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平
摘 要 時政新聞是新聞類別中一種,并且是極難寫好的一類新聞。采編時政新聞時不僅需要敏銳的政治意識,還要做好與普通民眾的溝通。一篇好的時政新聞出爐,背后是采編者的精心選題與制作。文章通過分析時政新聞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在采編時政新聞時需要的技巧。
關鍵詞 時政新聞;采編;現狀及技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7-0133-02
1 時政新聞現狀
現下是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多媒體時代漸漸被歷史的腳步拋在身后。更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信息處于大爆炸時代,人們每天從接觸的終端媒體上獲得信息,隨時隨地。什么是自媒體?通俗來說就是人人可以傳播信息,獲得外界信息的來源不止在依靠于媒體企業。發生在身邊的事可以被傳在網絡上并立即被五湖四海的人看到,甚至有時傳統媒體還要落后一步,并不能獲得第一手信息。同時這也就導致信息的真假沒有保障。在時政新聞的采編同樣受到自媒體時代的沖擊,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紙質媒體產業逐漸落幕,人們從網絡上獲取信息,這就意味著媒體傳播信息的途徑徹底改變。在這個新興媒體時代,時政新聞采編的問題漸漸浮上水面。
2 時政新聞采編的問題
2.1 報道形式陳舊
讀報紙、看新聞的人都知道一篇時政新聞的標配詞語:提出、加強、深化等等,通篇基調定下太高并大量使用形容詞。然而在信息大爆炸時代,人們的閱讀的速度及耐心并不像之前能通篇讀下來,一是,因為這個時代人們大都變得浮躁,這是速食時代;二是,因為這個年代信息量實在太多,這樣的報道形式并不符合現代人們的胃口,終將要被
拋棄。
2.2 采編的新聞所具有的價值很難把握
現代人的口味獨特,正所謂眾口難調,但基本上越來越趨于娛樂化。但人們對于時政新聞的關注度仍沒有降低,這是民生的根本。老百姓很關心國家有些什么政策,哪些是限制人們行為的,哪些是保障人們利益的甚至是又多了哪些權益。而現在的時政新聞采編者對民生新聞了解的少,這導致了采編者所報道的時政新聞不能抓取讀者的關注點。對英雄報道居多,對社會進行批評的新聞較少,雖說應該多弘揚正能量,但讀者也不是傻子任由媒體蒙蔽,會相信媒體營造的——這個時代是海清河晏,無一絲腌簪之處的。現下報道的時政新聞很難把握什么是人們最想關注的,并怎么把新聞的價值發揮
最大。
2.3 采編者本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觀
自媒體時代人們對新聞的真假具有極大的懷疑,有些采編者為了博取頭條直接編纂假新聞甚至自導自演一場,有些采編者報道的事到真實存在但采編人員在沒有弄清事實真相的情況下率先報道,導致事實真相浮出水面時,直接打臉。雖說在時政新聞的采編中大都不會出現報道失實的情況,但這里面的報道角度真實情況等都需要靠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所決定。若是采編者本身站在與普通大眾的對立面,那么這篇報道會部分失實。若是采編者在報道中加入自身觀點,就會潛移默化大部分觀眾,報道基本失去本來面目。這也是所謂輿論引導大眾,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理論。
3 時政新聞采編技巧
3.1 革舊出新,動態報道
因為新時代人類更多是讀圖時代,短視頻時代,人們沒有耐心去讀一大段干巴巴的文字,這就導致時政新聞也該拋棄舊有的報道形式,抓取關鍵詞吸引讀者注意,并精煉文章提取中心思想,配圖解說,跟進時代步伐。報道新聞時應實時跟進事件發展進度,進行實時轉播。在新時代下人們總喜歡第一手報道,這樣人們會覺得自己跟上了時代的步伐,甚至走在前沿。所以革舊出新迫在眉睫,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2 抓住大眾胃口,報道有價值新聞
在網絡時代人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口味就變得越來越雜。面對一些時政新聞人們已有了心中一把秤,會自動屏蔽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著重關注自己看中的方面的新聞,并自會在心中掂量出孰是孰非。所以時政新聞采編者因該多關注民生新聞,了解民眾想要了解什么,對癥下藥。并且對于社會上的陰暗面進行批判報道,引導群眾正確的世界觀。同時也應繼續弘揚一些正能量的新聞,讓群眾感到這個社會上人的善之本性。篩選出具有報道價值的時政新聞是任重而道遠。
3.3 提高采編人員職業道德素養
發表一篇關于時政的新聞,有無數采編者在背后盡心制作,從新聞的采集、記者的編寫、編輯的排版、上級的審批等等,這一流程下來人們所看見的新聞才會出爐。當然每個環節都很關鍵,但最能引導大眾的還是在新聞的編寫中,一旦記者的稿件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思想,這篇新聞報道就會失實,記者的思想再在哪一方,人民群眾的思想就會站在哪一方,而相當于媒體就成為了意見領袖。所以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應與時俱進。媒體方應多開展職業素養相關講座、培訓課程等等,并對于近期最佳報道者進行表彰,對報道失實者進行懲罰。從媒體內部抓起,培養一股責任之風、正氣之風,才能推向全社會。
4 結束語
面對新興媒體崛起的時代,傳統媒體的立足之地越來越小,傳統的報道方式也同樣不再適應這個時代。從事時政新聞的采編人員更應該掌握更多的采編技巧,并從自身做起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給普通群眾報道利于民生的時政新聞,讓普通群眾時刻了解國家動向,并從中獲取有用信息。媒體應做群眾的咽喉,做好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