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倩
摘 要 在現實市場中,會計專業人才并沒有如預期一般受到各行各業的大力追捧,甚至在面對諸多會計崗位招聘的情形下,難以順利就業。追其根源不難發現,很多企業領導者普遍認為應屆畢業生雖然具有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嚴重缺乏實際操作技能。因此,高校只有對教育策略進行全面革新,促使會計專業人員實現綜合性發展,才能徹底解決這一矛盾。
關鍵詞 會計專業 VBSE財務版 實現課程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35
Abstract In real market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and not, as is generally expected by vigorously sought walks of life, even in the face of many accounting positions recruitment situation, it is difficult successful employment. Chase their roots can easily find a lot of business leader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although graduates have good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 serious lack of practical skills.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only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o achiev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VBSE Financial edition; implement curriculu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1 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1.1 社會需求逐漸趨于全面化
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往往首選中小型企業,這類企業實力較為薄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需要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因此,難以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培養應屆畢業生,很多招聘信息上均將相關工作經驗列為首要擇取條件,要求應聘人員要具有良好的綜合能力,包括社會適應能力、專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其中社會適應能力主要指應聘人員要具備良好的問題處理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具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社會認知能力、決策分析能力、執行能力、團隊精神以及溝通能力;專業能力則是指應聘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以及道德素養;而可持續發展能力指代的則是應聘人員要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可以不斷對自身專業知識體系進行及時有效的更新。除此之外,會計專業人員在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具備相關工作能力。而現階段,我國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學生時所應用的教學體系,片面地注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并沒有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給予相應的重視。
1.2 高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目標變化
面對企業對會計專業人員能力需求的變更,我國教育部出臺了相應建議性文件,其中表明,高校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對專業發展方向進行準確定位,雖然現階段產業體系建設以及服務經濟的發展方式出現了較大改變,但高校要基于時代責任的約束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高端綜合性專業人才。由此可見,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確保高校繼續服務于區域經濟,教育部對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義,即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促使學生形成綜合性專業能力。
在教育部文件的引導下,我國高校在未來發展中,必須基于工學結合理念的指導,以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為根本原則,參考會計專業的社會活動領域,對專業學習內容進行合理創新,從而建立健全實踐教學體系。
1.3 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1)沒有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現階段,我國高校在建設專業實驗室時,往往為依托自身專業構建獨立實驗室,以期可以彌補開設的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的缺失。這種建設導致各個專業實訓課程之間毫無關聯,無法進行有效協同發展,會計專業屬于經管類專業,該類專業中還包含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以及金融等專業,這些專業均與會計專業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在社會工作過程中,更是密不可分,高校在會計實訓方面采取獨立式教育,導致相關專業之間無法實現串聯,會計專業學生在專業知識以及應用技能方面無法形成立體化建設,嚴重缺乏系統性與全方位性,難以適應社會中的協同工作。
(2)沒有全備的實訓平臺。我國很多高校都存在嚴重的專業偏向現象,最主要的體現便在構建實訓平臺方面。很多高校在構建理工專業的實訓平臺時,會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資源,但在構建會計專業的實訓平臺時,往往按照傳統模式將其構成實訓室,購置相應的應用設備及軟件便了事,不僅缺乏新意,還沒有嚴格按照企業實際運行模式進行模擬,實訓平臺的仿真性無法得以發揮。
