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對問題央企負責人加強問責,對優秀央企負責人委以重任,且對全社會公開,陟罰臧否之間無疑釋放出高層敢于除疽癰、強治理的改革決心和魄力
前不久,央企中國鐵物領導班子進行了改組,中國一重主要負責人變更,被外界視為市場派的誠通集團馬正武、新興際華劉明忠被委以重任。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進入落實年,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央企加快市場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央企負責人的這一變化,究竟釋放出怎樣的信號?
“救火隊長”
4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了中國鐵路物資(集團)總公司全體干部大會,宣布:一是由中國誠通控股集團對中國鐵物實施托管;二是對中國鐵物領導班子進行改組,由誠通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正武兼任中國鐵物總經理、黨委書記;三是成立中國鐵物管理委員會。
誠通集團是國資委資本運作平臺之一,先后接收或托管中國寰島、國企合作等困難企業,具有成功的托管經驗,其倉儲業務與中國鐵物業務相近,具有較好的業務整合基礎和較強的整合能力。中國鐵物2009年至2013年,盲目追求規模擴張,違規開展大量鋼材、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融資性貿易,企業管理粗放,內部控制系統性缺失,風險應對處置不力,造成巨額損失,目前債務風險進一步暴露,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為了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促進中國鐵物的改革脫困和轉型發展工作,在托管期間實行管理委員會體制,馬正武任管理委員會主任。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是負責中國鐵物債務重組、風險損失追償、業務整合、資產盤活等工作,保障中國鐵物鐵路核心業務正常經營和員工隊伍穩定,穩妥化解處理中國鐵物的債務風險,推動各項改革脫困措施加快實施。此外,國資委已對造成巨額資產損失的中國鐵物原有關領導班子成員作出免職處理并立案調查。
馬正武之所以被委以“救火隊長”重任,源于中國誠通集團多年來的持續發展,其成功秘訣是改革創新。按董事長馬正武對《董事會》的說法:“這些年我們主要抓了兩個試點——資產經營和董事會建設試點。這也是誠通的兩個特點。”誠通集團的前身是由原國家物資部生產資料貿易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一度生存困難。2002年,馬正武出任董事長。2004年,國資委在央企推董事會試點,馬正武給國資委寫報告申請誠通參加試點,成為首批董事會試點企業。2005年,公司成為第一家資產經營試點央企;2016年成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目前資產近1000億元,控股六家上市公司。
中國鐵物則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公司2011年首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2012年、2013年排名前移,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226.307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371.72億美元。然而,2012年,公司虧損近10億元;2013年巨虧76億元,2013年底資產負債率高達97%。2016年4月,中國鐵物因經營困難,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特別風險提示,并按有關方面要求暫停了168億元債券交易。
有分析人士認為,央企負責人盲目追究規模、敗家,重要原因是個人權力欲、虛榮心過強,公司治理特別是分權制衡沒有健全;長期以來沒有嚴格的問責機制(激勵機制同樣不到位),往往是只要“不出事”(違法違規)就可以干到退休,能上不能下。決策者沒有和企業形成真正的利益乃至命運共同體。對問題央企負責人加強問責,對優秀央企負責人委以重任,且對全社會公開,陟罰臧否之間無疑釋放出高層敢于除疽癰、強治理的改革決心和魄力,當屬正能量。
扭虧帥才
2016年5月9日,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建立董事會,劉明忠任董事長、黨委書記,其新興際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職位不變。這意味著,劉明忠同時兼任兩家央企董事長、主要負責人,是個首例。此前,被外界視作央企市場派的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曾兼任央企國藥集團外部董事、董事長,但后者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負責人。
特別是,新興際華的董事長由國資委任命,“級別”是正廳;中國一重始建于1954年,目前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董事長由中組部任命,“級別”是副部。作為新興際華董事長,“標準”的退休年齡是60歲;而作為中國一重董事長,標準退休年齡是63歲。已57歲的劉明忠,在傳統的近退休之際更上一層樓,很少見。
據悉,劉明忠2005年出任新興際華董事長,在國資系統中口碑不錯,常有央企董事長帶隊去交流、學習。有外部董事這樣評價,在公司、董事會,劉明忠起到了重大、核心作用,“我經歷了很多企業,我們中央企業,像這樣的董事長是佼佼者”。
