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鑫
【摘 要】新課標要求《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實際,優化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重視課程知識教學的應用性與靈活性,全面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深入探究《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對策,為類似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考核方式
一、引言
《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是一門關于我國水資源的合理規劃、管理與保護的綜合性課程,它深入分析了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勻、時間分配不均、水資源污染及其保護等內容,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資源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理論依據。
通過學習《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這一課程,學生不僅可以系統全面地掌握水資源規劃管理的基本概念、分類、原則和方法,還能充分運用水資源管理系統理論科學制定水資源開發管理、合理應用、科學保護各個方案,為日后從事水資源管理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二、《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對策研究
《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具有知識內容繁多、知識概念抽象、教學難度較大的特點,學生掌握起來較困難,導致教學成效不理想。本人具有較豐富的《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經驗,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對策建議主要有:
(一)教學方法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演繹教學法
演繹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入深、從理論到實踐逐步演繹推理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深入了解各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教學內容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幫助學生梳理各知識點的層次關系,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例如,在學生剛剛接觸該門課程時,我先從生活中各類水問題、水災害現象入手,引導學生思考探索這些問題的成因,我再順理成章引出加強水資源管理的必要性,最后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思考應采取哪些措施強化水資源管理工作。如此一來,學生能有效掌握《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的邏輯性與規律性,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
2.案例分析法
為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將各知識點結合應用實例來加以分析介紹,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介紹我國目前面臨的水資源問題及開展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時,我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結合黃河流域水資源危機進行講評分析,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黃河流域居民的水資源污染困擾,有效反映出水資源合理配置和科學管理的重要性,加深學生對水資源管理實際工作的認識。
3.多媒體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將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以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量將各知識點的概念、原理直觀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認識,提高教學成效。
例如,在分析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情況時,我利用多媒體引入我國最近幾年各省的水量調查數據,并結合文本內容、圖片聲音等,使學生可以直觀了解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實踐教學專業化,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由于《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具有應用廣泛、專業性強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真正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
在課程作業設置方面,我會在課后布置一些思考題和論述題,鼓勵學生自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來進行解答論述。例如,在介紹水資源管理相關內容時,我提出“我國當前水資源管理工作為何堅持可持續發展觀”的問題;在介紹水資源與社會經濟關系時,我提出“分析水環境容量對區域經濟社會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意義”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解決問題,培養了發散性思維。
在課程設計方面,我綜合考慮《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各知識點與實際應用中的關系,為學生設置綜合應用型課程設計內容。例如,我以本地水資源規劃工作為基礎設計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查閱資料、數據分析、協作交流,加深學生對水資源評價、供需水預測等理解應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考核方式系統化,切實提升教學成效
為避免學生只是對課程內容進行死記硬背以應付期末考試,忽視對各知識點的理解,我除了采取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還采取老師統一命題或學生自命題的方式撰寫課程論文,要求學生論文必須嚴格按照課程論文的格式和內容進行撰寫,應涉及論文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結論分析等內容,要求學生參考足夠數據文獻,鼓勵學生撰寫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創作出具有實際價值的學識論文。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有效培養,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分析、解決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教師順利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系統的知識架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有效激發,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水資源管理系統化知識,全面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逐步構建現代化、規范化的《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積極為我國水資源管理事業培養更多專業性強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門寶輝,張尚弘,張成,等.《城市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4(45):95-97.
[2]馬嵐,高甲榮.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4,32(06):50-52.
[3]方樟,馬喆,肖長來,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存在問題及教學改革——以吉林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5(0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