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英
摘 要:當前識字寫字課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在課上達不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分析識字寫字課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并想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識字教學處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同時它也是語文教育重要的開端,而且識字和寫字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一定要得到重視。識字是寫字的基礎,通過寫字也可以鞏固識字教學。
關鍵詞:識字;寫字;問題;對策
識字寫字課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識字和寫字教學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那么到底怎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識字與寫字的效果呢?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教材理解不深。教識字的老師本身對課文理解不夠深刻。老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識字學習,如果老師對字本身理解不夠深刻,那么學生也很難對字有很好的認識。比如,老師只教識字而不重視教詞義和字形。
2.教學方法有問題。首先,如,“燕”字,老師可能會告訴學生這是腳踩四點水,但是這是不恰當的,“四點底”沒有水的意思,而本意有“火”的意思。這種教學方法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
其次,教學的時候偏旁部首應該分得很清楚,而不應該是只教整體的字形。漢字某種程度上就是各種偏旁部首的組合,所以把漢字分開理解好了對以后的漢字學習也會奠定很好的基礎。
有些老師不重視筆順的教學。不正確地對偏旁部首的理解會造成學生對整個漢字結構理解的不正確。而不正確的筆順也會使寫字速度降低。寫出的字也不那樣美觀、規范。
再次,時間分配不合理,老師教的時間太長,而留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太短。
最后,老師對學生寫字習慣方面的要求不夠多。老師做到的僅僅是口頭上的提醒,而在老師的提醒下,大多數學生的寫作姿勢仍然是錯誤的,老師卻不能進行及時的糾正。
3.教學的形式主義過重。首先,教學過程追求時髦,而不重視實用性。很多教師可能教的方法很新穎,但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識字作為小學教學中重要的一項,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用性為主。
其次,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沒有體現出教學的層次性,教師應該讓知識在難度上有個過渡。
4.對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況關注不夠。首先,低年級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難免貪玩好動,這就需要老師及時地引導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其次,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也不一樣。所以老師需要因材施教,用最適合的方法來教學。如果都用相同的方法,那么教學效率是很低的。
5.社會原因:書面字已經逐漸被電子版所取代了,人們越來越不重視手寫字。
二、教學策略
1.應該讓孩子們明白學習寫字的用途。孩子們只有明白了為什么要寫作,他們才會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2.課堂的趣味性更強。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老師應該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學習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注重文化的傳播。例如,講漢字“滾”字,可以利用漢字形聲字的方法,借助電腦視頻等讓學生明白“滾”是水奔流的樣子。然后組詞,例如“滾滾而來”。也可以講一些漢字的演變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僅學的是一個字,還了解了中國的文化。
此外,年齡小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學習知識。還可以利用猜字謎的方式,例如冬天藏在框里頭答案是圖。通過猜字謎,老師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對識字課更感興趣。
3.生活中,比如認識“花”就可以舉例,比如荷花、玫瑰、牡丹等。
4.語境中,學習識字寫字是為了在生活中能夠得以應用。所以,當教師教學生識字寫字時,應注重組詞造句的練習,為學生創設場景,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字。
5.實踐中,比如學習“掃”就可以讓學生親自掃地。
6.突出重點。在識字寫字課中,可能教師會設置很多環節,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圍繞讓學生能夠認識字,理解字,學會寫字,不可以過分地強調花樣,而沒能產生有效的教學效果。
7.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在講識字寫字課時,可以利用幻燈片、動畫、視頻、圖片等,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漢字,并對學習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8.模仿熏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模仿名人的書法,或者描字帖,讓他們體會書法的魅力,并且找到自己與名人大家的書法存在的差距,激勵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寫字水平。
9.注重整個教學順序。一看,二描,三寫,四評,五改。因材施教,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要重視糾正學生的坐姿。
本文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參考這些策略,但是本文中提出的對策也不很全面,需要其他教師的補充。
參考文獻:
[1]李志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之我見[J].學周刊,2014(9).
[2]董愛梅.讓“興趣”為小學語文寫字教學導航[J].大眾科技,2013(4).
[3]王樹梅.寫字與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