新興際華2006年11月啟動董事會試點。按劉明忠的說法,公司有39項大類的分權手冊,把董事長、總經理等的權責規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實現了“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他表示,“2006年以來,我們在探索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公司治理上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外部董事在指導經營、決策咨詢以及溝通橋梁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這也是我們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法寶”。2014年7月,國資委在新興際華等四家央企開展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2015年10月15日,劉明忠代表董事會宣布聘任楊彬為總經理,與之簽訂《總經理聘用合同書》、頒發聘書。由此,新興際華成為首個董事會直接選聘總經理的央企。
2016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稱:“我們在國藥集團、中國建材、中國節能、新興際華集團開展了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真正把權力放在董事會,特別是新興際華集團的試點更先走一步,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所以總經理壓力很大,經理班子壓力也很大,因為有任期制,在原有基礎上,在考核的問題上往前進了一步。在中央企業的集團層面還是第一次。”新興際華以規范董事會建設試點為契機,提出“用人交給市場、花錢交給制度”,大力推進市場化選聘,10年來,由集團市場化選聘的高級管理人員共386名。此外,公司內部模擬法人運行機制和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反應機制,成效不小。
2005-2014年,新興際華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33.17%,利潤年平均增長19.88%,資產總額年平均增長22.41%;2015年營收203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9億元。目前,新興際華有金屬冶煉及加工、輕工紡織、裝備制造、商貿物流、產權投資與資產管理、現代農牧業等主營業務板塊。現有員工七萬人,資產規模逾千億;員工總量、國資規模、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位居央企陣營前50位。按劉明忠的說法,“這十年,從一個虧損企業走到世界500強,贏在體制機制上”。重視體制機制的劉明忠對《董事會》表示:“不管是國企、民企、三資企業,不管是什么所有制,搞得好關鍵在體制機制,就是要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機制,干不好得下臺,不是旱澇保收。”
相較而言,中國一重的改革發展情況較差。中國一重的主營業務以為鋼鐵、電力、汽車、礦山、石化、核電、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事業提供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新產品和技術服務,已形成能源裝備、工業裝備、環保裝備、裝備基礎材料等四大產業板塊。現擁有八個部門和一家二級控股子公司,資產總額400多億元。但業績不行。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50.12億元,虧損高達17.95億元。
2016年5月16日,中國一重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劉明忠作題為《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進作風,堅決打贏一重脫困攻堅戰》的講話。他強調,一重當前面臨的生存發展任務十分艱巨,責任非常重大。只有以一種“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克難奮進,才能乘勢而上,贏得主動。顯然,改革派劉明忠的到來,將加大中國一重的改革發展力度。
新的信號
2016年5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認為,長期以來,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立足以改革促發展。針對目前央企存在的主業不強、冗員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層級多、子企業數量龐大等突出問題,會議確定,一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引導督促央企圍繞和突出做優主業,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開展困難和虧損企業專項治理,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央企落后產能,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二是以創新促健體,發展新經濟。三是壓縮管理層級。四是推進降本增效。強化成本管控,減少應收賬款,縮減庫存規模和虧損面,降低債務水平,今明兩年力爭實現降本增效1000億元以上。推動央企提質增效、煥發新生機。
5月20日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表示,國資委初步考慮用三年時間完成處置345戶“僵尸企業”,并計劃用兩年時間壓縮煤炭和鋼鐵10%的產能。
此前的3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總的看,中央企業的負責人對改革還是充滿了熱情,大家改革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高的。我們也不否認,有極個別的人、極個別的管理者對改革可能認識不到位,可能有極個別的人對改革的困難遇到了阻力,擔當精神不夠,還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對于這些個別的人,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話:先出清。”
提質增效、落實央企結構性改革,董事長為核心的團隊是關鍵。央企董事長在董事會運作、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對《董事會》稱,董事長應該是董事會的靈魂人物。那么,陸續重用勇于改革、善于成事的優秀央企領導人,究竟釋放出怎樣的新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