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馬可
摘 要:社會兼職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但隨著兼職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其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也在不斷增長,集中表現為被無故克扣拖欠工資、延長勞動時間、被不法機構和犯罪分子騙取錢財等問題。論文以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的現狀調研為基礎,根據調研數據對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希望探討結果為解決大學生兼職的權益保障問題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兼職;兼職權益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6-0094-02
社會兼職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通過兼職活動,大學生不僅可以減輕經濟壓力,改善生活質量,還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累工作經驗。同時兼職還發揮著協助高校實踐育人的作用,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從大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然而,由于保障大學生兼職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完善,許多兼職大學生在遭遇侵權問題時常常陷入政府、學校兩不管的局面,導致他們不能及時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學生對于兼職的熱情度。
本文試圖通過對上海松江大學城七所高校本科生兼職情況的調查,考察大學生兼職的現狀,探討大學生在兼職中權益易受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為研究大學生兼職的權益保障問題提供參考性意見。
一、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的現狀調研
本次調查對象為上海市松江大學城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七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基于研究問題的現實需要,我們采取了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9份,有效率為96.3%。其中,從年級分布看:大一79人,大二77人,大三86人,大四47人。從性別看:女性137人,男性152人。
從“你做過兼職嗎”這個問題的調研數據看(圖一),71.28%的同學做過兼職,28.72%的同學沒有做過兼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沒有做過兼職的同學中有31.33%的人是擔心兼職市場混亂,害怕受騙,21.69%的同學是找不到可靠的兼職途徑,僅有42.17%的人認為沒必要兼職。這意味著如果給大學生兼職提供一個健康良好的兼職環境,絕大多數大學生是希望從事兼職工作的,這不僅充分反映了大學生兼職活動的普遍性,還表示出大學生對兼職存在極高的熱情度。
但另一方面我們通過調查也發現,隨著大學生兼職數量的日漸增加,其中的兼職侵權問題也日益突出。調查顯示大學生兼職期間,有35.29%的人表示遇到過被侵權的行為,另外有13.49%的人表示不知道是否被侵權(圖二),這不僅反映出大學生兼職的環境有待改善,也反映了兼職大學生自身的維權意識有待提高。
有關侵權類型的調查數據顯示(圖三),56.75%的是工作時間被延長,37.71%是被克扣或拖欠工資,32.18%是曾被騙取錢財,另有16.26%的被侵權學生表示在兼職期間曾發生過被侵犯人身安全的事件。可見,大學生兼職被侵權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大學生兼職遭遇侵權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是黨一直主張的教育方針,也是大學教育必不可少和必須加強的環節。兼職有著助推實踐教學的作用,原本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形式,然而頻繁發生的兼職侵權事件卻使得許多本想做兼職的大學生駐足不前,同時使那些正在做兼職的大學生時常處于被侵權的擔驚受怕中。
二、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兼職侵權問題日益嚴重,保護兼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為兼職大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職環境顯然已成為亟待解決的任務。而要解決大學生兼職侵權問題,保障大學生兼職健康有序發展,首先要求我們了解當今兼職大學生為什么容易被侵權,然后才能對癥下藥。為此,本文通過對調查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兼職大學生自身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均比較薄弱。首先,當下大學生多為90后的青年,多數時間生活在父母和學校的保護圈下,不懂人情世故,缺乏足夠閱歷,容易上當受騙。其次,根據受訪同學的表述,校外兼職時沒有人對他們進行過兼職指導和培訓,他們并不知道用人單位在招聘兼職時需要哪些程序和費用,也不知道自身在兼職期間享有哪些法律保護和公司福利。再者,兼職大學生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維權觀念不夠明確。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從事兼職的大學生中71.36%沒有簽署過勞動合同,其中42.28%的學生表示雙方僅有口頭協議,更有39.6%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想過應該簽訂勞動合同。最后,大學生自身的維權能力較弱。一方面受傳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的影響,遭到侵權后他們往往直接放棄了維權,轉向采取消極退縮和自認倒霉的態度來回應侵權事件。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兼職大學生想要維護自己的權益,但過高的維權成本、煩瑣的維權手續和有限的維權能力使得他們最終不得不放棄維權。這無形中助長了不法分子的氣焰,致使大學生的兼職環境越發的不容樂觀。
