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勤
在新課改中,各種教育類課題研究已發展成一種時尚。然而,我們發現許多課題僅僅是有些人或學校“素質教育”“創新課程”的一種裝飾性門面,對學校課堂教學和辦學質量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這樣的課題研究沒有存在和推廣的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課從實驗情況來看,已逐步由“長周期、大主題”向“主題小、立意巧”的常態化轉換。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服務,是我們教育課題研究選題的出發點、管理的落腳點和課題評價的價值取向。
一、找準定位,明確方向
1.課題定位和研究方向。我們研究的課題名稱是“永安市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校本資源開發與研究”。首先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校本研究;其次是課程資源的常態開發與持續利用研究;最后是永安地域人文資源與各中小學綜合實踐常態化活動相并軌鏈接研究,彼此遞進、依存。課題的管理者、組織者、參與者,都需掌握校本研究的內涵、特征、基本形式,學習和研討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熟練運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為常態校本研究、資源常態建設、課程常態化實施貫穿為一個有機整體而努力。
2.個人定位和發展目標。在基礎教育課改中,教師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確定自身發展目標,必須立足于最常態化的課堂教學,把細微處的改革和創新作為時常的研究工作。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校本資源開發與研究”的參與者,應以本校綜合實踐活動為研究陣地,自身教學實踐問題為內容,學生主題探究活動為主體,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共同發展為目的,立足于課堂,結合學校環境特點,收集整理有價值的案例材料,思索符合校情、生情、師情的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和途徑。
二、理論支撐,培訓是關鍵
任何一個成功的課題研究,都需依借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科學教育思想的教學理論。以貫穿整個課題研究、課堂教學實踐的每一個細節的精神支柱,促進研究者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把現今的教育理論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觀念,轉化為我們課題研究的動力、領引我們日常的課題研究,借助科學有效、系統條理的專題培訓,做到釋疑解惑、轉化觀念、達成共識,減少課題研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對此,采用“走出去,充電換腦;請進來,專家坐診”的方式,分批、分次、分主題、集中培訓、專家引領與內部研討等方式相結合,針對課題相關教育理論、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實踐與操作策略及技巧等方面進行培訓、學習和研討,達到共性磨合、個性張揚。課題培訓的基本思路是:思想更新—微格演練—價值提升。
三、抓住特色,校校聯合
如何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研究在課題教學研究中獨樹一幟?關鍵在于特色創新。依據我個人的思考,課題應該從以下幾個特色上下工夫:
1.定位。我們的課題是在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研究、課程資源建設、常態化課堂并軌的三個層面有機結合角度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這是當前類似課題研究的主流。
2.管理保障機制。出臺了“教學—科研—評聘”一條龍的相關激勵性政策的管理機制,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步入研究、管理、考評的常態化運作軌道,無疑為我們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學資源。突破中小學教學界限,實現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無縫常態化鏈接的課題研究目標。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要想真正形成以上特色,僅僅依靠某一個人、某一個學校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它的成敗關鍵在于是否能創建一個校校聯合的暢通渠道。
四、重點問題,集中突破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問題是難免的。隨著問題的解決,逐步實現理論創新和價值提升。由于條件的限制,無法一蹴而就。因此,我們的基本研究策略是“重點問題,集中突破”。既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發展,又能滿足絕大多數教師的實踐需求,建立課題研究問題累計制度,要求參與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定期提出1~2個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召開課題組研討會進行交流并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五、簡化評價程序,促成評價常態化
建立“注重參與、重視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活動教師肩負著繁重的課題指導與教育教學任務,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課題研究評價指導機構,設計并制定科學高效的教育評價方案,簡化教師的日常綜合實踐活動教育評價程序,及時消解教師在日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管理是不可能的。為此,課題組在專門針對如何簡化評價程序、提高評價效率問題上展開討論并積極征詢專家的意見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如下簡化評價對策:
1.篩選年富力強、富有創新理念和教育科研經驗的骨干教師,組建綜合評價指導小組,做教育評價的咨詢工作。
2.分期對綜合教師進行評價策略培訓,并跟蹤指導。
3.由各年段綜合老師提名、班級民主投票的方式優選學生骨干,成立班級和年段學生綜合評價小組,在接受相關培訓后輔助指導教師采集學生的評價信息并接受監督。
4.依據各年段學生的發展水平分步驟、分階段制定各學期的教育評價重點和評價指標。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育課題研究能立足于“常態化”主題,從學生生活中挖掘課題內容,用常態化的課題運作管理模式和日常評價機制來開展工作,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為實現校本研究常態化、資源建設常態化、課程實施常態化,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發展提供服務的同時,尋找到自身發展與壯大的根和本。
參考文獻:
張海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教育中的開發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