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內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英語演講稿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它能夠表達演講者的思想情感,引起觀眾的共鳴,達到演講目的。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理論基礎,結合奧巴馬開學演講稿,來討論一下目的論對英語演講稿翻譯策略的啟示。
【關鍵詞】目的論;英語演講稿;翻譯策略
一、引言
近些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層面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語演講稿的翻譯也引起了人們的更多關注。美國作為中國十分重要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其現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相關演講也備受矚目,本文將對奧巴馬開學演講稿的翻譯策略進行研究。
1、目的論對英語演講稿的指導意義
目的論主張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英語演講稿主要屬于表達型文本,它不僅能夠傳遞演講者所要表達的信息,而且還能表現出演講者的情感,為聽者或讀者帶來激勵或啟發。因此,在目的論的指導之下,譯者能夠將英語演講稿中的信息更好地傳達給聽者或讀者,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原文,理解演講者的意圖。此外,目的論主張以譯者為中心的翻譯標準也突出了譯者的主體性,賦予了譯者更大的翻譯自由,使譯者可以根據翻譯的目的和讀者對象等因素來決定如何更妥善地翻譯文章,避免死譯和硬譯,為英語演講稿的翻譯提供了相應的翻譯策略。
2、目的論簡述
漢斯·威密爾提出了目的論,他認為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策略和方法,并提出所有翻譯都應遵循三個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是首要原則。它是指譯者的翻譯行為所希望達到的目的決定著在翻譯的過程中要選擇什么樣的翻譯策略和方法,這個目的通常情況下指的是譯文的交際目的。譯者會根據委托人或譯文接受者的要求而決定如何翻譯相關文章。
二、翻譯策略
在目的論的理論指導下,以奧巴馬開學演講稿為例,本文將討論三種翻譯方法:意譯法、增譯法和省譯法。
1、意譯法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語言結構和文體結構上的差異,很多時候不能完全“字對字”的翻譯,所以它需要在忠實原文內容的前提下,擺脫原文語言結構的束縛,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規范,也就是采用意譯法。例如:
(1)“This is no picnic for me either,buster.”譯為:“小鬼,你以為教你我就很輕松?”
(2)You cannot drop out of school and just drop into a good job. You've got to train for it and work for it and learn for it. 譯為:這世上不存在不把書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夢,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訓練與學習。
例句1和2都采用了意譯的方法。例句1并沒有直接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來翻譯。根據上文的表達,直接譯出字面意思并不能清楚地表達演講者的意圖,達到活躍氣氛、拉近與學生們的距離的作用。因此譯者選擇了意譯,只保留了演講者的意思,改變了原文的語言結構,使學生們更清楚地了解演講者的意思,為演講者的情緒所感染,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感。
在例句2中,原文的兩個句子分別用了“你不能……”和“你要……”的句型,但在漢語文化習慣中一般會用委婉些的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規勸,從而不會引起學生們的反感。因此譯者采用了意譯,用比較委婉的方式,像是對著自己的孩子那樣語重心長地說“這世上不存在不把書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引起學生們的深刻思考,為其帶來積極的思想影響。
通過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意譯法的用法在實踐中很常見,它充分地體現了目的原則,以譯者為中心,更好地傳達演講者的意圖。
2、增譯法
增譯法就是指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由于表達方式不同,在翻譯時可以增加一些詞和句子,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出原文所要傳達的信息。在英語演講稿中,演講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意圖,或是為了表示強調都有可能將語言的句型或結構進行調整,所以譯者在翻譯的時候要根據原文適當地增添一些詞或句子,使譯文意義完整,且語句通順。例如:
(3)……none of it will matter unless all of you fulfill your responsibilities,unless ……unless you …… to succeed. 譯為:……除非你每天準時去上學、除非……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則這一切都會失去意義。
例句3有些長,但結構卻很清晰。原文是一個復雜的長句,但根據原文的意思,譯者將其譯成了兩個小句,前一句并沒有什么改動,但后一句卻在末尾加了一小句。原文全是表示條件的分句,直接譯出會使得意義有所缺失,因此譯者在后面增添了一個表示結果的句子,使整個句子在意義上表達完整,令學生們能夠更容易理解。由此可見,增譯法的使用符合目的論的要求。從原文的內容來看,譯文雖舍棄了原文的語言結構和句型,但卻忠實地表達了原文所要隱含的意義;從譯文的結構來看,譯文增加了一個句子,保證了譯文的流暢性和原文意思的完整性,使演講者的意思表達地更明確。
3、省譯法
省譯法是指刪去不符合目標語思維習慣、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詞,以避免譯文累贅。在英語演講稿中,演講者為了表示強調或突出某事會連續重復相關信息,重復的信息在翻譯的時候譯者通常會省去重復的成分和一些冗余的信息。例如:
(4)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everybody. All right,everybody go ahead and have a seat……And I want ……
例句4是演講稿最開始的時候演講者向聽眾和主辦方的致謝,是很簡單的開出白,活躍了緊張的氣氛。但在譯文中這些是不必要出現的,英語演講稿在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文字的表達,做到既能保證譯文的信息完整,又能保證譯文的文采。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省譯法充分體現了目的原則和連貫原則。
三、 結語
本文運用翻譯目的論的理論來指導分析了一篇英語演講稿。目的論主張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而英語演講稿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傳遞演講者想向聽者和讀者傳達的信息。從理論上分析,二者的關系是十分和諧一致的;從實踐中分析,目的論對英語演講稿翻譯策略和方法的選擇也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因此,譯者在翻譯英語演講稿時可以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語言形式與結構,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接受情況,在秉承著目的原則和連貫原則的基礎上忠實地傳達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使讀者能夠清楚明確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圖。
【參考文獻】
[1] 宮海娟. 目的論視角下白巖松耶魯演講口譯的策略研究[J]. 青春歲月, 2013,15.
[2] 劉敬國, 何剛強. 翻譯通論[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
[3] 劉耀連. 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新聞翻譯[MA]. 湖南師范大學, 2010.
[4] 孫康寧. 目的論視角下的美國校園英語勵志演講的漢譯研究[MA]. 武漢理工大學, 2012.
[5] 葉育春. 目的論視角下的商標翻譯——以鞋服商標為例[MA]. 福建師范大學, 2012.
[6] 張霞霖. 商貿主題官方演講稿漢英翻譯原則研究[MA]. 浙江工商大學, 2010.
[7] 趙桂華. 翻譯理論與技巧[M].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