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Fitzgerald
“球在哪,人在哪。” 我們真的很擅長預測嗎?有什么是消費者們確實需要而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呢?我們要創造一些消費者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東西,代表了整個行業的走向,這是很大的挑戰
史蒂夫·施文克是OnStar(安吉星,通用汽車的子公司,為通用提供汽車安全信息服務)初始設計團隊的一員,也是全球聯合客戶體驗中心總監。其在介紹通用汽車是怎樣借助物聯網向用戶提供確保安全與保障的產品與服務時說,“依我看,物聯網的作用有三個方面:一是能借由特定設備提取信息;二是設備之間可以交換信息從而互動;三是基于獲取的信息,設計新的服務與功能。”
已致力于物聯網工程近20年的GM,是如何管理和利用物聯網的呢?
技術創造價值
問:OnStar現在在做的事情與你們20年前剛開始做的事情有什么區別?這種區別是否來源于使用的技術變了?
答:我們從2G時代走到了4G時代,無數設備以空前的速度連入其中。4G通訊對我們影響深遠,賦予了我們拓展產品功能的能力。譬如VHM (汽車健康管理,vehicle health management),很多人不知道這一服務背后的復雜程度,不知道需要多少數據才能檢測一輛交通工具的健康,發現潛在問題并發出警告。我們需要大量數據來檢測系統性能和異常狀況,并且據此判斷未來是否會產生問題。
問:能不能舉一個例子,說說基于4G通訊技術增加的VHM功能?
答:我們現在在關注啟動系統,希望確保用戶絕不會因為電池電量耗盡而不得不走回家。OEM(代工、定點生產)的啟動系統很穩健,但我們還是得嚴格監督,及時發現異常,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消費者。這是大多數OEM都會面臨的挑戰。OnStar需要檢測和保證汽車蓄電池維護良好。
問:GE曾表示要利用物聯網成為一家服務企業。你們是否也看到了類似機會,可以利用剛才談及的警報系統來創造新服務乃至新的收入流?
答:我們一直努力為GM創造更多價值,當然,也會利用數據來降低成本。我們從VHM服務中提取大量數據,幫助公司更好地了解汽車性能、支持后續各款車型的改造提升。
問:GM有沒有考慮過利用物聯網來改善用戶的駕駛習慣?尤其是那些青少年。
答:GM很關心青少年駕駛安全,但我覺得物聯網會幫助所有人培育更好的駕駛習慣。我們正在推出一種新的服務OnStar智能駕駛(OnStar Smart Driver),專門為那些希望了解自己駕駛習慣的用戶設計,會給予他們反饋,告訴他們如何成為更好的駕駛員。消費者可以上網獲取個性化的駕駛習慣分析,譬如制動過猛、加速過快等;還有智能駕駛總分,可以與其他駕駛員做比較。物聯網將對每個汽車駕駛人員的習慣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只是開始。
“球在哪,人在哪”
問:來談談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物聯網吧。有效利用物聯網技術的管理思路是怎樣的?
答:關鍵是,是否把促成事情成功的人或因素放在合適的位置。我們一直在思考,未來和現在的用戶怎樣才能享受到物聯網帶來的益處,如果要讓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連接入網,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能夠起到推動作用的人或因素,才能創造具有附加價值的服務?
問:您覺得,除卻工程設計以外的領域中,還有什么挑戰?
答:我總是跟我的團隊說韋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國際冰球界傳奇人物)的那句話——“球在哪,人在哪”。我們真的很擅長預測嗎?有什么是消費者們確實需要而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呢?我們要創造一些消費者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東西,代表了整個行業的走向,這是很大的挑戰。
問:您是如何讓員工們也這樣考慮問題呢?把他們派去和硅谷的技術空想主義者們一塊玩技術,還是邀請未來主義者們每月來談趨勢?
答:事實上,都有。我們每年會派員工去谷歌和蘋果學術會議,讓他們知道整個行業在發生什么,也能跟上硅谷的節奏。我們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企業Cruise,也派去了手下的人;在舊金山也有一支隊伍,因為我們收購了那里的一家共享用車公司Sidecar;現在,這些開發者們都會向我們做匯報。另外,在以色列和德國都設有創新論壇。
我們在全球各地都有自己的團隊,網羅全球最棒的人才,讓他們知道我們想做什么。收編各類團隊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實現了1+1>2,當然這也挺不容易。
問:GM是大企業,收購小企業后的文化整合該怎么辦?如何才能減少企業文化差異導致的價值流失?
答:必須對兩邊都有足夠的理解,會傾聽,能解釋。成功的關鍵是,你要領會被收購企業是如何運營的。以Sidecar為例,這是一家品牌影響力大、與消費者聯系密切的企業,我們必須尊重這一點,不然收購就會失敗。
最大的挑戰
問:如何統一協調日新月異的物聯網技術與傳統汽車3-5年的開發制造周期?
答:GM很充分地了解這種差異,這的確是一個重大挑戰。消費者現在每九個月就會換一次手機,但汽車還是擁有10年的生命周期和3年的開發周期,如何與消費者需求保持同步,如何把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汽車較長的開發周期協調好,我們一直在努力解決。
問:您已經在GM工作19年,參與了OnStar的整個發展過程。GM是怎樣變革,進化成一家數據導向的企業的呢?
答:安全和保障是OnStar的核心業務,也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不過,我們也已經堅持數年,通過OnStar汽車診斷(OnStar Vehicle Diagnostics)向用戶提供汽車數據。現在,我們希望基于4G通訊,提供更大規模的數據。
所有的研究都在內部進行,GM購買了很多模塊,設立了類似OnStar的子公司。我們最了解汽車行業,所以自己動手。
研究需要保證連續性,所以我們都在公司內部進行。研究也有興衰起伏,為了保證專業知識不流失,我們必須很小心地進行管理。同時,要不斷學習,當然也不一定需要全新的東西,有時候只是要給老產品一些新價值。
問:在過去19年里,是如何跨越技術與商業之間的鴻溝的?
答:在大公司里,業務與工程設計之間的“墻”會引發各種問題,而且隨著公司壯大,這面“墻”會越來越高,也會引進更多流程來緩解相關矛盾。而在小企業就沒有這些限制,就會創造出非常酷的產品。我們一直在努力控制這些阻隔的“墻”,保持持續的對話以便抓住更多機遇。
問:引入物聯網時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答:讓你的領導和管理層認識到物聯網的價值。如果你能做到,他們就會愿意投資,我們得到了管理層的高度支持。
事實上,價值是核心。你致力于干某件事情的時候,會非常希望得到認同,希望人們了解它、稱贊它的價值。你想很自豪地告訴鄰居、朋友和家人:“看,這是我在做的事情。”這也是我們始終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來源: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