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林燕
摘要:在我國的醫(yī)療工作過程中,醫(yī)療人員難以避免接觸到生物危險性很高的物質。為進一步確保檢驗人員的身體健康,有效預防醫(yī)源性的感染,在臨床血液檢驗過程中,必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通常,血液是主要包括艾滋病毒與乙肝病毒(HBV)在內的多種病原體傳播載體。所以,必須高度重視臨床血液檢驗過程中的相關安全防護問題。
關鍵詞:血液檢驗;安全防護;因素;措施
在臨床工作中,檢驗醫(yī)師接觸到血液的幾率非常高。血液是很多病原體的傳播載體如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 ,因此,臨床檢驗血液中的安全防護問題尤為重要,為了自己及患者的健康,減少醫(yī)源性感染,“安全第一”是必須遵守的原則。 我國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居高不下,加之艾滋病的出現(xiàn),這些都是血液傳播性疾病,對天天與血液打交道的檢驗人員威脅極大。今就臨床檢驗血液中的安全防護做以下簡述,供同道參考。
一、血液檢驗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分析
絕大多數(shù)的病毒性傳染疾病多是通過血液載體而床波出去的,其中以艾滋病的病毒和乙肝病的病毒最為典型。這兩種病毒在臨床的血液檢驗中最容易威脅到醫(y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它們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來傳播擴散的。具體為:一是血液檢驗時的安全意識不強,由于通常實驗室中檢測的大多數(shù)血液標本是來自于社會上的無償獻血人,往往檢驗人員普遍認為那些血液是非常安全的,因此,在實際檢驗中缺乏生物安全的防護意識。二是因檢測水平不高引起的危險:在我國大多數(shù)的血液檢驗中,因為受到經濟、經費等方面的影響,現(xiàn)階段,我國多數(shù)的血液檢驗中心僅僅是對HBV、梅毒以及HIV等展開檢測,仍有部分沒有列入到檢測項目中的潛在感染源也十分危險。例如:HTLV、EBV等新發(fā)病毒、仍處在窗口期的艾滋病、質控血清、肝炎等等及處在窗口期的肝炎、艾滋病、試劑盒中的陽性對照血清、質控血清等等。三是直接接觸的危險因素分析:①皮膚損傷而感染:因擦傷或者潰瘍等皮膚受損后,和攜帶有艾滋病毒及乙肝病毒的全血或者血漿等有較長時間接觸的檢驗人員,有可能會受感染。②黏膜接觸而感染:因沒有封閉好,而導致醫(yī)用的相關試管突發(fā)離心事故,使得血液飛濺,最終使攜帶艾滋病毒及乙肝病毒的全血或者血漿等和檢驗員口腔黏膜、眼結膜粘膜等接觸,造成感染。③皮膚刺破而感染:在檢驗過程中,刀片、針頭等器具意外刺傷檢驗員,使攜帶艾滋病毒及乙肝病毒的全血或者血漿等鍵入到檢驗員皮下,造成感染。通常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刺傷感染的可能性分別為:0~1%、 5%~35%。四是間接性接觸的感染因素分析通常皮膚以及黏膜等和被乙肝病毒血液污染到的相關物品接觸,例如試管、手機等。會感染乙肝病。檢驗人員的手部極易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飲食、抽煙等和受有相關接觸的行為容易形成間接的接觸,進而導致感染。
二、血液學檢驗中的防護措施
第一,血液學檢驗用品要安全、優(yōu)異。采購檢驗科用品時要選擇信譽好、有品牌、符合國家標準的廠家產品,不得使用三無產品,有效減少檢驗人員在采血、標本處理、上機以及廢物棄置等檢驗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被感染的機會。第二,檢驗設備的消毒管理。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檢驗科的設備越來越多,但血液檢測過程中很多實驗過程還需手工操作,檢驗相關物品還要回收,如污染的吸管、試管、滴管、離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的消毒;一次性注射器、免疫血清學反應板等塑料制品的毀形、消毒;貴重儀器如顯微鏡、離心機、細胞計數(shù)器械、生化分析儀等表面污染;鉗、鑷、接種環(huán)等用后均應消毒清潔處理。第三,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與血液標本樣接觸后,一般用肥皂及自來水沖洗,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第四,必要時要戴醫(yī)用乳膠手套。當檢驗科人員手部皮膚有破損時必須戴乳膠手套,乳膠手套可以起到阻擋、封閉作用,降低感染的可能。檢驗人員手如有皮膚破損,又遇上明確的HIV或HBV感染患者采血時,應戴雙層乳膠手套操作。第五,針頭的使用與棄置。檢驗過程中,原則上應盡量減少對針頭的操作。使用傳統(tǒng)注射器、試管方式采血后,如不摘掉針頭,將血直接推入試管,標本質量不能保證。如用手將針頭摘掉后,危險性很大,建議條件好的醫(yī)院或血站使用真空采血系統(tǒng)。第五,清除血跡:真空采血系統(tǒng)為全封閉系統(tǒng),使用真空采血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減少采血、標本運輸、標本處理中血樣外濺的機會。但是各種操作意外也可能發(fā)生,造成血樣對環(huán)境的污染。如使用傳統(tǒng)注射器―試管方式采血,試管無蓋,系統(tǒng)開放,血液學檢驗過程中血樣污染環(huán)境的機會大大增多。無論采用何種系統(tǒng),一旦出現(xiàn)血樣污染,即應使用醫(yī)用消毒劑,清除血污。
三、檢驗過程中意外處理
①醫(yī)務人員免疫接種。要接種乙肝疫苗,每年檢查一次乙肝抗原抗體水平,抗體滴度下降時,應及時加強接種。不疲勞工作,身體不適時,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引起感染;②妥善處理傷口。在檢驗過程中如意外出現(xiàn)損傷或皮膚沾血。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污染的創(chuàng)面和暴露的黏膜,用0.9%的氯化鈉反復沖洗傷口后去用包扎;③及時向上報告。受傷后及時向科室報告,以尋求更大的治療,也有助于幫助掌握受傷情況,為醫(yī)院干預意外事件提供依據(jù)。除此之外,還應該當?shù)氐氖〖壖部仡A防中心,向專門德預防機構進行詳細咨詢,并尋求相關幫助,以及時做好預防措施。
總而言之,在臨床的血液檢驗過程中,危險因素眾多,醫(yī)護人員通常會直接或者間接地接觸到病毒,因此,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必須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這樣不僅可以確保血液檢測結果的質量,最主要的還能夠保護醫(y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