:學習《認識樹木》一課時,我課前請孩子們到戶外搜尋各種各樣的樹木,再通過圖片、幻燈片、錄像等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手段總結歸納并與幾何圖形、夸張變形等相聯系,使孩子們了解到各種各樣的樹木之間雖有不同的特征,但又有著共同的結構。鼓勵孩子們按自己的想象創作出一幅關于樹木的作品。你會發現,孩子們畫出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樹,有五彩的樹,有會長面包、雪糕的樹,有會說笑話的樹。。。在此基礎上,我再創設活動情境請學生對自己畫的樹進行添畫,這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象也就隨之迸發。這時只要給他們一點點啟發,想象就象長了翅膀一樣。
二、聯系生活,有效引導,激發想象力
任何想象都是以生活為基礎的,但并非是現實的翻版。所以,我們萬不可以“像不像”來簡單評價學生的作品,那樣會使學生都向“像”靠攏而讓作品失去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與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疑問的方式讓學生改變思路,充分發揮想象以防止其形成僵化的思維模式。例如在教學《人》一課時,在孩子們掌握了人的基本結構特征以后,我向孩子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誰能畫一個火星人?教室里立馬沸騰了起來,孩子們一邊熱烈的討論,一邊迫不及待的畫出了一個個形態各異造型夸張的人。在教學《最想去的地方》時,課堂上我首先問同學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準備去這個地方,你希望怎樣去呢?同學們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后,分別畫出了自己的想法,你會發現他們的想象力是那樣豐富:有坐飛機的、有乘熱氣球的、有坐太空船的、有坐UFO的、還有長出一雙大翅膀飛上去,甚至還有搭建天梯爬上去的……接下來我問同學們:你到達這個地方后你希望看到什么呢?讓同學們繼續大膽地想象,畫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想象圖……。
三、總結方法,靈活應用,提高想象力。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也總結出了一些想象的基本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型,可以靈活應用,用作提高孩子們想象力,表達想象力的輔助手段。如擬人法,擬人法是用擬人的手法去表現事物的造形和活動的方法,采用擬人法時先要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分析, 抓住事物的特征,再把事物設計成像人一樣能站立的形體,然后啟發學生按照不同的事物想象創作不同的生活畫面。如帶笑臉的花朵,長胡須的太陽公公等;如變形法,變形法是根據事物的基本形,然后通過夸大、縮小、增加或減少的辦法,啟發學生畫出形式各異,多種多樣的事物。如我們可以根據一只狗的造型,通過夸張變形畫出方形狗、長脖子狗、大尾巴狗等。再啟發學生創作出《狗狗運動會》、《大尾巴狗奇遇記》等;如擴展法,擴展法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圖形,誘發情節聯想,從而創作出帶有情節作品的方法。如創作《老鼠嫁女》,老師先出示生動有趣的老鼠的形象,接著老師講述老鼠嫁女的故事,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作老鼠們抬轎、敲鑼打鼓的熱鬧場面。通過夸張、變形、裝飾的藝術手段進行創造,激發和表現強烈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豐富的想象力比淵博的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會促進和提高他們的創造才能。讓我們立足本職,認真研究與探索,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來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