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任務驅動法屬于一種具有時代意義的教學方式,其能夠通過循序漸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順利地掌握知識,由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多數物理課堂仍然受到了傳統教育的影響,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性,都以教師或者教材為中心,并未關注到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就必須對物理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1任務驅動法概述
教學的過程總是圍繞教學任務展開的,每堂課都有不同的教學任務,在放學后,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課外任務等,這些都與任務息息相關.任務教學法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即在教學中,圍繞任務進行.在此種教學方法的引導下,任務就成了推動課堂進展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的設置課堂任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任務教學法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不能打斷學生的發言.此外,教師還可對學生進行分組,隨后給學生分配相應的任務,最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2任務驅動法的運用
2.1創設懸念,交待目標
任務驅動教學法離不開任務,任務的設計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布置一些較大的任務,難度很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經常會覺得困難,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創設新的任務形式,還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可將任務分解為一些子任務,由此降低任務的難度,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在教學中,可采取每個人都能動手的小實驗或者演示實驗等,從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來創設懸念,由此引入新課.如可以“掌握要點”的形式,簡單地在黑板上寫出兩個要點,交待本堂課的目標.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實驗現象的規律,由此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例如在講解“受迫振動”時,教師可借助“珠子的舞蹈”實驗來啟發學生.使用幾根線穿起小顆粒的珠子,每兩根細線的長度相等.隨后將其掛到衣架的橫桿上,兩個最長細線掛在兩端,最短的掛在中間.隨后拉長橡皮筋,垂直穿過小珠子懸線下面構成的弧下方,最后使用手指來敲動橡皮筋,珠子就跳起舞來.此外還可使用布包住低音大口徑喇叭,將珠子放在上面,當喇叭傳出聲響時,位置不同的珠子跳躍的高度也是不同的.隨后可提出問題:為何珠子會跳舞?你們還能聯想到其他相關的實驗嗎?
2.2實施合作性學習
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需要實施合作性學習.教師可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應當搭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小組成員間能夠形成互補.分組完成后,就需要給不同的小組布置任務,使每位小組成員都能夠得到鍛煉,還需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共同完成任務.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教師就可為學生安排合作學習任務:每六個人為一組,每兩個人使用一套實驗器材(氣墊導軌,數字計時器、游標卡尺以及物理天平等),隨后提出問題:加速度與哪些因素相關呢?應該怎么測定?然后讓不同的小組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看看哪個小組能完成的最好.而在學習“楞次定律”時,教師也可安排合作學習任務,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組內學生合作組裝一個閉合電路,同時使用條形磁鐵來判斷電流的方向.學生在實驗時,教師不必過多干預,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實驗結束后,教師可派代表對小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合作學習,組內學生的物理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小組成員間的關系也更加和諧.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共同進步,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改善學生間的關系,由此實現物理教學的多樣化.
物理實驗具有形象且生動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物理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安排幾個實驗,為學生提供器材,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教師可借助學校現有的設備,將人數較多的實驗小組改為兩人一組,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獨立操作的機會.分組實驗應當以測量性或者驗證性等為主,在分組實驗中,就能夠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協調能力.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為學生安排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驗來解決問題,由此鞏固與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認識.首先,讓學生使用粉筆頭、金屬片、羽毛以及紙片等,從靜止開始,從同一高度下落,要求學生觀察這些物體運動的特點;其次,以兩張相同的紙片作為實驗的材料,將其中一張揉成一團,另一張展開,在相同的高度同時釋放,讓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學生在觀察與對比實驗現象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
2.3完成任務、評價反思
任務完成后,各個小組可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在班級上進行展示,同時還可對任務執行的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隨后小組間可進行相互評價,還可交流實踐中學到了哪些知識,或者對疑難問題的理解等.最后,教師可按照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對于物理規律進行總結,同時指出學生在具體實踐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還需對表現優秀的小組或者個人進行獎勵.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恰當地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評價,盡量結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等設計學生評價表,由此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為今后的學習做好準備.評價結束后,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歸納物理要點,整理出學習筆記.教師可挑選一些學生較容易接受,且與本堂課相關的基礎知識,由此達到鞏固掌握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發現學生對于哪部分知識掌握還不夠深入,考慮設計的任務是否合理,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等,恰當地調整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中職教師應當善用此法,通過任務驅動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教學中,中職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此種方法的優勢,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工作.在進行教學時可先設置科學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最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如此便可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