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瑞瑞
摘 要:當今世界語言多種多樣,各種文字在自己的國度繁榮,而漢語除了在中國盛行外,在世界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文言文則是漢語中的重要寶藏,很多文言文演變而來的用法、典故等都在生活中有所體現,但是其發展的境地卻不容樂觀。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到高效地進行文言文教學,以便促進文言文的發展傳播。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有效性;策略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首要的一點就是能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現實意思,然后一點則是學會聽文言文朗誦、讀文言文作品等,但是很多學生沒有很好的學習興趣,因為文言文不僅難懂而且難讀,導致其不僅缺乏閱讀的能力還不能翻譯一些文言文。為了能在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個難題,讓初中學生適應語文文言文教學要求,增加初中生文言詞匯等的儲備,促進其語文文言文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采取了用朗讀代替死記硬背的教學法,幫助初中學生進行相關文言文詞句的識別記憶,盡可能彌補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短處,加強初中學生識別記憶文言文詞句的能力。下面筆者將簡要闡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朗讀加強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以及朗讀策略簡單的應用辦法,希望能有所借鑒作用。
一、學生文言文學情和困境分析
在初中文言文學習中,初中學生表現出很多他們特有的孩童天性:遺忘快,識別記憶慢,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同時也有很強的可塑性:學習能力比較強,探究能力比較足的特點。經過筆者的研究發現不少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采取的辦法比較偏重于背誦,而且是死記硬背,完全不考慮學習效率,所以學習的效果非常不好。學生這種迷茫的狀態,不能明確樹立目標,對于其學習文言文是非常不利的。興趣和動機起伏不定,僅僅停留在教師的強制要求層面,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文言文。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表現出孩子好奇、好玩的天性,他們對有趣的實驗教學、游戲類教學非常有熱情;對記憶性的背誦、讀寫、發音等都比較厭倦,因而掌握不了斷句、讀寫的基本技巧。
二、教材編排情況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材編寫上比較偏向于詞句理解和行文思想的學習和掌握,而對于詞句的運用方面沒做具體要求,也沒給學生做相關方法的介紹,這就加大了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的壓力,若不采取更加有效實用的方式方法進行語文文言文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將變得越加繁重吃力,甚至就此不學、厭學,放棄學習文言文。這些問題關系著學生學習文言文和語文的興趣,如果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那么,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能力,讀寫能力不足等問題會隨之而來,學生在這樣的壓力下斷然是不能把語文文言文學好的。
三、文言文有效性學習簡單的應用策略分析
經過觀察和研究,筆者發現很多文言文知識掌握很好的人進行閱讀和詞句理解等能力會全面超越那些沒有認真進行閱讀的人,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決定了學習者文言文學習水平的高度,想提高文言文學習的水平,首先要通過大量文言文的閱讀積累,而有效的閱讀教學法便是促進學生積累閱讀的方法之一。第一個策略是多動口,巧用讀和記,收集一篇自己喜歡的文言文,做好閱讀訓練。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在成長生活中會不自覺地從自己閱讀的文字中體會該文章的意境,也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中階段的學生有這樣的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書本上的文言文課文認真進行閱讀,并做好相關的轉折句等的記錄。比如在進行詩經的教學時,可以開展朗讀競賽活動,斷句大比拼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盡可能多地朗讀,爭取能背誦,然后教師把這些詩經的名字寫出來,讓學生根據老師所寫的內容,猜測詩經中描述的意境。這樣就鍛煉了學生朗讀的能力,學生不看書本就能在腦海中反映出文言文意境。第二個策略是朗讀過程可以融入不同的技巧,做到豐富而有趣。在教學中教師經常用一些常用的辦法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換位思想、分組朗讀、個人朗讀、男女對讀等形式,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體會不同學生之間的配合情況,防止一些不懂裝懂、不會裝會的學生蒙混過關。另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一些文言文的形式創造情境演出等促進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比如在進行《燭之武退秦師》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對話設定角色,讓學生主動參演角色,安排其余學生讀旁白,學生會在不同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到文言文的學習樂趣。根據學生樂趣進行教學能使學生感受到文言文學習也是有很多歡樂的,有利于提升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初中語文文言文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一步,而且是語文成績取得進步的必備能力,采用朗讀教學能很好地解決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斷句、翻譯等方面的困難,同時教師應該充分研究學生身心的發展特點,積極尋找適合自己本校學生的、更加靈活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學、教師教統籌發展,真正轉變“學”文言文與“教”文言文的舊思想。
參考文獻:
[1]蒙睿.從高中語文教學看初中文言文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0(15).
[2]袁紅.《孫權勸學》教學設計[J].語文建設,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