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林業屬于基礎產業,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時代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時代發展潮流,加快林業的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重點關注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林業生態建設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意義,提出了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
森林是林業的主要資源,是一種復合生態體系,是非常重要的生態環境組成部分。無論是對社會生活,還是經濟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傳統經濟模式的影響,導致林業生態環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壞,因此為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建設林業生態環境。
1林業生態建設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意義
1.1林業生態環境發展平衡促進林業旅游的發展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的變化著,更多的人喜歡原生態的綠色生態環境,所以在旅游的時候,更多的人喜歡環境優美、人員較少的地方進行旅游,這樣的地方更適合人們修身養性。所以說,對林業資源保護意識的加強就是在保護更多的綠色景區,就是在為我國的旅游事業做貢獻。但是發展林業旅游的同時人們也同樣面臨著林業環境遭受破壞的問題,比如說有些游客對生態環境認識不到位肆意破壞樹木、亂扔垃圾等,所以說,在開展林業旅游的時候還要加強對游客進行環保意識的灌輸,這樣不僅可以得到豐厚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將林業生態保護深入人心,加深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1.2促進林副產品的開發
在進行林業旅游的同時可以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及現有林業資源進行開發,如可以開展一些以果園為主題的林業景區開發,這樣游客在進入果園旅游的時候不僅可以享受甜美的水果還可以了解各種水果的特性,在離開果園的時候還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水果,同時還可養蜜蜂,利用林下種食用菌等,促進了林副產品開發,增加人們的收入。
2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林業資源短缺,各地區分布不均勻
一直以來我國都以地大物博自稱,我國雖然擁有1.95公頃的森林,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仍然無法滿足我國人民的需求,因此林業資源卻是我國最緊缺的;還由于受到各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分布不均衡現象,我國森林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華南地區,這樣就導致了華北和西北地區森林資源的極度匱乏。
2.2人們生態環境意識淡薄
我國一直以來不斷在提倡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家園,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退耕還林政策、天保工程等都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在治理的同時不斷破壞著森林,可見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足夠淡薄。與此同時還因為我國的各級地方政府對森林對生態環境的重要認識不到位,只注重GDP的增長,而肆意毀壞森林資源也是使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
2.3沒有充足的資金保證
林業生態建設是一個長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這就需要大量資金的不斷投入。雖然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林業生態建設的不斷認可和環保意識的加深,我國也加大了對林業建設的投資,但是由于林業建設是一個長期性工程,資金短缺仍是我國面臨的關鍵問題。
3加強生態林業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充分認識林業建設和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林業資源是現在資源和潛在資源,林業不但可以提供生產建設需要的木材、林業產品以及生物資源等等,同時還可以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有效的防止各種災害的發生,林業建設就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生態和諧,向社會提供保護生態,維護生態平衡的多樣性的生物,林業具有周期長,條件差,風險大而且不易產生長效的作用等特點,再加上亂砍濫伐屢禁不止,使林業資源的保持和可持續經營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因此,要保護和發展現有的重點林區資源,利用現有的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重點發展林下種殖業和養殖業,以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發展,并積極做好宣傳和指導工作,保障林業資源的持續發展和維護生態的平衡。
3.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生態網絡工程
由于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這是最基本的保障。還要結合時代發展,引進和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林業生態保護的信息化建設。應該依靠政府、各社會部門和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建立林業生態網絡工程。不僅要改變傳統的輕養護重建設的理念,還要根據當地的情況,種植與經濟發展相吻合的樹種,經濟發展能為林業保護提供資金支持,合理的林業建設也能促進經濟發展,這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符合。
3.3加強林業技術的推廣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林業建設同樣適用,所以要合理利用科學技術,實施技術創新,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持續下去。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新技術的使用也越來越多,但是人類同樣也面對這來自人口增多并出現老齡化、糧食緊缺和不可再生資源的不斷減少等方面的問題,要想使這些問題徹底得到解決就要依靠科學的力量,不斷采用新技術,實現林業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4生態林業和經濟林業的結合
將生態林業和經濟林業相互結合起來,實現林業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對林區的建設應該要實現規模化,提高生態效應,從經濟效益出發,在建設中主要以經濟林、苗木基地以及速生林為主,其次,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通過林木加工來實現經濟價值,用產生的經濟來建設林區,還可以采取林苗結合以及林果結合的方式,提高經濟效益。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推廣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將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林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保證人們的社會追求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必須要加強對環保意識的重視,保證生態平衡。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林業生態保護的網絡工程,還要依靠信息技術,創新林業生態保護新模式。將林業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進行有機的結合,形成良性循環,既提高經濟效益,又能加快林業的生態環境建設進程,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酈明慧.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促進林區經濟可持續發展[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0,(05).
[2]杜永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9,(05).
作者簡介:黃發水,男,(1968.9- )漢族,江西省上饒中共黨員,1991年7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主要從事林業調查規劃工作(上饒林業局調查設計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