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勇
【摘 要】大多數高等學校并未建立專門的通識教育評價體系,在評價目標、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上尚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因此,可以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三個方面來完善通識教育評價體系,以達到促進教學改革的目的。
【關鍵詞】通識教育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 構建
一、我國高校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現狀
近年來,隨著通識教育的深入開展,通識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工作也納入各高校的議事日程,但大多數高校尚無專門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沒有形成科學系統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教學評價方面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評價目標不夠清晰,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由于很多高校未能確立明確的通識教育目標,因而對于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到底要評價哪些內容尚不夠清楚,只是將通識教育課程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否端正、語言是否流暢、思路是否清晰、學生課堂紀律好壞等作為了衡量教學質量的主要指標。事實上,全面的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應該包括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評價、教學內容的評價、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評價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等多個方面,而對每一方面的評價又應該有多項評價指標,這些指標必須科學、具體、詳細,具有可操作性。
(二)評價標準未能凸顯通識教育的特色
現行通識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大多沿用一般教學評價標準,往往包含于教學評價工作中。教學評價是針對所有課程的評價,其評價標準往往比較寬泛,沒有針對性,未能凸顯通識教育的特色。通識教育具有如下的自身特點,如:
1.基礎性。通識教育要求大學生在人類廣闊的知識領域進行基礎性的學習,即了解和掌握各門學科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以獲得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為以后的專業學習及個人的發展打下廣泛的基礎。
2.通融性:通識教育的特質是要體現學科的通融性,要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在學科的交叉學習中形成跨學科的創新能力。
3.深刻性:通識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取多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其理性,觸及其靈魂,發揚其人性,陶冶其人格,從而促進人的和諧全面發展。
鑒于通識教育所具有的以上特點,因此,通識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應該有自身獨立的評價標準,凸顯通識教育的特色。
二、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評價體系探究
教育評價不僅是為了有助于教師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更是為了有助于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提高服務功能。只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構建不同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學。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評價,有普通教學評價的內涵,但又不完全相同。完整的通識教育評價必須包括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三個方面。因此,下面參照一般教學評價體系的模式,結合通識教育的特點,對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評價體系進行探討。
(一)管理機構
通識教育課程目標設置、管理力度、經費投入、教學指導等,都有賴于管理理念。一個計劃的有效執行,必須由良好的上層管理部門和高效的評價管理機構支持,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是通識教育是否能科學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建立或完善通識教育管理機構是國外有效開展通識教育的經驗。
(二)教學評價
1.教學目標評價。教學目標表述是否清晰、具體、全面,目標的科學性、層次性,目標是否充分考慮教育活動對實現目標的可行性,是否體現學生的個別差異。通識課程的教學目標可分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標。
2.教學內容評價。通識教育的內容必須符合通識教育目標,即教學內容是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綜合性和深刻性,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創造性、想象力的培養。
(三)評價方法
在評價方法上,僅僅通過測試學生獲得多少人文科學知識和課程設置的優劣來評價通識教育效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新的視角尋求更科學有效的通識教育效果評價范式。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可采用下列幾種評價方法進行綜合評價:
1.標準化考試。這是課程內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各種評價的一種傳統方法,適用于對通識教育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的檢測。
2.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調查通過匿名調查的方式,并不作為學生考核的標準,所以它所得到的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可以更客觀地了解學生的發展變化。
(四)評價反饋
教育評價既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效果和教學質量進行反饋,又可以為教師發現教學問題提供參考。教師獲得評價的反饋信息后,一方面,能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組織中的某些不足,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另一方面,能明確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及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獲得反饋信息后,一方面,能加深對自己當前學習狀況的了解,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另一方面,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
總之,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評價在我國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同時,通識教育本身的內涵和外延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因此,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評價體系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期達到促進教學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小紅.大學通識課程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5.
[2]袁琦.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評價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4.
[3]曹莉.關于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辯證思考[J].清華大學教學研究,2007,28(02):24-33.
[4]馮惠敏.中國現代大學通識教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7.
[5]左甜.大學通識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1.
[6]龐海芍.通識教育困境與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