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身韻教學中,除了要求靜態中擰、傾、圓、曲帶來的曲線美之外,還要求動態中曲折婉轉、圓潤飽滿帶來的韻律美。不管是身體在舞動中的單一部位,還是整體動作,都闡釋著身韻運動軌跡中處處體現了“圓”這一審美特征。
【關鍵詞】圓;頭頸;手位;步伐
“圓”是中國古典舞身韻運動軌跡中重要的審美特征之一。身韻,是許多舞蹈工作者不斷模仿、學習中國戲曲舞蹈,在此基礎上通過整理后創造出來的,在長期的實踐中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代表意義的舞種。身韻強調技法與內涵并存,外與內不偏重,和諧共處才能體現古典舞的美學特征。在身韻教學中,除了要求靜態中擰、傾、圓、曲帶來的曲線美之外,還要求動態中曲折婉轉、圓潤飽滿帶來的韻律美。不管是身體在舞動中的單一部位,還是整體動作,都闡釋著身韻運動軌跡中處處體現了“圓”這一審美特征。
一、頭頸運動軌跡在古典舞身韻中的規范要求
頭頸運動在身韻的教學中有嚴格的規格要求,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訓練部分。在女班教材中頭部訓練的板塊,位置細致到“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轉位、右轉位、左偏位、右偏位”,這些頭以及頭、眼相配合的訓練內容是頭頸訓練的科學劃分。如何讓學生把頭頸部和諧、流暢地與舞姿相結合,運動中又要符合“圓”這一美學特征,是要經過近乎苛刻的訓練才能使運動路線以及眼神的把握達到準確無誤的水平。
單一訓練中,仰頭加轉頭是一個上弧線的運動,相對應,低頭加轉頭就是下弧線的運動?!皥A”元素在頭部運動軌跡里是怎么體現的呢?我們可以通過結合幾個頭部運動感受出來——轉頭低頭加轉頭仰頭是一個立圓運動路線的頭部運動,低頭轉頭加偏頭仰頭就是平圓運動路線的頭部運動,轉頭、仰頭加偏頭、低頭就是一個S形路線,而連貫起來就是一個“8”字運動軌跡的頭部運動。這都能說明頭部運動軌跡中有“圓”元素特征的體現。
頭部作為老大,引導與決定了身體的朝向及傾斜標準,決定了整體的審美風格。傳統戲曲舞蹈中有著這樣的藝訣“眼隨頭轉,眼的轉動,不離三線—左乳、右乳和胸口”。可見,除了要符合作品的要求以及在生理的可接受范圍內,頭頸的運動軌跡,是要列入身韻審美的考慮因素的,而我們的借鑒標準就是要在規范的教學中體會及實踐。
二、手位運動軌跡在古典舞身韻中的表現作用
無論是手的單一動作或是由手臂帶動肩、腰部的上肢動作,其表現的多是平面或立體的圓線運動。首先說立圓,其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點翻身”的上肢運動則是一個典型,在舞者快速的轉動下,手臂呈現“風車”狀的運動軌跡。再談平圓,運動時似“磨盤”,表現的是一個平面的圓線運動。作為身韻中一切平圓動作的基礎,掌握“云肩轉腰”動作要點、技巧后,可以幫助轉的起份兒以及舞姿的完成。最后談八字圓,指的是雙臂同時進行相反方向的兩個圓線運動,形成前、后或左、右兩個圓形運動軌跡,如同一個“8”字,故名“八字圓”。如“風火輪”,這個動作是由雙臂形成身前一個立圓、身后一個立圓,與胸腰、中腰綜合而成的。通過立圓、平圓、八字圓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手位運動軌跡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圓”這一美學特征。
手雖小但卻決定了身韻動作的韻味,這一味兒起源于心,延伸至指尖末梢,主要表現在動作開始與結束、動作與動作的銜接之中。有快有慢、有延伸有停頓,變化中附帶著情緒的轉換,運動中遵循欲左先右、逢高先低,欲前先后的原則,手位的千變萬化使得整個古典舞作品變化莫測,回味無窮。
三、步法運動軌跡與古典舞身韻的相互配合
步法在身韻中最具流動性特征,其與頭頸、手位一樣都是伴隨著身體的韻律而變化,不同之處在于,步法的變化最為突出。緩慢亦或快速,為作品增添了許多意味與活力。古典舞為何留給觀眾的都是上下貫通、一氣呵成之感?因為舞者將肢體化為了一個整體,動作中單獨、突兀的變化被掩蓋,留下的每一部分都發力于腰,伴隨著音樂,配合默契的流動著。在基本步法“圓場”的教學訓練中,只做單一的步伐勢必令學生感到枯燥,這時加入一些構圖意識,讓隊形發生改變,就能使單一訓練步伐元素的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隊形以大圓、小圓、大圓扣小圓、八字圓等圓元素為主要表現手段。又如“擺扣步”,正步準備位,左腳繃起腳背貼著地面向反方向擦出,然后變成撇腳,在空中劃出一個半圓的弧線落到旁邊,變回正步準備后,右腳向反方向斜上方上步腳。在此步伐中,腳雖然在空中,但依然走是一個圓的路線。由于重心的移動,節奏處理也是極具藝術特色,即先慢后快,所以膝蓋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動作時總是先“hold”住再放出。當我們把“擺扣步”與帶旋轉的舞姿相結合時,圓的弧度就從90°變成了180°?!皵[扣步”的運動軌跡不僅體現了“圓”元素,也反映了步法的運動軌跡變化是要與古典舞身韻其他元素相互配合進行的。
當我們在欣賞中國古典舞身韻時,可以有多個切入點,整體賞析亦或細節品位,無論是何種方式,只要腦海中鎖定“圓”的這一美學要素,定能幫助我們判定以及揣摩作品以及表演者的內涵及水平。
【作者簡介】
楊蓓蓓(1987—),女,四川省仁壽縣人。單位: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