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視的情形下,根據高職院校貧困生的特定性,深刻分析高職貧困生的思想現狀問題,才能有效開展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高職貧困生從“弱勢群體”轉變為“陽光群體”,使貧困生工作做到實踐性和針對性強,效果好,工作水平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關鍵詞】高職院校;貧困生;思想現狀
高職院校貧困生已成為國家、社會和學校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就目前高職院校的貧困生工作開展現狀而言,大多數院校片面性地過于關注對貧困生的物質資助,對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則沒有引起必須的重視。因此,為了有效地開展高職院校貧困生工作,貧困生的思想現狀分析是一個重要工作環節,通過全面的對貧困生思想現狀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加強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幫助高職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培養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重塑自信心,正視困難,順利以最佳的姿態成功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一、高職院校貧困生存有的思想問題
1、面對學習環境差異的失落心理
在高職院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屬于高考分數已達到本科線,由于家庭經濟困難,難以承擔本科院校較高的學雜費用(特別是三本院校),以相對失落無奈的心理選擇了學習費用相對較低的專科院校。進入學校學習以后,發現兩類學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會影響到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心理上容易產生較重的失落心態。還有一部分高職貧困生由于高考志愿專業調劑政策,導致他們不能學習自己最初填報的意愿專業,也會促使貧困生出現失落心理,學習熱情逐漸降低,表現出不良的學習態度,影響學習效果。
2、對資助政策的過度依賴心理
國家每學年針對在校貧困生的資助形式有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高校助學補助資金,資助金額并且逐年的提高;除此之外,還提供了生源地助學貸款等有償的資助形式。學校方面則會為繳納學費有困難的新生開設“綠色通道”的寬松政策,允許他們視家庭實際經濟能力可以延緩一段時間繳清學費,為在校貧困生提供一系列的校內外勤工儉學崗位,組織專場假期兼職招聘會。此外,還有來自社會、企業的一些資助。在各方面為他們提供的資助政策更廣泛,資助力度更大的前提下,就造成了在校高職貧困生形成一種過度的依賴心理,過度地依賴國家、社會和學校的資助,缺乏自立自強的意識培養,甚至個別貧困生形成過于偏激的錯誤思想,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虛榮心理,影響高職貧困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3、綜合素質能力較低加重焦慮自卑心理
在高職院校,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學生為了畢業后更容易就業,會有目的地報讀自考本科學習,爭取在畢業前能拿到自考本科文憑,在一定程度上盡量縮小與本科院校學生的差距。此外,專科學生和本科學生一樣,為了以后更好地就業,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會自主地培養自己具備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考取駕駛執照,計算機等級證書等等,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而貧困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承擔這些額外的學習費用,內心不免產生一種嚴重的焦慮心理,擔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與周圍的同學懸殊過大,擇業時會因欠缺優勢影響到自身的就業問題,形成自卑心理。
二、高職院校貧困生思想問題形成的原因
1、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缺陷
與大多數高等院校的貧困生認定方法一樣,高職院校貧困生認定主要依據學生家庭所在地出具的貧困證明。而學生所提供的家庭貧困證明存在這樣幾種情況:一是能提供家庭貧困證明的學生并非真正的貧困生;二是真正貧困的學生不能提供貧困證明;三是真正貧困的學生不愿承認自己貧困,不主動及時上交家庭貧困證明;四是“中途貧困生”,這部分學生在最初進校時家庭情況較好,是中途家庭突然遭受重大變故或自然災害等等造成家庭狀況不容樂觀,經濟困難。同時在高職貧困生認定過程中,班級學生評議不能全面反映真實情況。由于輔導員認為同學們互相接觸多,把決定權過多給予班級評議小組。而評議小組學生確定名單主要參照貧困生的公開自述和貧困證明,以及班級學生的投票結果。因此,這些貧困生認定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助長了貧困生思想問題的產生。
2、資助措施的片面性
在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過程中,學校片面性地過于注重給予貧困生提供物質資助,忽略了給予貧困生正確的精神引導,使貧困生沒有正確認識到資助政策的意義,沒有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家庭貧困,自身又是學生,國家發放資助金是理所當然;有的學生則將所獲得的國家助學金用于學生、生活之外方面的支出。由于高職院校沒有對貧困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貧困生可能缺乏對資助政策進行正確而充分的認識、了解,他們的思想上往往就會更加容易形成自立意識淡薄、依賴思想加重的誤區。
3、父母與子女缺乏交流
在貧困家庭中,父母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把改變家庭經濟狀況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子女身上,容易導致貧困家庭的子女形成一種“讀書至上”的錯誤意識,對父母的辛勞渾然不知,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絲毫沒有感激和回報的意識。同時,貧困家庭的父母為了生計長年累月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子女,有的貧困生反映有時春節父母都不回來,他們也只能留在學校做假期兼職,造成貧困生與父母缺乏交流。父母為了不影響子女正常學習,不愿意讓他們知曉自己工作的真實艱辛狀況,不愿意表露出自己承受的工作壓力,就一定程度上造成貧困生不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艱難,不了解自己的學雜費如何的來之不易,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出現有的貧困生肆無忌憚地將父母給的學雜費用到學習用途之外,比如配備高檔的電腦、手機;有的貧困生還以這樣那樣的學習借口經常性地坦然地騙取父母的血汗錢,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父母的金錢觀也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父母是子女的榜樣,父母的言行對子女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貧困家庭中,由于物質上的貧困,一般父母都把金錢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子女因而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久而久之,也會產生一定的“拜金主義”思想,對學校的任何物質資助必爭,形成較重的功利心理和自私自利心理。
4、用人單位對人才選擇標準的單一性
所謂文憑是求職的敲門磚,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這個問題上,慣常的思維模式是求職者的學歷水平決定工作能力,因此用人單位對待求職的高職學生是有很強的慣性偏見的,這就直接影響到高職學生求職的成功率。高職貧困生由于家庭經濟原因,承受的壓力比一般的學生大,在這種主觀因素影響下,心理承受的壓力自然而然就會更重,相應的思想問題就會隨之形成。
因此,高職院校貧困生工作應緊緊圍繞當前高職貧困生存在的特有的思想問題,并以此為切入點,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培養學生“要想做好事先學會做人,百能德為首”的道德觀念,全面提高高職貧困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幫助高職貧困生培養積極向上的健康樂觀心態,才能正確的引導他們成人成才,以最佳的姿態成功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更好的適應生活,走上社會。
【參考文獻】
[1] 何會寧.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4).
[2] 董雙波, 董正發, 李燕軍. 高等學校貧困生的引導和教育[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2(5).
[3] 黃科, 唐勇. 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2).
【作者簡介】
鄧芳(1983—),女,漢族,湖北咸寧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干事、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