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強
摘 要:我國民辦高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到了從外延發展向內涵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當前,河南民辦高校遇到諸多利好政策,面臨區域經濟及社會需求等多方面的良好機遇,但也受到來自生源、市場需求及自身建設等方面的挑戰。故此,河南民辦高校要結合教育政策與轉型發展相脫節、人才培養質量與市場用人需求不適應、雙師型師資隊伍與人才培養不相稱等問題,通過健全機制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突出實踐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等途徑,實現河南民辦高校的成功轉型。
關鍵詞:民辦高校;轉型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9-122-2
0 引言
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河南民辦高校取得了眾所矚目的成績。據《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資料,到2014年年底,我省民辦普通高等學校37所,普通本專科(含西亞斯)在校生35.51萬人,占全省普通本??圃谛I倲档?1.14%。河南民辦高校在快速發展,取得矚目成績的歷程中,依然面臨著較多的矛盾和問題。目前時期,國家制定了高校要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規劃,要求高等教育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抓手,調整體制結構,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為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做好升級準備。所以,結合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深刻探討河南省民辦高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面對的機會與困難,找出解決轉型發展的路徑,這將對河南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1 河南民辦高校轉型發展面臨的契機
一是河南省政策支持帶來的契機。最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民辦高校發展制的政策措施,譬如2011年,河南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教育領域的意見》,指出要積極推動民辦高校提升辦學層次,加快轉型發展,這為河南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河南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契機。在2012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文件強調要全方位提升鄭州成為國家級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以鄭州為中心建設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及鄭州大都市區,重新將鄭州定位為立足中原、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國際化航空大都市。到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為河南經濟社會的發展再次注入了新的動力。國家級三大發展戰略規劃在河南的布局,不僅為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動力和契機,而且也為河南地方高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好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機遇。也更將為河南民辦高校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托。
三是高等教育轉型發展帶來的契機。在我國自2011年提出要進行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以來,轉型發展便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當然教育的轉型發展也不例外成為各界關注的重要熱點之一。教育的發展是伴隨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前行,經濟要轉型發展,教育當然要協同轉型發展,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既是順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自身發展所必需的要求。
2 河南省民辦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問題
就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整體的發展而論,要轉變原有的注重規模擴張式發展向注重自身建設的內涵式發展,要轉變原有的借鑒公辦高校走學術型人才培養的道路向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道路轉變。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就存在如下一些困難和矛盾:
2.1 現有的教育發展政策措施與轉型發展的要求不一致
目前河南省民辦高校發展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是民辦高等教育的轉型發展仍然缺乏具體的政策措施的支持和保障,河南省的經濟社會在快速發展,民辦高校的辦學成本也在不斷加大,但針對民辦高校的財政資金的支持一直是缺乏的,民辦高校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國家政府應在財政資助上給予一定的保障支持。其二是高等教育尤其是民辦高校如何進行轉型發展,目前還處于探索嘗試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成熟具體的方案,在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的校企合作方面,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只有學校一方熱衷,企業投入的力度尚且不夠,更是缺少推進其向深度合作方向發展的有效方案。
2.2 人才質量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當前多數民辦高校仍在向按照傳統的培養學術性人才的道路上發展,雖有個別院校也提出了要向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道路上發展,但實際上由于慣性使然,加之原有的各項配套資源的改變尚需時日調整,所以實際實施的效果并不是太好。要實現人才培養的轉型,就要重視產教融合、實驗實訓教學及社會的需求導向。但在當前,我們的高等院校實質上開展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夠,僅是限于松散的合作關系,雙方并沒有形成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在雙方初步構建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在認識上尚有差距,定位也不夠清晰,與社會的需求也存在明顯的差距;高等學校的實驗實訓條件和體系也還沒有完全具備能夠完全仿真企業崗位的真實環境,缺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師資隊伍和實驗實訓設施,只是對工作的一個簡單模擬,致使我們培養的人才的質量仍然離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3 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現狀與人才培養的目標不相符合
