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峰
對于物理課堂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自己動手去探究,去發現,從而得出結論.這種方式換句話說就是探究式物理教學,是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連,從而成為學生提高其科學素養以及培養其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大力鼓勵學生進行探究物理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1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流程
探究屬于一種多元活動,需要觀察,需要搜集資料,甚至需要設計調研防范,還需要對探究結果進行假設,然后進行驗,等等.在具體教學中,一般具有以下幾點關鍵:
關鍵一,問題導入.學則需疑.探究也是從問題開始的.因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設計一些問題,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激發學生去探究.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以問題為線索,串聯整個探究流程,從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比如針對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中,教師就可以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機械效率公式內容是什么?怎樣求總功?怎樣求有用功?這樣學生就能根據這三個問題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從而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關鍵二,結合實際.探究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內容是文本,因而探究必須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已知的知識經驗出發,否則好高騖遠,反而讓學生不知所云.只有結合文本需要,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盡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參與率.比如針對生活用電內容,就可以先安排學生在家長陪同下,自行觀察電路情況,或者在教師引導下觀察班級電路,記住要注意安全,其中著重引導學生去觀察用電照明以及開關位置,還有當學生學習內容后,引導學生觀察有沒有違反安全用電的地方,如何進行解決,等等,從而讓學生對安全用電有個最直接的感知.
關鍵三,強化合作.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自然世界上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學生,他們個性的差異、生活經驗、知識背景乃至思考問題方式之間的差異,從而導致他們對文本內容、對探究內容理解也是不同.所以,只有合作,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取長補短,更好地掌握文本內容.因此,在具體的探究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且指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分工,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他們能夠全方位看待問題,從而建構更深層次的理解.
關鍵四,自主參與.探究前提是學生的探究,這需要學生親自參與,親自體驗,親自操作,等等,通過一系列“親自”活動,順利完成觀察、調查乃至搜集、猜想,等等,從而獲得各種感性知識,接著自己“實踐”與“經歷”,不斷驗證、完善最終上升為理論知識.比如在針對聲現象這一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敲音叉,撥繃緊的橡皮筋,想一想聲音是那里來的?接著引導學生用手接觸發聲和不發聲的音叉、橡皮筋,感知一下有什么不同?這樣層層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順利完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組織
對于初中物理課堂來說,教學由傳統的傳授到探究的轉變,必然導致課堂中心發生了轉變,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教學任務則由教師主導轉變為支持學生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其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然導致其組織形式的轉變.一般情況下,初中探究課堂其組織形式主要由以下幾步組成:
第一步,設置問題.無論是教材,還是現實生活,都有極為廣泛的課題內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題都有探究價值,或者說適合學生,這里教師需要選擇,需要結合文本,結合學生實際,精心選題、并且巧妙構思,在其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以創造性指導,并與學生一起選擇,建構課題后,才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比如針對密度這一單元,主要有三個方面內容,分別是概念、計算公式以及用天平量筒測量密度.接著教師圍繞題目可以設置問題,這個問題設置既要圍繞文本內容,更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有一定的坡度與層次性,從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第二步,引發疑問.學生自主探究僅僅是第一步,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善于表述自己發現的問題,或者一些想法,為了節約時間,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盡可能不重復問題,對有價值的典型問題還要及時給予肯定.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記錄.同樣是在上述學生自主探究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實驗情況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在學生問題整理過程中,教師就會發現主要集中在量筒測量的問題上,比如量筒中放多少水合適,對于這些,教師不需要及時給予指導,而是讓他們自行探究,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步,組織合作. 對于探究學習來說,小組分工合作是其最主要的活動的形式,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群體意識和分工協作能力.學生可以自主分組,教師也可以對此進行適當調整,或者教師直接“干預”分組,按照男女、成績、性格等因素進行分組.接著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猜想”,鼓勵他們結合文本進行大膽猜想,這種假設猜想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如有必要,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適當信息素材.比如針對上面的問題情境,在測量鹽水密度過程中,各小組由于考慮問題角度不同,最終其過程也呈現多樣性:A組探究過程中,先測量空杯質量,接著倒入鹽水后再測其總質量,最后把杯中鹽水倒入量筒中量出體積,然后計算其密度;B組則相反,先測量部分鹽水的體積,接著再測出空杯的質量,然后把量筒中的鹽水倒入空杯中測出總質量,最后算出密度;C組則直接向燒杯中倒入鹽水測量其總質量,接著把燒杯中的鹽水倒出一部分到量筒里,測量其體積,最后用天平稱出杯和杯中剩余鹽水的總質量,計算密度.
第四步,強化交流.合作探究只是過程,其結果最終要向全班呈現,其方式就是交流.通過各小組交流匯報,從而學生得以分享成功,以便推動學生個體的學習.首先需要開展各小組之間的探究與討論,要讓小組成員充分發表意見,筆者就曾強調每個學生必須發言.還有,教師的身份只是研究者或者合作者,可以通過搜集的資料通過多媒體呈現,向學生展示,以便推促他們深度探究;在各小組合作中,教師還可以把各小組成果用實物投影儀來加大組間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評價,營造平等、融洽、自由的課堂探究氛圍.同樣還是上面測量,在其過程中,就曾發現A組和B組之間測量的密度誤差較大,后來在討論中發現最大的原因是杯中倒鹽水的時候,或多或少沒有倒干凈;而C組由于鹽水倒入的次數少,他們的實驗誤差最小.當遇到小組意見發生爭議時,教師要抓住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集中討論,或者采取不同形式,甚至有可能把其他小組也引入其中,從而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教師要重視學生探究感受,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從而讓學生感知學習的快樂,激勵他們不斷改進實驗措施和方法.當然在總結過程中,更需要進一步強調科學探究的意義,引導他們養成善于觀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不斷探究的好習慣,以便養成良好的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