(3)沒有綜合性實訓內容。高校在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過程中,缺乏綜合性內容,導致會計崗位所具備的特征完全無法顯現,很難培養學生形成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專業素養。當前,高校會計實訓仍沿用傳統的手工實訓,這種實訓法不僅手段單一,且實訓方式、內容均較不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只能幫助會計專業學生對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進行鞏固,無法訓練學生形成專業綜合能力與素質,更遑論幫助學生積淀專業道德了。除此之外,這種實訓法的內容結構也極為單一,并沒有合理串聯相關行業知識或是工作業務,不具有綜合性質,無法鍛煉會計專業學生的團隊意識與溝通能力,最終致使會計專業畢業生難以順利就業。
2 VBSE財務版實訓平臺
VBSE作為一種實訓平臺,可以對現代服務行業以及制造行業的實際社會運行環境進行虛擬仿真處理,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正是基于我國教育部提出的校企合作理念研發而成的,通過該平臺仿真模擬的社會商業環境中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行實訓教學,可以幫助會計專業學生對企業管理知識進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理解,提高其綜合運行相關專業知識的能力,從而促使其成為綜合性專業人才。
2.1 VBSE財務版實訓平臺特征
VBSE財務版實訓平臺最為顯著的特點有三個:一是,全仿真。該實訓平臺在業務、流程、環境以及機構方面均實現了仿真模擬。二是,多專業協同實訓。經管類各個專業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并不相同,因此,高校在構建實訓平臺時,往往選取獨立教育模式,而VBSE財務版實訓平臺可以持續多個專業學生協同實踐與學習,例如,人力資源專業、信息管理專業、財政金融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以及會計專業等。三是,對抗性。VBSE財務版實訓平臺支持多個同性質組織共同運行,其可以為這些組織構建適宜的競爭環境,通過此平臺進行實訓教育,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能動性。
2.2 VBSE財務版實訓平臺培養目標
首先,幫助會計專業學生熟悉崗位表單填制方法以及應用作用,從而幫助其可以獨立完成業務表格與單據的填報作用;其次,幫助會計專業學生深入了解并準確把握會計業務處理邏輯以及相關影響作用;三是,通過模擬社會商業環境中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況,幫助會計專業學生準確把握崗位業務流程,并幫助其指定相應的業務策略;最后,基于全新管理目標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管理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并幫助其對業務進行合理優化。
3 會計專業VBSE財務版實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3.1 建立目標體系
高校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用VBSE平臺,可以工作場景以及業務流程進行仿真模擬,為高校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供基礎保障。高校要想達成體系構建目標,首要條件要對目標體系進行有效明確,以VBSE平臺為基礎進行實踐教學,會涉及很多相關專業,因此,高校要對目標體系進行層次劃分,例如,實踐環節子目標、專業分目標以及實踐總目標。實踐總目標要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為指導原則,培養會計專業人員形成良好的綜合專業素養,例如,創新創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以及執行能力等,從而促使其成為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高端技術人才。專業分目標則是在實踐總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特性,制定人才培養策略。而實踐環節子目標要圍繞分目標的內容,制定具有課程特點的實踐內容。
3.2 構建體系框架
基于目標體系的指導,可以促使高校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之間實現良好銜接,進而促使會計專業實踐教育課程體系實現一體化建設,即專業理論認知、單項實訓、綜合實訓以及相關專業綜合實訓相融合,以梯度模式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全面培養。例如,高校在開展會計專業實訓課程時,可以按照層次劃分法,首先,在教學第一學期,主要幫助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并幫助其初步認知企業工作流程;其次,在教學第二、第三學期,要對學生進行單項實訓,通過ERP沙盤模擬以及分崗實訓等方式,鍛煉學生專業技能的應用能力;然后,在教學第四學期,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訓,在幫助其準確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專業業務處理技能;最后,在教學最后一個學期,對學生進行相關專業綜合實訓,讓其與相關專業學生共同進行VBSE實訓,幫助其了解企業經營環境以及崗位串聯關系,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協作能力。
3.3 對教學組織進行強化與落實
首先,高校要對會計專業以及其他密切關聯專業進行綜合實訓,通過創設仿真職業環境,幫助學生了解現代社會商業環境中,企業在生產、管理以及組織方面的具體運行情況。其次,對會計專業實踐課程的內容與結構進行有效整合,通過VBSE平臺進行仿真模擬實訓,對會計專業與關聯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對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進行強化訓練,幫助其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最后,擇取自主學習模式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訓教學。學生通過個人、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3.4 構建考核評價機制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公平性、公開性以及公正性的考核評價機制,可以最大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能動性。高校利用VBSE平臺開展實踐教學,要在職業、客觀以及科學原則的指導下,對教學標準以及評價方法進行合理制定,結合會計崗位以及教學環節的實際需求,融入教師設計與平臺教學環境,從多角度、全方位對學生實踐表現進行評定,例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定等,主要評定內容包括實訓報告、溝通合作成效、運營業績以及就業前期測評等。
參考文獻
[1] 高凱麗.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重組與集成[J].商業會計,2014(24).
[2] 喻竹.淺議“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版實訓平臺下高校會計綜合實訓課程設計[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