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地大物博,旅游景點眾多。旅游景點翻譯在向外國友人傳播中國文化方面騎著重要的作用。旅游景點名稱翻譯也是我國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方面。景點翻譯的好壞關系到我國的對外形象。本文主要結合目的論闡述了河北省一些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方法。
【關鍵詞】旅游景點;目的論;翻譯方法
一、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擴大,許多外國游客對我國的名勝古跡的興趣也逐漸提升。為了能夠讓外國游客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悠久歷史,我們就需要翻譯旅游景點的名稱。這不僅體現了譯者的翻譯水平,也關系到我國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形象。
本文主要結合河北省的一些旅游景點,闡述了景點名稱的英譯原則和方法。
二、旅游景點名稱的英譯原則
德國譯論家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創立了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結合翻譯的目的和譯文讀者的特殊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翻譯。他還特別強調因為行為發生的環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因此翻譯也并非一對一的語言轉換活動。
翻譯目的論對旅游景點的翻譯具有重大的知道作用。旅游景點翻譯的目的就在于讓外國游客明白各個旅游景點名稱翻譯,更多地了解這些景點背后的文化知識。
三、旅游景點名稱的英譯方法
對于游客來說,他們不僅想要知道一些景點的名稱,還想知道這些名所蘊含的文化含義,比如與景點有關的典故、傳說等等。旅游景點其實就是文化的載體,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因此,譯者在翻譯旅游景點時,不僅要運用多種翻譯技巧,使譯文用詞準確,并且與原文在功能上保持一致,而且還要盡最大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傳播中國的文化,以達到交流文化的目的。
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方法主要有音譯、意譯、音譯加意譯三種。
1、音譯(Transliteration)
音譯主要是根據景點的漢語名稱,直接將景點名稱用拼音標注,這是景點名稱翻譯中最常見的一種翻譯方法。
例如:北戴河Beidaihe野三坡Yesanpo山海關Shanhaiguan
2、意譯(free translation)
旅游景點的意譯主要是追求詞匯上的對等效果。通過意譯的方法翻譯旅游景點的名稱,能夠讓外國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旅游景點,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旅游景點名稱的意譯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逐字翻譯
即根據漢字進行珠子翻譯,這種翻譯方法使用廣泛。使用這種翻譯方法,譯文通俗易懂,目的語讀者也很容易明白譯文的含義。
例如:承德避暑山莊Chengde Imperial Summer Resort
唐山灣國際旅游島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of Tangshan Bay
李大釗故居紀念館Former Residence of Li Dazhao
(2)語義翻譯
有些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拋開了原本的字面含義的限制,而是將景點的文化含義也體現在譯文當中,力求使譯文與原文意思等值。
例如:長城The Great Wall清東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外八廟Eight Outer Temples磬錘峰Sledgehammer Peak
木蘭圍場Hunting Garden in Chengde
3、音譯加意譯
這種翻譯方法是最常見的翻譯方法之一。音譯法的表達能力差,而有些比較難的詞在意譯時會出現詞義不準確的現象。這種翻譯方法克服了上述兩種譯法的不足。
例如:西柏坡Xibaipo(the revolutionary site)
老龍頭Laolongtou(Old Dragons Head)
白洋淀Baiyangdian Lake(West Lake in North China)
四、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目的論指導下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方法。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方法主要有音譯、意譯以及音譯加意譯。譯者在翻譯時,除了要選用適當的翻譯方法之外,還要考慮到東西文化之間的差異。考慮到讀者對譯文的接受程度,以及譯文是否將景點的文化信息表達清楚。譯者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的翻譯水平,保證譯文的質量,促進我國對外旅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 容. 旅游翻譯中的地名和景點名稱翻譯研究[J]. 職業時空, 2010(01).
[2] 董 哲, 劉丹丹. 淺析旅游景點漢譯英中存在的兩大問題[J]. 才智, 2008(09).
[3] 賴文斌. 試談旅游景點的英譯[J]. 撫州師專學報, 2003(04).
[4] 張 婧. 旅游景點名稱英譯探究[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2).
【作者簡介】
高健(1984—),女,河北唐山人,華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