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本文提出了英語教育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并著重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在初中英語教育中的實施策略。這能夠引起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對英語教科書及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視。國家需要培養的不僅僅是具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價值觀教育并不只有政治理論課這個主場地,英語教育也能起到傳播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教育;英語教育;課堂教學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在此基礎上再分為“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實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融匯統一。《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五個方面作為統一的思想總體則可以稱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新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總共24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崗、敬業、誠信、友善”。這24字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既包括了之前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全部內容,又涵蓋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愿望,反映了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廣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對于全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具有很好的規范引導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英語教育進行導向的必要性
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也是事實上的國際交流語言。英語教育作為西方國家的語言教育,既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教學,還包含了價值觀的教育。一方面,學習語言不僅僅是聽說讀寫方面的語言技能的學習,英語教科書多以文學性文本的形式呈現,學習文本以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亦能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蘊含的價值傾向,在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作者蘊藏其文字語句間的人文精神,對學生思想的發展具有潛移默化和持久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全球化逐漸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和文化領域形成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全球化在經濟領域的擴張演變為意識形態和文化的話語權的爭奪。文化交流的不均衡激化了文化沖突,表現為不同價值意識、思想道德、傳統習俗、行為等的碰撞,背后是不同意識形態的尖銳對立和斗爭,這就要求英語教育者要發揮文化建設和管理功能,用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英語教育進行導向。
二、英語教育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
在語言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不應只是突出語言的工具性教學,還應更多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學會辨清中西方文化差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現今學術界關于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研究相關內容還比較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鑒英語教學中德育方法,但是必須注意德育、美育與價值觀教育的區別,不能僵硬照搬套用。
1、構建“公正、平等、合作”的和諧課堂
教學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人際交往、價值養成的過程,而教學環境中的教學氛圍如何更加關乎學生習慣和價值觀的形成。教育者應在課堂搭建一個自由平等對話的平臺,創建一個思想自由、交流自由的教學情境,培養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地表現出個性化的價值追求,從而培養出“公正、平等、自由、和諧、友善”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學生體會到了教師身上平等、公正的優良品質,在這樣的教學范圍之內,學生潛移默化地便以教師為榜樣受到這種優良品質的熏陶。此外,教育者還鼓勵學生的合作學習多于競爭學習,這有利于形成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關系。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育的目標還應面對學習能力較弱或是較差的學生,和睦的學習氛圍更容易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學會共同分享和尊重對方,學會體諒和寬容的優良品德。教育者構建“公正、平等、合作”課堂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待人友善,做事做人公正,與人相處平等和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公正、平等、友善”等價值觀觀念。
2、“價值干預”融入課堂教學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內容體現的情感目標大多符合我國對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目標,但也不排除有西方國家的價值觀思想,其中有與我國價值觀一致的地方,也有相異之處,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于課堂教學,教育者必須突出強調價值觀教育中的“價值干預”。所謂“價值干預”就是要認真審視以西方核心價值為基礎的文本中反映的價值觀,剔除其中夾雜的西方腐朽價值觀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結合中國優秀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對中西方的核心價值觀進行價值辨析,去其精髓去其糟粕,幫助構建學生本土化的價值觀。例如,西方的價值觀念是塑造學生獨立的個性,鼓勵競爭。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是對人“友善”,鼓勵合作。兩種不同的價值觀碰撞能夠產生火花,但也會出現沖突。教育者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兩種價值觀的異同之處加以辨析,做好價值觀教育的引導者,突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價值取向,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自主思考,幫助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
3、創新設計價值觀教育載體
載體是滲透價值觀教育的橋梁和平臺,是實踐過程的關鍵環節。在學校中,課堂教學是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者應有針對性地對每堂英語課體現的情感目標目標和價值取向積極創新地設計教育載體,即課程計劃,力爭使教育過程覆蓋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實增加教育的實效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是通過政治理論課這個主要載體,但是并不代表其他的課程中就不能融入價值觀的教育。英語作為一門具有人文性特點的語言課程,教育者應該創新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融入到教學中。教師在編寫教案時,編排應服從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設計教學重點、難點,對教材進行合理取舍,融入現代科技手段,增加教育的生動性與趣味性,用直觀的形式突出一些問題或側重某個問題的某個方面。適當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找到價值觀教育的切入點,使價值觀的教育更具目的性。
【參考文獻】
[1] 宋振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大眾化傳播研究[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2] 宋惠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解讀[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0.
[3] 梅榮政, 楊 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思潮析評[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
[4] 卓 越, 鄒之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研究[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