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麗

【摘要】高校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學習方面上存在自身特點,學習動機也不例外。本研究采用《大學生學習動機取向問卷》對云南省某高校206名貧困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學習動機取向依次是物質追求、害怕失敗、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和社會取向;(2)在求知進取、物質追求、小群體取向方面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關鍵詞】高校 貧困大學生 學習動機取向
1.引言
貧困學生是指家庭條件困難,無力支付或支付教育費用有困難的學生,他們是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貧困大學生中,心理異常人數比例偏高,學習問題也成為熱點話題。與此同時,在學生學習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關注,學習動機尤為突出。學習動機是指在學校情景中,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本文旨在探討云南省某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狀況,對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加大貧困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和輔導,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幫助其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
2.研究方法
2.1 對象 隨機選取云南省某高校貧困學生,發放問卷210份,回收率98.1%。大一53人,大二60人,大三45人,大四48人。
2.2 研究工具
黃希庭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動機取向問卷》,問卷分6個維度,求知進取的動機、社會取向動機、物質追求的動機、害怕失敗的動機、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從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采用1-6級記分。
2.3 數據分析 用SPSS13.0 for windows 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
3. 研究結果
結果表明,貧困大學生6種動機的強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質追求、害怕失敗、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和社會取向。從6種動機的平均數比較看,物質追求、害怕失敗的動機相對較強,得分在4分以上(全距1-6)。貧困學生在學習動機取向方面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在求知進取、物質追求上,大一的得分明顯低于其它年級;社會取向、害怕失敗、個人成就方面,大一的得分明顯低于大四;在小群體取向上,大一明顯低于大二、大四,大三明顯低于大四,見表1。
4. 分析與討論
結果表明,貧困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取向的強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質追求、害怕失敗、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和社會取向。貧困學生多來自偏遠農村,承受著經濟和生活上的種種壓力[1]。在上大學以前,他們與外界接觸較少,見的世面少,知識面相對較窄,而上大學以后,看到身邊同學不僅可以大大方方地花錢,瀟瀟灑灑購物,而且同學們都見多識廣,能歌善舞,能說會道,有較強的的社會組織能力,這種經濟、能力上的反差就促使了貧困生強烈的物質追求;此外經濟上的差距帶來的強烈的自卑感、自尊感、虛榮心等,這使得他們擔心、憂慮、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害怕自己失敗,因此貧困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害怕失敗的動機[2],以滿足自己最低層的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
在貧困生中,學習動機在求知進取、物質追求、小群體取向方面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在求知進取動機、物質追求的得分上,大一的得分明顯低于其他年級;在社會取向、害怕失敗、個人成就上,大一的得分明顯低于大四;在小群體取向上,大一明顯低于大二、大四,大三明顯低于大四。大學的校園環境是一個寬松的、沒有升學和考試壓力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攻讀自己喜歡的專業,發展自己的特長。而對于剛進入大學第一年的學生,普遍存在松一口氣、歇一歇的思想,以及多數學生往往對自己所選的專業存在很多疑惑,不知道要學些什么,所以導致大一學生的學習動機相對其它年級會很弱,在學習興趣上也會存在更多的困擾,對專業學習、成長成材、就業發展也缺乏清醒的認識。隨著大學生活的遞進,學生的社會化程度提高,在生活上也逐漸走上獨立,交往程度提高,加上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物質追求、小群體取向的意識也漸漸覺醒[3]。
5. 小結
貧困大學生學習動機取向的水平由高到低是:物質追求、害怕失敗、求知進取、個人成就、小群體取向和社會取向,且在求知進取、物質追求、小群體取向方面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針對貧困生,教育工作者應做到:引導貧困生正確認識自己,充分挖掘自我潛力;正確對待困難,倡導自立自強的人格,促進貧困生健康的心理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先誠等.高校特困生心理障礙及矯正對策.江西社會科
學[D].2003(7)
[2][3]劉淳松.張益民.張紅.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性別、年級及學科差異[J].中國臨床康復.2005(20)
[4]孫永明等.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J].中國健康心
理學雜志.2004(12)
[5]肖楠.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透析及對策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45)
[6]鄧志軍. 當前貧困大學生心理貧困的現狀、成因及教育對策[J]教育探索.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