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醫患矛盾已上升成為一種輿情敏感的社會矛盾。在我院醫德醫風建設的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服務的主體,必需在深化醫改中成為傳統醫學模式改變的先行者,成為弘揚醫學職業精神的主陣地,成為良好醫德醫風的垂范者。這是公立醫院在新醫改背景下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增進醫患和諧、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醫德醫風;醫德管理;現代醫學模式;醫患關系;意識先行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指出,沒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直接關系人民身體健康。廣大醫務工作者要精心鉆研業務,加強醫德修養,為人民群眾解除病患多作貢獻。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習總書記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在深化醫院改革發展和內涵建設的同時,重視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服務水平,讓醫學回歸人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讓人民群眾在醫改中切實受益。
一、新醫改背景下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理論與現實背景
1、深化改革加強醫院內涵建設的需要。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0.2》稱,一個時期以來,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較為普遍地存在重經濟效益和醫療技術、輕醫德醫風的現象,部分醫務人員醫德差、收受紅包回扣、過度檢查治療,不僅嚴重影響了醫療衛生行業形象,還導致醫患關系緊張,成為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突出社會矛盾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都提出要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進一步暴露出來。醫德醫風建設正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醫院唯有以改革為動力,加強內涵建設,下大力氣解決醫德醫風存在的問題,才能贏得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滿意,醫院也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直擊積弊、扶正祛邪,黨風廉政建設開創新局面,黨風政風呈現新氣象,在全社會凝聚起正能量。醫院作為聯系群眾最密切、服務群眾最直接的窗口,各項工作都與人民群眾的健康息息相關。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領域存在的不正之風十分反感。我們必須認清當前高壓反腐態勢,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純正醫德醫風,嚴格落實國家衛計委“九不準”和《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等規定要求,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取信于民。
3、新的醫學模式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需要。當前,我國的社會矛盾眾多。盡管醫患矛盾不是最為突出的社會矛盾,但確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矛盾,而且增長速度較快。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統計,201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患糾紛約7萬件,大量爆發的醫患矛盾讓醫患雙方備受煎熬。盡管醫患關系緊張成因復雜,但部分醫務人員對醫學的認識停留在生物醫學的階段,對醫學模式改變的認識滯后、醫德滑坡,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醫無德者,不堪為醫。良好的醫德能獲得病人的信任,有助于醫患關系的和諧,并促進醫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二、新醫改背景下醫德醫風建設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1、傳統醫德倫理觀與醫患視角下新型醫德觀相結合。醫德,即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是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質,是指導醫務人員進行醫療活動的行為準則。中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曾有過對醫德的精辟論述,他認為,“大醫精誠”是對從醫者醫德的最高衡量標準,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這種傳統醫德觀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醫德作為社會道德體系中的一種意識形態,深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遷、文化關系的制約和影響。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變革時代,根植于人民的健康權益,又受制于社會價值觀念的醫德也在不斷嬗變。我們要傳承“大醫精誠”精神,同時要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醫改需要,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要求,適應生命倫理學的發展潮流,建立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新型醫德觀,努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在《簡論醫德的內涵》一文中提到:醫德的內涵,主要體現在想法設法為病人看好病。一是愛心。愛心是醫德質的規定,是醫德的核心,關懷和溝通是醫德行為的中心內容。二是進取心。進取心不僅僅是對技術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更在于在未知面前勇于探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精神。三是責任心。醫生的主要職責是治病救人,而非增加創收。鐘南山院士關于醫德的內涵論述,非常值得我們去很好的領會和把握。開展醫德醫風教育,要善于將傳統醫德倫理觀與醫患視角下新型醫德觀相結合,讓醫務人員深刻領會醫德的時代內涵,不斷調整和規范自身的醫療行為。
2、醫德醫風建設與加強醫院管理相結合。要把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擺在醫院全面建設的重要位置,納入醫院規范化管理軌道。將醫德醫風建設與提高醫療質量相結合。把提高醫療質量作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重要目標,積極搞好質量控制,主動揭露問題、吸取教訓,切實增強醫務人員工作責任心,端正醫療思想作風。
