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玉 姜姿伊 石德剛
【摘要】通俗的講,IP電影,可以在暢銷漫畫、網絡小說、兒童玩具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選材和汲取。近幾年,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如《左耳》、《滾蛋吧,腫瘤君》、《尋龍訣》等影片,都是根植于“IP”的項目開發的典型體現。本文淺析了IP電影熱播及倍受大眾歡迎的原因。
【關鍵詞】IP電影;大眾;歡迎原因
一、前言
通俗的講,IP電影,可以在暢銷漫畫、網絡小說、兒童玩具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選材和汲取。近幾年,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如《左耳》、《滾蛋吧,腫瘤君》、《尋龍訣》等影片,都是根植于“IP”的項目開發的典型體現。
二、IP電影的典型案例及發展現狀
1、典型案例
(1)90年代,一代音樂大師高曉松先生創作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經老狼傳唱,一時成為大江南北的校園歌曲經典;而20年后,電影版《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于2016年清明期間搬上銀幕。
(2)引領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奔跑吧,兄弟》,不僅在浙江衛視火熱播出,而且還拍攝成大電影,在影院強檔播出。
(3)近期熱播的年度大劇《羋月傳》,該劇自播出以來,倍受觀眾歡迎,收視率一路攀升。
(4)根據網絡經典小說《鬼吹燈》改編的電影《尋龍訣》,采用全3D技術拍攝,于2015年12月18日在中國大陸正式上映。
2、發展現狀
現狀一:話題不斷,收視貢獻
在IP大劇《武媚娘傳奇》在播出時,經歷了停播、復播,還遭遇了“剪刀手”等一系列風波,由IP改編而成,以及豪華的演員陣容的《偽裝者》,更是被觀眾稱為“諜戰劇中的良心劇”,更讓演員胡歌、王凱、靳東等“老干部”大火。
現狀二:大劇風行,點擊頻頻
IP大劇的播出,帶動了網絡點擊量,《花千骨》的點擊量突破了百億,而《紅高粱》根據莫言小說而制作的年度大劇,在業內口碑較好,真正地做到了口碑高、點擊多,被贊年度最受歡迎的國產良心劇之一,真可謂是:“大劇風行,點擊頻頻”。
現狀三:網劇提升,豐富視聽
影視作品在今年飛速發展,近兩年視頻網站自制網絡劇的質量也在慢慢提升,如《盜墓筆記》、《無心法師》、《萬萬沒想到》等網絡劇層出不窮。由于網絡劇的興起,一些精良的制作團隊也加入其中,使得網劇質量提高,這極大地豐富了受眾者的視聽壞境和視聽選擇。
三、IP電影在傳播學領域的解讀和認知
1、IP電影的熱播符合《傳播學》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顧名思義,觀賞IP電影,是把觀眾看成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他們的觀影行為是被看成有著個體需求來“使用”的媒介,這是一個使人們的需求得到“滿足”的審美體驗過程。
2、IP電影“使用與滿足”的體現與治愈作用。(1)心緒轉換作用:IP電影可以通過或幽默或溫暖的劇情來調節人的心情,在給人們提供娛樂的同時,還能給人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2)自我確認作用:IP電影中的人物、劇情沖突以及橋段,可以為受眾帶來自我評價的思考,從而能引起對自己的內心反省,更好地指導人們的生活。
3、IP電影的熱播是符合大眾傳播“5W”原理的,下面我將從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受眾者、以及傳播效果這五方面來探究一下IP電影熱播及受歡迎的原因。
四、從“5W”傳播模式分析IP電影熱潮及倍受歡迎的原因
1、傳播者(Who)
一部IP電影,他們以傳播者的角色對IP 電影進行傳播,使IP電影戴上“名導名編”的光環,從而吸引觀眾的眼球,此為IP電影熱播的原因之一。
2、傳播內容(Says what)
傳播內容,即:IP電影的劇情和賣點。IP電影大多是以小說、漫畫改編而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帶有新鮮元素和歷史厚重感。
3、傳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
傳播媒介,即:IP電影的放映渠道、工具及手段。一部好的IP電影,它的傳播媒介可謂是多元化的。
4、受眾者(To whom)
受眾者,即:IP電影龐大的粉絲群和觀眾愛好者。IP電影大多是改編于暢銷小說、網絡漫畫,它們本身就具有龐大的粉絲群,再加上導演的商業化制作、編劇的新鮮的改編、演員的精湛的演繹……如此種種,更是吸足了受眾的眼球。
5、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
一部成功的IP電影,不僅追求票房的大賣,而且還要兼顧傳播效果,傳播效果的好與壞,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IP作品的發展,此為IP電影熱播的原因之五。
五、IP電影未來發展的面面觀
1、樂觀論——“IP電影,一路風行”
樂觀論認為,在未來的影視行業中,IP電影以其獨具的魅力與發展前景,擁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發展性;
2、消極論——“IP電影,陷入瓶頸”
消極論認為,IP電影會越來越大眾化,會是未來我國影視界的發展趨勢,但會出現粗制亂造、質量參差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是阻礙IP電影發展的絆腳石。
3、作者觀點
以上兩種觀點,都太過片面化,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待IP電影,既要肯定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要注意到IP電影發展的難題,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IP電影才能健康發展,才能為中國的影視業增光添彩!
六、總論
IP電影以其特有的傳播方式和受眾群體,得到熱播和歡迎,它是一個成功范式,或許有商業炒作、粉絲從眾,但更多的是,它緊緊抓住了時代的脈搏,它遵循了傳播學發展規律,它的成功熱播,給我們廣大影視工作者帶來了一系列的深度思考……“前世不忘,后世之師”,相信在反思中得到感悟,為中國的影視業帶來一個“明媚的春天”!!!
【作者簡介】
張保玉(1993—),男,漢族,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人,本科學歷,單位:黃淮學院。
姜姿伊(1996—),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人,本科學歷,單位:黃淮學院。
石德剛(1995—),男,漢族,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人,本科學歷,單位:黃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