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行業迅猛發展,特別是文學作品的熒幕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廣泛影響,這是勢必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本文試從影視藝術的特點與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可能性、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意義、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需注意的問題等方面談一下個人的看法,以促進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推廣。
【關鍵詞】影視作品;可能性;初中語文教學;可行性
隨著影視作品對人們生活影響的深入,它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確立。從當前中初中語文的教材來看,課文多選自國內外的名著名篇,其中不少篇目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這自然為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根據《新課標》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要求,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影視資源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以開拓視野。影視作品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影視作品可以為初中語文教學服務。
一、影視藝術的特點與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可能性
1、影視藝術的特點
列寧曾說過:“你應該牢牢記住,對我們來說,一切藝術部門中,最最重要的便是電影”。影視是包括電影、電視以及電視電影等在內的影像藝術的表達對象,影視已成為現代藝術的最新綜合形態。現代背景中的影視藝術,是全方位、多樣化的媒介形式和藝術樣式,綜合性是影視藝術重要特性。影視藝術吸收、融合了傳統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筑、音樂、文學、戲劇等多種門類的不同元素于一身,形成自身的全新屬性。影視作品同時訴諸人的視覺與聽覺,具有強大的表現力。
影視藝術具有鮮明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影視作品通過精巧的構思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通過有聲的畫面給觀眾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畫面上的諸多表意元素調動了觀眾的感性思維能力,給觀眾以直觀生動的感染力。當下的影視作品不但融合了諸多的文學因素和藝術因素,而且結合了先進的電腦合成技術,具有完美的畫面音響效果,十分引人入勝。正因如此,影視作品能夠吸引學生,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從而使語文綜合教學活動最大限度的開展。影視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強大優勢也就適應了《新課標》對中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新要求。
2、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可能性
從當前初中語文的教材來看,課文多選自國內外的名著名篇,其中不少篇目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和《丑小鴨》,樂府詩《木蘭詩》,笛福的《荒島余生》,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曹雪芹的《香菱學詩》,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綱》,吳敬梓的《范進中舉》,魯迅的《孔乙己》等,這些影視作品可以直接應用于中學語文課堂,這自然為影視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可以直觀地將課文內容展現給學生。影視作品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從中獲得大量的內容知識也就更可行和有效。根據《新課標》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要求,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影視資源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以開拓視野。而實踐也證明,影視作品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融入教學情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影視作品引入中學語文教學,符合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認知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學習不是簡單的由外部刺激就可以產生的。它是個體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態度等以及原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主動地對外界的信息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條件反射絕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聯結力量而鞏固下來的,而必須由于同化圖式的形成而鞏固下來,才得到鞏固。即是說,當達到的結果能滿足同化作用中固有的需要時,這種條件反射才獲得鞏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影視作品,一方面給學生以鮮明的刺激,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文字描述為形象生動的表演,繪聲繪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探究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又可以借助影視的生動形象的畫面語言強化學生的印象,理解和鞏固課堂所講授的知識。
二、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影視作品既能看到又能聽到,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視覺效果和音響效果,刺激著學生的視覺神經和聽覺神經,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心靈沖擊。加拿大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把合適的影視資源引入語文教學,使之為語文教學服務,讓無聲的文字有了抑揚頓挫,讓枯燥的描述成為立體影音。這樣,語文課堂就有了活力,有了生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十分鐘要的環節。
首先,導入新課時,我們可以利用影視作品來誘發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正處于知識積累與心理成長期的中學生,對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和對新知識充滿渴求,學生的這些渴求,就要求語文教師要能夠創造條件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讓我們的學生樂學、愛學。在教學中有效運用影視作品,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感染學生的情趣,進而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在《與朱元思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時,可以在課前播放有關富春江風光的紀錄片,用優美的畫面幫助學生感受富春江的自然風光之美,再回到課文,體會文字所描繪的獨特風光。逼真生動的環境,直觀形象的畫面,對學生進行視覺上的刺激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情感極易受到影響和感染,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會讓學生學習效率不斷提升。
其次,文本賞析過程中,應該結合相關影視情節重現課文畫面,能夠輕易突破重點難點。通過直觀影視形象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教材內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對突破教材重、難點知識點提供有效而且有益的幫助。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時,在分析孔乙己的人物特征時,可以播放影視作品中相應的片段,通過對孔乙己的語言、動作、面部特征,來分析孔乙己的心理活動。
最后,初中語文教學應通過聽、說、讀、寫的教學環節,使學生獲得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能夠應用于課堂的影視作品的腳本基本都是經典之作,它的語言是頗具學習性的,經過專業演員的演繹,文學作品變得生活化,學生可以在觀賞中學習一些與人交流的經驗。觀賞影視作品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仿表演,讓學生真正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也可以在觀影之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三、影視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及注意事項
伴隨現代科技而來的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必然導致全球文化的一體化,這也必然引發我們對教育教學體制方法的重新審視。為此,我國重新審定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課程標準對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視,并在課程目標中得以很好的體現。在教學中引入影視作品應該說可以在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上起到很大作用。影視作品的優點在于能夠用其生動具體的形象表現社會生活的面貌、本質,并且能夠集中多種媒介的優點,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聲圖兼具、視聽兼備,從而產生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學生喜愛。
通過對影視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探究,可以看到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影視作品融合了諸多藝術形式,對于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運用影視作品,必然能給中學語文教學增加新的教學內容,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勃勃生機和活力,必然能對中學語文教學產生良好的影響,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在語文教學中不能以影片替代課本,也不能播放那些嚴重脫離基本史實或者曲解原著的影視作品。我們應結合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立足課堂教學的需要,結合學生認知的特點,本著有利于文本解讀、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讓優秀的影視作品真正成為語文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光彩。
【參考文獻】
[1] 張洪玲. 語文課程標準[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33.
[2] 孟憲明. 電化教育教程[J]. 航海教育研究, 2005:73.
[3] 巴拉茲·貝拉. 電影美學[M].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3:113.
[4] 周 星. 中國電影藝術史[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2:76.
[5] 張大均. 教育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81.
[6] 王 煜. 影視文學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對策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2.
[7] 曾 萍. 論影視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利用和整合[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08.
【作者簡介】
李曉紅(1991—),女,漢族,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