目前民辦高等教育的教師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本校培養的青年教師、其他高校退休返聘的的老教師和來源于社會的外聘教師。在當前河南省的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中,后兩種來源的教師仍占有較大的比重,本校培養的青年教師教學和實踐經驗尚欠缺,還不能成為學校教師的主力軍,還不能獨立挑起民辦高校教學任務的重擔,而要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提升教科研水平和實驗實訓條件,建設自有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則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條件的支持,從民辦高校自身的實力而言,承擔起來還存在較大的困難。這也影響了民辦高校的轉型發展工作的推進。
3 鄭州財經學院會計學院在轉型發展中的實踐
基于此,如何構建應用型本科院系,以適應高校轉型發展的步伐和要求,就成為急待破解的重大問題。本部分以鄭州財經學院會計學院為例,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對轉型發展的路徑進行深入探討。
3.1 專業建設
以會計學院和北京東大正保集團共建的全國第一所“正保會計學院”為平臺,提速專業建設,促進轉型發展。在具體操作上,將校企合作課程鍵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變人才培養的傳統模式,實現專業建設上的創新發展。目前雙方所進行的校企雙方專業共建模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3.2 課程建設
在共建的課程上,借助正保集團所提供的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教師的課堂中可以充分采用案例式、參與式、討論式、情景式以及網絡課堂、手機互動、電子簽到、微課等學生歡迎的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逐步實現專業共建課程的過程式、分段式、無紙化考核。
3.3 師資建設
為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會計學院相繼制定“以老帶新的青年教師導師辦法”、“科研管理辦法”等激勵措施和方法,每年派出多名青年教師外出培訓和掛職鍛煉,同時鼓勵教師積極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以達到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目的。
3.4 校企合作實踐
鄭州財經學院會計學院緊抓深入校企合作的主線,相繼和河南百業會計咨詢有限公司共建“百業班”,共編校企合作教材和實現教師互派,成立了“百業會計工作室”作為人才培養、相互交流的合作平臺;和北京正保遠程教育集團開展深度專業共建、真賬實訓、網上實習、就業推薦環節,使用優質教學資源和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育人模式,探索互聯網+會計的教育實踐等,這為我們探索轉型發展的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廣闊的思路。
3.4.1 與河南百業會計咨詢公司的校企探索
在2014年該院會計學院在探索深入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與河南百業會計咨詢有限公司在人才培養、企業冠名班、校企合作教材編寫、仿真實訓室建設、師資隊伍共享、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在該院2013級會計專業中組建了“百業班”,雙方緊密結合,共同完成對該企業冠名班的教學、實驗實訓、實習就業等工作,同時為了促進校企雙方的協調和溝通,河南百業會計咨詢有限公司在該院成立了“百業會計工作室”作為人才培養、相互交流的合作平臺,通過這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和方法,幾年下來,我們對校企合作的探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實現了校、學、企三方的共贏。
3.4.2 與北京正保遠程教育的校企合作實踐
在當今“互聯網+”快速普及的時期,“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作為一種創新的校企合作嘗試也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正保遠程教育集團是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是國內最大的在線教育公司,其旗下的“中華會計網?!币彩菢I內知名的會計教育機構,該校會計學院自2015年開始與其初步合作、一直發展到今天的戰略合作,雙方聯合創建了全國第一所互聯網+會計教學模式的“正保會計學院”。雙方各自投入品牌、資金、人員、設備、場地等,通過合作辦學,共育人才,共享受益,通過在專業共建、真賬實訓、網上實習、就業推薦等方面的具體實施,能夠很好實現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優質資源的互補,協同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
一年多以來,雙方的合作已初步取得了明顯進展。首先,引入了正保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了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重培養,提高了學生專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其次,開展了師資交流和培訓,正保遠程教育組織專家為該院會計專業的骨干教師提供了無償的線上線下教學培訓,提升我院的師資水平;最后,線上教學和無線局域網的設計及架設已經完成,基本滿足了在校學生采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需要。
通過共建正保會計學院,會計學院快速的引入了中華會計網校的信息化教學系統和優質學習資源,類似MOOC的學分課程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這對我們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帶來深刻變革,為會計學院成長和轉型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后續雙方將在會計專業共建CMA和CPA特色方向班,建設智慧教室項目,以實現更深入的融合,實現專業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4 結束語
要實現民辦高校的轉型發展,就是要改變傳統觀念的束縛,大膽創新和探索,以校企合作、產學融合為重要依托,積極爭取政府扶持,努力引入企業參與,找準雙方利益結合點,聯合辦學,加快建設高水平的實驗實訓中心,積極通過各種措施引導教師向雙師雙能型教師方向發展,注重提升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共育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
總之,推動民辦高等教育的轉型發展是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是和當前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相適應的,也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民辦高校把握好抓住了轉型發展的良好機遇,就有可能實現民辦高校的跨越式發展和實現“彎道超車”,也將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楊雪梅.民辦高校轉型時期戰略規劃的若干問題思考[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2(2).
[2] 商光美.基于SWOT分析的民辦高校發展戰略研究[J].科技和產業,2009(7).
[3] 地方本科院校怎樣轉型[N].人民日報,2014-OS-15.
[4] 申玉革.地方高校向應用型技術大學的轉型初探[J].經營管理者,2014(11):235.
[5] 胡景乾.轉型發展視角的黃淮學院經驗與啟示[J].安康學院學報,2014(03):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