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信托業發展不前,其主要原因是信托公司自身的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如自律能力不強,發展意識比較淡薄,最重要的還是我國信托業立法制度存在問題。本文嘗試從我國信托業立法的缺陷入手,分析其監管所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在當前金融大發展的背景中,應該如何完善信托監管,并提出相關立法建議,以促進我國信托業務的快速、穩定發展。
【關鍵詞】信托業務;立法缺陷;完善
信托業作為外來品,在我國的存在也就一百來年。上世紀80年代得到了迅速發展,當時信托公司眾多,但是具有真正意義上的信托業務卻很少,究其原因,就是我國信托制度需求不足。信托制度得以發展的兩個條件為:一是社會財產分散且社會財富積累程度較高;二是財產所有人對自己財產保值增值需求強烈。我國在2001年4月頒布了《信托法》,2002年出臺了《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信托業開始進入法律規制的軌道。但是,“一法兩規”出臺后,行業系統內相關制度、規則建設并沒有及時跟上,信托法規的確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筆者認為,在此后的兩年,以“一法二規”為基礎,關于我國信托業監管制度的法規相繼出臺,信托業進入了有法可依的階段。但是與信托業的發展的實踐相比,我國的法律監管制度還存在著缺陷,這將不利于我國信托業的健康發展。
一、我國信托業法律監管存在的問題
1、立法相對滯后,信托監管和信托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
在“一法二規”的頒布和實施后,我國信托業逐步走上了法制監管的軌道,在金融市場上規范發展。但由于“一法二規”嚴格限制了信托投資公司的經營范圍,比如,不得吸收社會公眾存款、不得進行資金公開募集、限制信托計劃的發行份額(最高不得超過200份)等。這些規定,在對信托業務進行規制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托業務的發展。信托業務目前的熱點和發展趨勢主要是資本并購、資產重組、資產證券化和MBO信托計劃,而這些業務的開展,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引導,相反,則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穩定。但是現行法律只是為信托投資公司開展信托業務建立了一個基本的制度框架,至于資本并購、資產重組、資產證券化和MBO信托計劃的實施,不僅沒有相關法律進行規定,而且也缺乏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管,這不利于信托業務的深入開展和繼續發展。
2、我國《信托法》并沒有將信托業納入其調整范圍
我國《信托法》第4條規定:“受托人采取信托機構形式從事信托活動的,其組織和管理由國務院制定具體辦法。”這說明我國信托立法采取的是分別立法模式。目前我國的證券業、銀行業、保險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信托業發展緩慢,與其在金融業與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不相稱。我國目前的信托行為主要是營業信托,其他的信托種類比較少,制定信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規范信托業的無序發展。信托法的調整范圍不包括信托業,因此我國信托業在發展中急需解決的一些問題只能由中國人民銀行2001年制定的《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來規制,這就在實踐中容易發生諸多問題,比如,要求信托投資公司破產須經中國人民銀行同意,行政干預色彩強烈;《管理辦法》并沒有區別主營業務與兼營業務,更多的確立了非信托業務。法律的真實生命在于其所調整的社會現實,而《信托法》并不調整信托業的發展,筆者認為,這一點從法理上根本講不通。
3、信托監管體系不獨立,缺乏有效的監管機構
長期以來,信托監管處于銀行監管的附屬地位,這種監管模式的設立,不僅阻礙了信托業的發展,而且與信托業作為現代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地位極其不相稱,影響了信托監管水平的提高。即使是在“一法兩規”法律體系確立之后,這種監管架構的缺陷依然存在,監管分割,這反映了長期以來在信托的金融立法領域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二、完善我國信托業監管的立法建議
我國目前信托業的發展緩慢不前,除了信托業自身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我國的信托立法制度設計不合理,監管機構缺乏獨立的管理機制,信托業監管處于銀行監管的之下,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完善我國信托業監管:
1、加快信托立法,完善信托監管的相關法律制度
“一法二規”的實施,為信托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了保障。但是要保障信托業的健康和穩步發展,僅僅依靠“一法二規”還不夠,需要以此為基礎,制定配套法規。如《信托投資公司信托業務品種管理辦法》、《信托投資公司信托業務關聯交易管理辦法》、《信托登記管理辦法》等相關信托法規都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和健全。
2、明確信托監管機構的獨立職責
根據《信托投資公司公司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信托公司由銀監會進行監督和管理。這就表明了我國信托監管機構無獨立行使監管職責的能力,信托監管并沒有發揮出其真實效用。為了促進信托業的穩定有序發展,其需要信托監管機構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監督,這就要求立法機關賦予信托監管部門獨立性,使信托監管從銀監會的監管之中分離出來,各自行使職權,互不干涉,以促進信托業良性發展。
3、建立對信托監管機構的責任追究機制
在信托業務中,引發行業危機,損害委托人的合法權益,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信托監管不力。筆者認為,在信托的相關立法中,應建立信托監管部門的責任追究制,即如若因為監管部門的過錯而造成投資者損失,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結語
信托業的穩定健康發展,離不開信托監管機構的監督管理,但究其原因,在于相關立法的健全和完善。筆者認為,應該加強信托業的立法進程,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以此促進信托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秦 利. 信托法規尚需健全,信托業應疏堵并重求發展[J]. 證券時報, 2004-7-16,7.
[2] 孫 飛. 中國信托業發展的審視[J]. 華東經濟管理, 2004,10:18,5.
[3] 徐 衛. 有關<信托法>存在的問題思考[J]. 理論探索, 2006,1.
【作者簡介】
嚴璐蓉(1991—),陜西渭南人,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經濟法方向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