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里,政府權威的樹立,需要良好的政府形象作為后盾,而良好的政府形象又依賴于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輿論形象的塑造。只有有了良好的政府輿論形象,才能有助于保障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為保證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能夠塑造良好的形象,就需要完善政府法律體系機制、權責體系機制等。本文主要針對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輿論形象的塑造,指出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輿論形象塑造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公共危機;政府對策;輿論形象
在現代社會轉型和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各種公共危機不斷出現,作為公共權力的執行者的政府,代表了中國最廣大民的根本利益,能夠恰當的處理公共危機,不僅有利于政府形象的樹立,而且也關系著人民利益的保護,同時,良好的輿論形象,也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執行。但是,要想樹立良好的政府輿論形象,就需要針對輿論中存在的問題,實施相對應的策略。
一、政府輿論形象概述
有學者指出,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處理各種公共事件時所表現出來的政府的姿態,也是指政府通過自己的行為,在公眾中樹立的印象,也指的是政府將自己的行為借助一定的傳播途徑呈現給大眾,它是政府形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輿論傳播,有助于讓政府的公眾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因此,政府公眾形象的樹立離不開三個條件,其一是政府自身的行為模式,也就是政府的工作態度,其二是人民大眾對政府的行為模式的認知及評價,其三是政府通過怎樣的方式將自己的行為傳播給公眾。只有樹立良好的政府的輿論形像,才能讓人民大眾形成相對穩定的認知。
二、政府輿論形象的塑造
要想塑造良好的輿論政府形象,就需要一定的手段,常用的塑造手段有以下兩種:
1、傳播溝通理論。這一理論指的是政府通過媒體了解大眾訴求,強化與大眾的互動,并及時向大眾傳播政府信息,增強互信,及時溝通,塑造自身形象。良好的傳播溝通,是政府處理公共危機時進行社會互動的最佳途徑,不僅可以向社會傳播政府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還能及時了解大眾訴求,傾聽民意,獲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為政府贏得負責、民主的輿論形象。
2、形象修復理論。當政府處于公共危機的時候,針對已經發生的情況提出相應的策略,正確處理危機,有助于改善自身形象。雖然形象的修復是一種事后的補救,但使用方法得當,同樣可以改善政府形象,雖然是一種被動的做法,但是,對政府形象受傷后的修復有重要作用。
不管是公共危機發生之前的傳播溝通,還是公公危機發生之后的形象修復,都是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時采用的重要策略,將兩者加以綜合,就會有助于政府公共危機管理中的輿論形象的有效塑造。
三、政府輿論形象塑造面臨的問題
當前正值社會轉型時期,政府輿論形象的塑造更加重要,根據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中的行為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1、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
公共危機發生后,法律的地位就會顯得更加重要,這是協調政府與社會及群眾利益的重要工具。法律為政府處理公共危機提供了合法性,也為相關政策的執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這就要求我國完善在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的法律建設,統一政府的行動規范。
2、責任主體不明確
公共危機中相關法律的不健全,直接導致政府各級部門之間權責不明確,對危機管理人員缺乏有效監督,當危機出現后,經常出現相關主體之間相互推諉,導致危機現象進一步擴大,權責不統一的現狀,又導致相關監督不到位,責任人無法確定,進而使即使在公共危機作出有效處理后,還是會缺乏一定的后遺癥。
3、政府與社會溝通不足
由于權責的不明確,也就導致了相關政府部門之間溝通不足,作出危機處理的部門缺乏一致性和連貫性,進而就會出現在危機出現后,不同級別的政府部門,對同一事件的態度,作出不同的反應,甚至表態上完全相反,也就進一步使危機處理混亂不堪,前后矛盾,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四、政府輿論形象塑造的措施
1、優化完善法律體系
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在社會轉型時期的相關法律體系,優化現有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同時,針對經常出現的公共危機事件,加大專門性立法的力度,使每一領域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都有法可依,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
2、明晰政府主體責任
政府各個層級、各個部門要達成共識,保持政令暢通,責任明確,服從指揮。為此,第一,政府要簡政放權,明確責任主體;第二,政府職能再次細分,實現無縫隙管理;第三,嚴格政府內部監督,落實問責制度。
3、落實政府信息公開
要保證公民的知情權,保證政府工作的透明性,最大限度減少社會恐慌;要及時準確的發布信息,為群眾了解公共危機的處理進程作出相關措施。同時,針對社會的各種媒體,政府需要強化輿論引導能力,引導社會媒介樹立實事求是、大局觀念的意識。
五、總結
公共危機過程中,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需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支撐,需要優秀的危機處理人員,還需要嚴格的權責體系的建立,同時,更需要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制度,也有賴于良好的溝通傳播機制,這些都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從長遠來看,政府良好的輿論形象的塑造,主要力度還是從根源上抓起,確保政府的行為能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設法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才能真正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參考文獻】
[1] 彭偉步. 信息時代政府形象傳播[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
[2] 胡寧生. 中國政府形象戰略[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8.
[3] 張恩韶. 網絡輿論危機下的當代政府形象塑造[D]. 復旦大學, 2011.
[4] 任高麗. 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研究[D]. 廣州大學, 2009.
[5] 李 政. 網絡危機傳播研究綜述[J]. 科技傳播, 2012,(12).
[6] 胡百精. 政府網絡危機三問[J]. 國際公關, 2009,4.
[7] 曾潤喜. 網絡輿情管控工作機制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09, 18.
[8] 史 波. 公共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內在演變機理研究[J]. 情報雜志, 2010,4.
[9] 許小美. 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網絡輿情引導策略[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4.
【作者簡介】
張海升(1985—),男,山東濰坊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0級新聞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