3、醫德醫風建設與推動事業發展相結合。良好的醫德醫風,是事業發展的保障和需要。要以嚴的精神、實的舉措抓好醫德醫風建設,堅持群眾滿意為導向,將醫德醫風建設與推動醫院各項事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對存在的不正之風,在思想意識上真正重視起來,在措施上真正嚴起來,敢于亮劍,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堅決開展整治,以好的醫德醫風為事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三、當前我院醫德醫風問題與醫德醫風改進的實踐
近幾年,通過對我院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及出院患者回訪滿意度的明查暗訪,病陪人座談會上患者及家屬意見建議、接待受理投訴等方面的調查,我們發現我院醫德醫風在不斷改進,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持續改進的問題:
1、服務態度較差,主動服務意識欠缺。少數醫務工作者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態度不好,首診負責制沒有落實到位,不主動為病人著想,服務態度生硬,解答問題不耐心細致。
2、溝通意識不強,溝通不主動。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不主動,溝通解釋不到位,談話告知不詳細、不具體,與患者溝通交流時間少,患者的知情權未得到充分尊重和實現,容易激發矛盾,引發糾紛。
3、責任心不強,遵守工作制度不到位。有的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三級查房制度落實不到位,觀察病情不仔細,診斷治療不及時。個別醫務人員沒有遵守工作紀律,存在上班時間吃東西,玩手機現象。
4、人性化服務水平不高。服務流程不夠優化,服務不夠人性化,考慮問題不全面,不注重保護患者隱私權。環境設施、環境衛生有待進一步改善。
5、服務行為不規范。用藥指針把握不嚴,不能根據患者病情合理用藥;存在一日清單發放不到位,宣教不到位的情況和錯誤收費現象。有的醫務人員診療行為不規范,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術前討論不充分,術后處理不及時。
6、醫療質量有待提高。病情巡視不及時,檢查結果未及時追蹤。缺乏對患者病情的及時了解及與患者或家屬的及時溝通。個別醫護人員某些方面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院積極的進行了以下醫德醫風建設工作:
1、弘揚職業精神,提升職業素質。近年來,我院涌現出全國先進工作者黃河、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張詠平、湘潭最美護士傅佳圓等先進典型。這是和我院加強以下工作分不開的:一是以促進醫學觀轉變為核心,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組織開展職業精神大討論、主題征文演講比賽、開設“道德講堂”等活動,著力引導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醫學觀,向現代醫學模式轉變,培育職業精神。二是將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改善醫患交流模式,學會傾聽與溝通,從家長作風模式、知情模式、解釋模式向協商模式轉換;尊重患者,遵守醫學倫理道德,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和隱私權,為患者保守醫療秘密和健康隱私。三是大力建設醫院文化。凝練“景仰生命、惠濟百姓”醫院精神,進行了籌建院史館、培樹典型等系列文化活動,深化了醫院文化內涵,引導全院上下自覺提升職業素質。
2、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醫德管理。創新醫德管理的關鍵是要做到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一是樹立優化流程促問題解決、讓群眾滿意的醫德視角。良好的醫德、和諧的醫患,離不開流程的優化,而流程的優化取決于支持系統的不斷改進完善,關鍵靠高效、團結、協作、富有執行力的管理團隊。我院把精益管理思維運用于醫德管理,樹立大醫德文化管理觀念,從流程的設計與優化等方面解決患者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二是完善醫德醫風電子檔案,將科室及醫護人員合理用藥、合理檢查、群眾投訴、職業道德等方面納入醫德醫風考評體系,考評結果與醫護人員獎懲、晉升、評優掛鉤。三是強化監管。運用信息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對不合理行為及時糾正和處罰;開展醫德醫風專項督查,并通過設立舉報箱、投訴電話等,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現對醫德醫風全過程、常態化監督。
3、改進服務文化,讓醫患更和諧。一是開展服務質量評比活動。將科室的患者滿意度、明查、暗訪和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情況納入考核指標體系。醫務人員服務態度、醫患溝通、工作紀律、糾紛投訴等納入考核評分細則。每月評比一次。對排名前三名的科室授予“優質服務流動紅旗”。并與科室的各項評先評優掛鉤。二是倡導“心靈共享”醫患服務理念。我院倡導的“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真正去理解,最好去分享”新型醫患服務理念,得到了廣大醫務人員的認同與踐行,促進了醫患和諧。三是開展文明創建。醫學是文明進步的表現,醫院是社會文明的載體。醫院始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醫院文明建設全過程,努力構建與時代同行、與文明同步的服務文化與品牌。
4、建設廉政文化,營造廉潔環境。一是開展廉潔文化宣傳教育。通過組織廉政專題報告會、廉政微電影拍攝、建設“黨廉”教育園地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廉潔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效果。二是加強法制紀律教育。強化醫務人員遵章守紀意識,教育從業人員劃清是非界限、增強依法執業、廉潔行醫意識、牢記行為規范。三是開展商業賄賂治理和廉潔風險防控建設工作,促進醫務工作者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防范和杜絕行業不正之風,以實際行動維護醫學職業的神圣,為人民群眾健康事業多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朱 力, 袁迎春. 現階段我國醫患矛盾的類型、特征與對策[J]. 社會科學研究, 2014,6:104.
[2] 麥 子. 醫患相煎 全民之痛[N]. 檢察日報, 2014-8-27.
[3] 鐘南山. 簡論醫德的內涵[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6,19(3):3.
【作者簡介】
彭秋香(1975—),女,湖南湘鄉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職于湘潭市中心醫院,主要研究方向:醫院思政、黨建、文明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