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江
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 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 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 精彩紛呈。當前,全國各地都在推廣課堂改革,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則是課改持續深化發展的關鍵。我所在的學校地處邊遠山區,不僅教學環境差,家長不支持教育,而且學生基礎差,兩極分化嚴重,厭學情緒大,大多數老師的教學理念也沒能得到及時更新。面對這樣的現狀,要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呢?本學期我也做了些嘗試,有了些變化,也有了些感悟。通過實踐,我認為要想有效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教師的祖師爺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知識的誘因,也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所以有了興趣的激發,就有了學習的欲望,也就會使整個學習氛圍輕松快樂起來,也就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可農村學生受“新讀書無用論”、“金錢至上論”等思想影響較大,再加上農村打牌賭博成風,對學生負面影響極大,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多學生根本就不想讀書,更何況對學習有興趣了。那要怎樣才能激發學習興趣呢?
1、強調語文學科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學語文不僅是中考高考中的重頭戲,同時在生活中也處處離不開語文這門學科,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門知識,這樣激起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至少能激起學生的被動興趣。
2、和學生建立真摯情感,讓學生由對老師感興趣轉移到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上。我從工作開始就一直做班主任,所以養成了與學生為伍的習慣,課余時間總喜歡和學生談天說地,一來借機做做思想工作,二來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關注學生生活。一個60人的新班,兩三天時間我就能一一叫出名字,學生們發現老師居然很了解他們,也很理解他們,便開始喜歡親近我,信任我,也開始喜歡我所教的語文,有時自習課有事不能下班輔導,我會提前交代紀律問題和學習任務,總會有同學說:王老師,你放心,你的課我會認真的。有了這樣的承諾還擔心上課時不認真嗎?
3、開展各種有意義但難度不大的小活動,讓他們找到學習的自信和成功的樂趣。利用自習課選擇難度不大的課文(潛能生也易掌握,與優生的差距較小,不會傷害自尊。)開展定量背書比賽、定時默寫比賽等活動,并同步在黑板上公布成績,不僅集中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找到了久違的自信,同時也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一兩次以后,只要上語文早自習,學生們就要求我采用這種方式背書和默寫,看著同學們捂著耳朵讀書,以最快速度默寫時,我看到的他們高漲的語文學習熱情。
4、適當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山區學生沒有條件經常上多媒體課,學生們的這種愿望卻非常強烈,有選擇的去多媒體教室上課,學生的興奮勁和上課的專注度明顯大增。
5、教學方法多樣。自始至終使用同一種方法就會厭倦,如果我們能變換教學方法,讓學生們總能感受到新意,學生們便會對下一堂課有所期待,學生的興趣肯定差不了,上課時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并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見方法指導的重要性。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但農村學生大多是留守學生,多由爺爺奶奶們帶著,缺少相應的指導與監督,他們的學習習慣很差,隨意性很大,要么人云亦云,要么充耳不聞,大多學生沒有什么學習方法可談,這樣使課堂效率大大降低。學法的指導的確迫在眉捷。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嘗試,有一定效果。
1.注重學生課前預習。 通過課前合理預習,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有了疑難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所以說有效預習,能明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節省了不少教學時間,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注重課外知識拓展,培養學生對文字的興趣。鼓勵學生借閱或購買有益的課外讀物,培養學生們的閱讀習慣,并要求他們做好讀書筆記,既激發他們對文字的興趣,也讓學生們積累不少作文素材,還可讓學生們在文學殿堂接受精神的洗禮。
3.注重學習經驗的交流。我們既可以帶領學生借鑒別人的優秀學習方法,也可通過學習方法交流會、書寫學習病歷等方式歸納總結學習方法,取長補短。
4.注重學習思路的點拔。如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課文閱讀的思路,即教給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大意,總結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從教學中不斷摸索,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各種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
三、注重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的構建。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促進教學中的互動與交流,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心理支持,并使其持久。
1.了解學生,要熟悉每個學生情況,哪些學生能完成哪些任務,哪些問題適合哪個學生回答,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我們就能在課堂上給予每一個學生均等的學習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在沒有歧視與偏見的環境中學習。
2.尊重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尤其是潛能生,我們更應尊重,很多潛能生不是不聰明,不是不想讀,是我們一刀切、標準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他們開始厭學,開始變得讓老師和家長認為不聰明。所以我們應認真分析潛能生不懂的真正原因,分析他們不想讀的真正原因,進而改變對他們的做法:允許潛能生不知道,但每節課都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學到知識,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給學生思考多點時間,讓學生有思考的體驗,在體驗中收獲成功,哪怕是一點點,也能激勵學生的進步;我們老師要學會等待,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拔苗助長,我們應該讓每一個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進步,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3.學會在教學中寬容、善待學生。不要一出錯就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責備或處罰,“棍棒底下出秀才”早已成為歷史,老師們應有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去寬容、鼓勵學生學習成長。
4.學會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需求,很多時間可以與學生商量著教學;多發現學生優點,多及時肯定與鼓勵,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信地快樂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在農村的語文教學舞臺上,我們作為引路人一定要根據農村教育基礎薄弱的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合理的學習方法,督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構建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從基礎開始,穩扎穩打,讓學生由厭學到樂學,由樂學到善學,真正構建高效語文課堂,讓學生既能輕輕松松學好語文,又能快快樂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