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英君
小學教育是幫助兒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階段,但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兒童的愛拖拉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低年級兒童的拖拉習慣導致了他們學業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成績下滑,心理焦慮,產生無助感,引起低自尊,并且危害健康,對小學生身心發展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因此,糾正低年級兒童拖拉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糾正低年級兒童“拖拉”習慣呢?
(一)家庭教育要先行發展
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專家分析指出,凡事拖拉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總是不斷地在 “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過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延行為。
1.學會理性分析。遇到拖拉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成為家長的勸解員、心理分析師。要告知家長,在遇到孩子拖拉時,不要一味地著急,成長中的小孩都會犯錯,不要使用極端的方式對待孩子,也不要一味地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同時,引導家長耐心地與孩子溝通交流,當孩子犯錯時首要問“為什么會這樣做”“看看爸爸媽媽能做些什么來幫你”,從孩子的回答中提取有用的消息,便于家長與教師調整教育行為,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2.付諸有效的行動。孩子做作業拖拉,更需要家長在家里進行一對一的作業輔導安排,教師可以跟家長溝通在家里訓練孩子養成好的作業習慣的方法。如為孩子制定時間表,表揚和鼓勵孩子每天的作業速度進步情況,給孩子講珍惜時間取得成功的故事,或在墻上貼上名言警句,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3.正確處理情緒。對于愛拖拉的兒童,教師要更多地與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假如是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或控制欲過強的父母,教師可以委婉地提議大人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要把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給孩子一個有選擇的空間,在調整家長的心態中,讓孩子學會耳濡目染,從而改變孩子的拖拉行為。
(二)學校教育要跟進調整
1.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內在興趣時,就會渴望獲得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伴隨有愉快的情緒體驗。教師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體做法:第一,改進教學方法,采用有趣的、直觀的、變換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如:用圖畫與生字的結合可以幫助孩子記字,用美觀的教具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用通過模擬教材內容的游戲、角色扮演方式激發興趣。第二,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和學科興趣小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愉快和學好知識的樂趣。挖掘學科教學中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逐漸從對某些特定內容的興趣發展到對學科的興趣。
2.排除不良情緒。給愛拖拉的孩子創造更為寬松的學習環境,不刻板地要求孩子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減輕孩子對成績的心理負擔,不給孩子施加過大精神壓力,讓他們放松心情,提高學習效率。給予愛拖拉的孩子積極的暗示,用間接的方式暗示孩子正發生積極的改變,強化孩子的努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積極的鼓勵,促使孩子學習行為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3.進行歸因訓練。由于愛拖拉的學生往往把失敗歸因于時間不夠,導致學生習得性無力感,造成學習積極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過一定的訓練程序,使他們學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努力,從失敗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也就是說,要通過歸因訓練來提高愛拖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愛拖延學生進行歸因訓練時,往往是使學生多次體驗學習的成敗,同時引導學生將成敗的原因歸結于努力。根據維納的理論,努力這一內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減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將帶來成功,那么學生就會在行為中不懈地努力。
歸因訓練的基本步驟如下:第一,了解學生的歸因傾向??梢酝ㄟ^觀察、談話或問卷測驗來進行。第二,讓學生進行某種活動,并取得成敗體驗。如讓學生通過數學練習、單元考試、回答問題等取得成功與失敗的體驗。第三,讓學生對自己的成敗進行歸因??梢宰寣W生在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中選擇其成敗的原因。第四,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因。當學生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將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時,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強化;如果學生將成功歸因于外部因素,將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或外部因素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歸因指導,告訴學生成功是你努力的結果,而失敗則是你努力不夠。
4.培養學習習慣。調查發現,大多數愛拖拉兒童的學習習慣不好。小學低年級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來看,年齡越小,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越為重要。從小培養孩子“愛學”“樂學“會學”,對孩子今后的成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教師和父母重要的責任之一。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勤于思考、敢于攻關的習慣;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等。
(三)評價方式要縱橫交錯
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里說:一個婦人為孩子的功課煩惱,因為孩子的考試成績是第40名,而班級只有40名學生。林先生開玩笑地開解她說:“如果我是你,一定會高興。”“為什么呢?”“因為孩子不會再退步了,就好比爬山,孩子現在是在山谷底部的人,唯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煩惱,鼓勵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會走出來?!鄙焦鹊淖畹忘c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1.橫向比較法。無論是中國的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表揚與批評是教育者慣用的教育方法。家長和教師喜歡采用橫向比較法,如利用小紅花、小紅旗等方式鼓勵孩子競爭,看誰表現好,若要糾正孩子不良行為時常以其他同學作為榜樣的方式來加以對比式評價。而這種橫向比較,對有的孩子來說可能是發現不足,以他人的高度為努力的方向,不斷進取,縮小差距,甚至是超越他人。但對有的孩子來說,可能是越來越氣餒,越比越覺得不如人。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做的再好,總可以找到比你更好的人來。
2.縱向比較法??v向比較的結果多半是越比越高,自己和自己的過去比,與自己競爭要比一味地去擊敗對手更有意義。當我們表揚孩子比之前進步了,孩子就會喜笑顏開。因此,我們對孩子應該有更多的欣賞和鼓勵。
曾看到一個故事:有個學生平時的作業、測驗都不錯,但一旦大考,總是不如意,他說,他考試時會聽到別人翻卷子的聲音,覺得別人已經做到后面了,心里很著急,嚴重擾亂了自己的考試心態。與其說別人干擾了他,不如說他受到了橫向比較的詛咒,萬一是人家做不來,先做后面的呢?不能全神貫注地考試,就已經輸了。因此,過多關注他人往往就會先輸掉自己。
子曰:有教無類。教師應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要總是采用橫向比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要善于觀察,從問題行為之中發現積極的因素,提供必要的幫助。
學生的拖拉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要糾正孩子拖拉的行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因此,我們要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到多學科滲透、多渠道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要讓家長重視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可盲目給孩子加壓。孩子的成長需要寬松的教育環境,家校協作,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