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兵
【摘要】中國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后,政府管理的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信用體系已經是當務之急,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及組織機構代碼為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先天”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社會信用體系;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組織機構代碼
一、組織機構代碼的平臺優勢為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目前,我國沒有完善的管理信用立法和失信約束懲罰機制,僅有的信用信息數據也分散在工商、稅務、質檢、藥檢、公安、環保、勞動、公共事業、法院等部門,并且這些信息數據大多缺項甚至失準,解決這些問題,組織機構代碼作為已經成型的國家信息庫,完全具備先天優勢。
1、組織機構代碼特性
(1)具有獨特的唯一性、始終不變性
組織機構代碼在全國范圍內賦予各類組織機構的唯一法定標識,該標識的全國唯一性、始終不變性特征決定了它能銜接和整合各有關部門業務數據庫,是最適合作為建設“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實現信息共享的橋梁。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各類單位的數字化名稱,相當于單位的“身份證號”,是各級職能部門對單個組織機構進行計算機網絡管理的統一字段,成為跨部門跨系統的檢索引擎,是網絡信息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2)具有統一性、廣泛的適應性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賦碼、辦理、信息采集、錄入、標引、歸檔等都是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實施的,是嚴格按照依法獲得的證照內容,一數多源的方式采集,屬第三方行為。各信息項是經過標準化處理的,具有統一性特征。政府各職能部門完全可以采取“拿來主義”,直接使用已經打包好的組織機構代碼及其信息,使得各職能部門得到的信息高度統一、完全一致,提高了正確率和工作效率。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處理特定信息的能力。
(3)具有可溯源性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系統能夠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各個單位可溯源性的記錄。每個組織機構在申請賦予組織機構代碼時,都要求提供依法成立的資格證書或文件、經辦人身份證等相關證照。將這些證照進行電子化,再分別進行納入數據庫。之后,對所有已取得組織機構代碼的單位實施年度檢驗管理,經過標準化處理后,既便于檢索,又利于統計分析和分類,并永久保存。形成信用基礎信息記錄,具有真實性、實效性、溯源性、不可抵賴性。
2、建立全國性的信息化信用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
記錄真實、詳盡、實時的數據資料,是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做法,不管是個人信用體系,還是商業信用體系一樣需要數據信息作支撐。為了對一個企業、一個自然人的信用歷史進行記錄、分析,各相關政府部門,已將企業信用數據分別錄入電腦系統,形成了各自獨立運行的系統,成為能夠進行共享的不同方面的信息源。
目前,組織機構代碼共享平臺已在稅務、公安、法院等系統中得到應用,并實現對接和聯網。同時,正在進行與質檢總局、商務部、財務部等有關部門業務信息的數據核查,探索構建在全國相關部門聯網查詢的新模式。這些舉措都為銜接和整合各有關部門業務數據庫提供了條件,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提供了信息交換平臺,逐步實現普遍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有待解決的問題及措施
1、信用法律發箍缺失或滯后
目前,我國在全面啟動建設信用體系上還缺乏法制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直接涉及到公民信息安全和企業商業秘密等問題,必須以法律、法規作為制度保障,但我國尚未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這就造成構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法律基礎薄弱。企業征信系統運行幾年來,至今未見有關企業征信系統數據信息的界定、公開、私用等方面的法律規定,而1999年頒布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管理辦法試行》對于目前正在運行的企業征信系統來說已明顯滯后,嚴重影響了基層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工作與征信系統的推廣效率。
2、各職能部門信息系統有待強化和完善
各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將本部門數據信息的管理提高到國家層面的信息化管理的高度,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業務信息處理的每一個細節。實施信用信息標準化,將信息管理的形式、程序、信息的內容、格式等按照國家或者國際標準精心處理,確保信息質量。不斷強化和完善各職能部門信息系統,確保各業務信息系統成為真實、可信、完善的標準化的信息源,從而最終實現全國各業務信息的大統一。
3、現有征信系統數據質量有待提高
一是目前個人征信系統數據更新周期在一個月左右,這樣的結果是,盡管各銀行的原始數據已及時更新,但反映在征信系統上卻有一個滯后期,造成客戶和銀行之間的取回;二是所征集信息的額度有限,服務范圍狹窄,除金融機構外,一般不能支持社會其他方面的信用信息需求。要結合組織機構代碼平臺優勢整合相關有關信息,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體系和征信系統,為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記載和查詢提供一個全面的信息平臺。
4、信用信息有待充分共享
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影響系統效用的發揮。目前,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之間的數據尚未開通,大量可以開放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分散在政府各部門,又相互封閉。應當按照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提出的要求,在當前國家信用立法暫時滯后的情況下,政府各有關部門通過組織機構代碼的聯網作用,積極配合,及時溝通情況,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設和完善以組織機構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基礎的實名制信息共享平臺體系,充分共享信用信息。同時建立失信行為聯合懲罰機制,真正使失信者“一處失信,寸步難行”。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組織機構代碼必將在國家統一的信用體系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數據信息的共享與匯總,是唯一能夠滿足政府建設國家統一的信用體系的基礎平臺。
【參考文獻】
[1] 陳振明. 公共管理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2] 徐曉琳. 電子政務導論[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