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慧
在現如今新課程的背景下,高效課堂是所有教師共同的追求目標,但是要想真正做到高效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嘗試.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在不斷地摸索著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實現高效.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的全章復習課為例,介紹實現初中物理復習高效課堂的做法.
對于《功和機械能》這一章的復習,筆者的總體設計理念是:依據我校物理組的“3+2”教學模式,依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的要求,依據教學目標難易程度的確定,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效率,實現課堂的高效性.另外,要想實現課堂高效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學生,只有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主動去學習,即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效.根據以上的總體設計,筆者采取了以下的一些做法來實現高效課堂.
1內容整合的高效
初三的一節復習課——《功和機械能》全章的知識內容較多,而且課標對本章內容要求也較高,本來這些內容按常規課應該是三課時完成,但既然是復習課就一定要注重課堂的效率.所以筆者經過了反復的琢磨,對教材進行了整合,把原來的四大塊內容有機重組成三大塊,使知識點更精練同時也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2學習方法的高效
即使把知識進行了整合,但是如果采取老師領著學生挨個復習知識點的方法,那么這一節課最多就能完成兩個目標,而且學生的訓練時間會很少.要想真正的實現高效,就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主動地去學習.所以,筆者把基礎知識利用導學案呈現給學生,讓他們清晰地知道應該學習哪些知識,然后利用手中資料自主地完成基礎知識的復習.而且把學生分成小組,使學生在自主復習時遇到知識有遺忘的可以馬上通過小組內合作學習來解決.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完成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目標.為了讓知識更嚴謹,筆者把標準答案在大屏幕上呈現給學生.在此環節中,既面向全體又尊重個性差異,學生基于教師的預設,主動思考、質疑、解疑.如果有些知識仍存在疑問,教師再適當的加以點撥.這樣會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3思維提升的高效
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更進一步的理解,筆者在每一個大知識點后都配備了相應的評價習題,但是由于時間有限,還要達到訓練的目的,所以每一道題筆者都是精心挑選,盡量讓一題多考,涵蓋更多的知識點.比如導學案上的第一題,這是筆者在原題的基礎上經過自己改編后拿出的一道題,它考察了功的定義式,做功的必要因素,不做功的情況以及單位的換算.幾乎包含了功的所有知識,通過這一題的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保證課堂的高效.
4目標達成的高效
設計課程時注重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這能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成知識目標.另外他們經歷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主動獲取知識,完成本章知識框架的建構.較好地完成了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還能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是分不開的,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知識的探索精神,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欲望,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5學生活動的高效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復習完所有知識后,筆者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很強的問題,讓學生根據一個情境聯系本節知識自己命題,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當場解決問題.筆者所創設的情境就是提物上樓這件大家都很熟悉的事.這個問題難度較大,所以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通過本題的訓練,學生對本節知識有了一個綜合的認識并且加深了理解,思維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6評價效果的高效
本節課的評價,筆者采用了在教學進行中穿插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并且在課堂的最后留了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完成一個五道題的測試卷,題雖不多但題型很全,難易結合,這也是對本節課的一個終結性評價,通過這種評價方式檢測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使反饋及時、有效.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知識還有什么地方是自己不清楚的,課后就會有針對性的及時解決,進而提高效率.
從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情況來看,本節課的目標完成較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性,由此可見,提高課堂的效率可以從多方面考慮,只有讓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