第二,互聯網的虛擬性增加了兼職信息的復雜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打破了以往兼職要通過親朋好友介紹、路邊看招聘廣告或親自上門詢問的局面,用人單位可以更方便地借助互聯網工具在網絡上向需要兼職的大學生發布招聘信息。調查數據顯示,兼職大學生通過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得到兼職的有57.28%,通過百姓網、兼職貓等相關兼職APP軟件得到兼職工作的占31.07%,而通過學校老師推薦和親朋好友介紹的分別各占37.86%和35.44%,上門詢問的僅有17.98%,由此可見互聯網已成為當下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主要渠道。另外,互聯網也增加了眾多的新型兼職工作,如網絡客服、打字員、微商等等。由于這些工作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可操作性高,又能直接網上上班,避免了學業與兼職上的時間沖突,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在校大學生從事網絡兼職。“網絡是把雙刃劍”,雖然利用互聯網找兼職具有省時省力省費用的優勢,但也必須看到由于網絡具有虛擬性,這使得兼職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和機構借助互聯網工具和大學生急于兼職的心理在網上四處發布虛假兼職信息,謀取大學生的錢財,肆意侵害兼職大學生的權益。
第三,用人單位的責任缺失和學校管理的不到位使得大學生兼職雪上加霜。由于用人單位與兼職大學生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單位誠信的嚴重缺失,使得大學生在兼職中往往處于弱勢的地位。數據調查顯示56.75%的兼職大學生的工作時間被延長,37.71%的兼職大學生被克扣或拖欠工資,另有接受訪問的同學表示一些用人單位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經常違反當初定下的協議,比如有些企業沒有給在法定節假日加班的兼職生相應的工資補貼等情形。
大學校園里雖然設有勤工儉學的職位,但由于其職位有限、申請條件有限及工資低等原因,往往只有少數人能夠在校勤工儉學。這導致多數的大學生不得不選擇校外兼職。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對校外兼職的同學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當向學校勤工儉學部門問及是否知道同學們在校外兼職的情況時,他們表示并不知情,不知學生所在公司的單位名稱、地址,也不知道單位聯系方式。甚至一些學校表示,大學生在校外工作發生任何事故都不歸學校管理,需要自行負責。用人單位的誠信缺失和學校管理不到位導致兼職大學生在校外權益受損時處于有苦不能訴、有冤不得告的狀態,最后只得不了了之或者自己用武力報復用人單位,但無論哪種途徑都不能保障兼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第四,大學生兼職的法律保護空白是兼職權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1995年《勞動法》第12條明確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也就是說《勞動法》將在校大學生的兼職排除在外。盡管隨著大學生兼職隊伍的壯大,近年來眾多學者對大學生兼職是否應受法律保護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但政府仍然沒有出臺一個明確的法律文件來保障大學生兼職的權益,換而言之,大學生兼職在法律保障上仍處于空白狀態。沒有相關法律的制約,用人單位招收大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規避應當承擔的責任成為常態,大學生在遭到權益侵害時,即使極力相爭,但由于沒有相關明確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保護,兼職大學生只能選擇妥協退讓。長此以往,不僅助長了不法分子和黑心單位的侵權氣焰,更使兼職大學生遭遇侵權問題日益嚴重。
三、總結
大學生兼職侵權事件頻發,歸根到底是我國至今仍沒有明確出臺保障大學生兼職權益的法律法規。而高校管理的不到位、兼職市場的復雜性、大學生自身法律意識淡薄、用人單位社會誠信不足等也是大學生兼職侵權事件頻發的主要誘因。對此,我們認為:保障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的首要任務是完善勞動法,使大學生兼職有法可依,而政府也應整頓兼職市場的混雜信息,建立相關的制度和部門維護大學生兼職的權益,高校也應該將對兼職大學生的管理工作重視起來,擔負起協助大學生維權的責任。當然,大學生兼職要有良性環境,還需要企業將謀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與堅守道德底線統一起來,同時大學生也應該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大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登峰.大學生勤工儉學行為的法律適用辨析[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5(6).
[2]江晶.論大學生兼職的權益保護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