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波
摘 要:初中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初始階段。從創新能力的概念和培養創新能力涉及的基礎理論出發,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采用的課程設計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新能力;課程設計思路;興趣
新課改以來,我國教育部在關注學生知識學習和應用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本文從創新能力的概念和培養創新能力涉及的基礎理論出發,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采用的課程設計思路進行了探討。
一、創新能力的概念和培養創新能力涉及的基礎理論
創新能力是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
一個鳥群沒有數量的限制,當新的鳥加入時,鳥群并不會出現“滿載”“超負荷”的現象。創新也是同樣的道理,本質上思維是沒有外形、沒有結構、沒有框架的,理論上我們可以把任何不相干的事物進行組合、重組,然后就能形成多種多樣的新興事物,這就是創新。最終的結果就是提出一個有別于其他思想、其他形態、其他理論、其他發明的新事物。
創新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說它復雜是因為它充滿了不確定性,并且因人而異,不同的兩個不沾邊的事物讓兩個不同的人進行思想上的結合,兩個人所產生的思維成果都會不一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創造性思維,它是有利于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思維方式。
培養創新能力涉及的基礎理論包括皮亞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吉爾福德智力三維結構模式理論。
皮亞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需要在語言、行動、道德、環境中進行自我知識體系的構建,強調把學生放到環境中去,讓學生自己去感知,去了解,去思考,去創造。認為知識體系的構建是舊知識和新知識建立聯系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主動的,帶有探究性的,合乎人的認知規律的。基于這樣的教學理論,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親身體驗的機會和環境。
吉爾福德智力三維結構模式理論把智力劃分成了三個維度,操作,內容,產物。思維創造在大腦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產品加工的過程,會調動人的舊有認知、記憶、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創造性思維、評價標準等等。從這個理論出發,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像是一個雜貨鋪,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事物,引導他們把各個事物進行有機結合,進而創造出新的事物。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采用的課程設計思路
本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采用的課程設計思路進行了研究,提出情境引導教學和多媒體興趣教學兩種教學思路。
1.情境引導教學
情境引導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電磁轉化的教學課堂上,我提出了以下問題,為什么指南針總是指向南方?為什么鴿子總能找到回家的路?發電機為什么能夠產生電?電磁鐵又為什么會像磁鐵一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里列舉出了很多問題,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每堂課我只會提出一個問題或者兩個問題。在認識磁場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信鴿比賽,然后,向學生提問,“鴿子為什么總能找到回家的路?”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視頻情境,這個時候學生不知道原因,我繼續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指南針總是指向南方?”然后我給學生講解了地磁場的知識,繼續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指南針總是指向南方?”學生踴躍回答:“因為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我又向學生進行提問,“鴿子為什么總能找到回家的路?”學生回答說:“鴿子的腦袋里也有類似磁鐵的東西。”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對物理世界的探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并且用物理概念去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現象。
2.多媒體興趣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更多地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成為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信息傳遞的教學實踐中,我給學生播放了收音機電臺、學校廣播、電視節目、手機通訊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信息傳遞方式,然后向學生提問:“剛才播放的這些東西,大家都認識是什么嗎?”學生踴躍回答:“認識”。我再次提問:“大家知道電話是怎么工作的嗎?”“電臺為什么會有聲音?”“電視上為什么能看到畫面?”學生這時候已經學習過電磁理論知識,并且知道電磁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時候我再引導學生進行信息傳遞的學習,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創新型人才,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熱點。
參考文獻:
帥世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芻談[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