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要】中國的話劇表演藝術是從西方引進的,但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史,在這一發展過程之中,中國的話劇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本地特色。一個世紀以來,中國話劇的發展充滿了艱辛與坎坷,但是它最終不斷隨著國家的發展而走向了現代化。話劇目前已經是我們民族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了,探究話劇表演的技巧和藝術對于話劇未來的發展很有意義。本文主要對話劇表演中形神的仳離和化合進行了簡要的探討,希望能夠啟示未來話劇的發展。
【關鍵詞】話劇表演;形神;仳離;化合
對于中國話劇的研究,比起其他文學形式,例如小說、詩歌、散文的研究相對要少一些,但是中國話劇仍然是中國文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對于話劇表演的研究必不可少。話劇表演對于表演者的技巧要求很高,想要傳神地在舞臺上為觀眾展示扮演的話劇角色,要做到很多方面,其中形神的化合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演員所扮演的角色既需要具有本土特色,又要做到與角色形神合一。
一、話劇表演中形神的仳離
話劇演員是話劇舞臺藝術的核心,沒有演技高超的話劇演員,再好的舞臺特效、背景音樂等都會黯然失色。話劇表演中,想要創造好的舞臺形象,主要看的就是話劇演員的表演技術,有表演技術好的話劇演員,這臺話劇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1、話劇表演技術的發展
話劇自西方引進,最早的話劇表演技術也是參照西方的。當時西方話劇的表演技術主要分為兩個極端的方面:一是參照粗糙的自然主義進行表演;還有一類是參照唯美的完美主義進行表演。進入我國的話劇表演技術也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最先開始話劇表演注重模擬生活,但是無法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后來話劇又模仿京劇程式化演技,但是這種表演技術無法使得話劇真實地反映當代人的生活現狀,仍然效果欠佳。
2、話劇表演中形神仳離的原因
早期話劇表演的表演技術出現形神仳離的現象,主要是兩個最大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藝術資源十分有限,受到限制;第二是觀眾對話劇的審美有所期待,當時的話劇表演大多都去迎合觀眾的期待。當時大多數的話劇演員都是業余演員,他們的表演技術大多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業余演員表演話劇只是偶爾表演一次,因此可能不會花太多的心思去認真地排練。其次,受到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當時很少有女性敢于直接登臺演出,因此大多數話劇中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性扮演的,這樣一來注定了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表達會有所偏差。另外,當時的話劇劇本也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了適應話劇演員多是業余演員這一情況,當時的話劇劇本多是獨幕劇,人物很少,臺詞也很簡單,很多劇本只注重思想的塑造,并不在意人物的表演,這也直接導致了當時的話劇表演形神仳離。
二、話劇表演中形神的化合
話劇演員的表演任務就是要在導演的統一指導之下,用自己的形體動作和語言動作,把劇本中的文學形象,轉化為生動可見的人物形象。這對演員的技術要求很高,劇本和導演只能做一個指導的工作,演員要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感受感覺、藝術能力來把舞臺角色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并不容易。從某些角度來說,話劇表演中演員形神的化合就是一個話劇表演中國化的過程。
1、話劇表演中形神化合的特點
話劇表演是從西方引進的,具有強烈的西方特色,想要做到話劇表演的形神化合,將話劇表演中國化是必然的。第一,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表演技巧是具有中國人的特點的,要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來進行動作表達。第二,話劇表演中形神的化合具有將無形的心理感受、感覺轉化為看得見的、有形的動作表現的特點。第三是形神化合是符合觀眾審美感受這一特點的,話劇演員在表演時要注重觀眾的感受。
2、取得話劇表演形神化合的途徑
想要達到話劇表演的形神化合,話劇演員要注意去挖掘各種方法和途徑。首先可以選擇的是從生活出發,根據自己對于自己將要塑造的形象的記憶和理解,通過生活尋找素材并提煉加工,表達角色時便可以塑造出具有生活特色的習慣、語調、動作等。還有一種途徑就是從自身的體驗出發,從話劇著手。在話劇排演中,演員注重去體驗所要塑造的角色的戲劇特點,再通過自己的改造、化合,來表現出角色的鮮明特點,塑造優秀的舞臺形象。同時,除了以上的兩種途徑以外,想要達到話劇表演的形神化合,還離不開導演、舞臺動作設計、背景音樂等的配合。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話劇表演的各個形式、內容、話劇人物的性格都是緊密聯系的整體。演員在表演話劇時都需要去用心感受劇本中自己要塑造的人物,深入地挖掘角色的心理感受,理解他的心性。在表演時,又要結合舞臺動作,為自己塑造的人物找到合適、貼切并且比較完整的舞臺動作,如此才可以塑造個性鮮明、貼近生活的舞臺角色。因此還有一種幫助話劇表演形神合一的方式,即是化用戲曲表演的形式。話劇演員要堅持從生活的體驗出發,根據話劇的情境特點和角色的性格來化用一些符合需求的戲曲動作,增強話劇形象的表演力。但是在化用戲劇動作時也要注意,這種化用不是模仿,而是一種全新的創造,因此不能直接生搬硬套,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運用。
三、結語
我國的話劇表演藝術在抗戰后期才開始成熟起來,它的發展過程十分艱辛艱苦,我國的話劇表演需要走一條中國化的道路,需要把話劇表演中形神的仳離一步步改進到形神的化合,以促進我國的話劇表演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平洋. 話劇表演中形體語言的運用與研究[J]. 藝術科技, 2014,01:194.
[2] 吳世奎. 話劇表演中臺詞與演員情感動作的有效融合[J]. 戲劇之家(上半月), 2013,09:53.
[3] 吳 戈. 中國新時期內地話劇表演藝術勾勒[J]. 劇作家, 2015,05:1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