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喬 吳國彬
摘要: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直接決定著大學生進入到社會以后是否能夠很好的適應當今社會。因而,應該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方面入手對大學生進行監督教育,學生在校期間要充分的運用學校所給予的資源,踴躍的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家庭教育方面,學生的家長應該給學生創造一系列的磨練自己的機會,培養大學生獨立做事的能力。
關鍵詞:社會適應;社會實踐活動;
一、影響大學生適應社會能力提高的因素
當今學生大部分為獨生家庭,所以,許多家長對于孩子采取了縱容、溺愛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當中,由于家長對他們的縱容,使得他們不能親自動手做事進而缺乏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學校教育里,由于長時間承受著應試教育的壓力,受到學校在在教學過程中輕實踐、重理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學生的理論知識不能和社會實踐想結合,因此學生不能在生活中發揮自己專業的技能;在社會上,由于長時間生活在學校單一的環境中,跟不上社會的轉變,他們學到的知識不能在社會中得到實踐,這些都影響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目前,金融危機嚴重影響著我國大學生的就業,此外,受到國內產業的調整、學校專業不合理的設置、人才市場的需求失去平衡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現如今,企業對大學生的工作經歷等要求逐漸增高,以至于很多大學生達不到要求,這表明企業很注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從企業招聘的條件可以發現,應屆畢業生實踐能力的欠缺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達到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需求,也為了大學生能夠符合就業的條件,必須要提高大學生對社會適應的能力。
二、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措施
(一)計劃就業目標
就當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來講,無論是培養技術型還是實踐型的人才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才能真正的適應其工作崗位,因此我們必須要求大學生從剛進入校園起就要根據自己專業的特長來進行學習與實踐,稍微的了解社會上工作崗位的需求,清楚自己應該具有怎樣的職業素質,確定職業發展規劃,選擇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專業,在大學時期合理安排時間,不斷的進行行為調整和角色轉換。社會在不斷的發展著,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著,想要具有持續發展的職業崗位,必須擁有不斷學習和自我驅動的能力,這樣才可以在職業競爭中一直保持優勢。
許多學生也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但是由于他們用不用心做、好高騖遠,而導致工作中頻頻出錯,應根據個人專業特長和對職業的興趣,要有從基層開始的就業觀念,不能盲目選擇專業。很多熱門專業競爭激烈,冷門專業則相反,可能熱門專業比冷門專業的社會關注度要多一些,但是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都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選擇冷門專業可能會有更多的機遇,充分利用冷門專業的價值,堅持鉆研冷門專業,計劃個人職業的發展,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
(二)合理利用學校資源
現如今,許多單位經常會抱怨就業大學生沒有扎實的工作經驗。看上去是專業對口能擔任這份工作,其實開始工作后卻令人很不滿意。用人企業向來看重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為公司帶來的收益,他們想要的是上崗就能勝任,工作都能做好的員工,而沒有實力的應屆大學生當然很難令人滿意。部分大學生學習形式古板,沒有深入的了解專業知識,走馬觀花,很難學到踏實的專業知識,而且一般不具有用人企業所想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其實,每個大學都能為學生提供精良的學習環境,如果他們能充分的利用良好的學習資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肯定能擁有良好的工作經驗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結構,個人的素質修養也會得到一定提高。想要真正的鍛煉自己,要學會珍惜大學的學習資源,用最大的努力竭盡所能,提升自己的內涵,進而擁有扎實的動手能力。
1.利用豐富的教師資源,學習扎實的專業基礎
在校期間的大學生應該把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全部完成。教師的指導是課程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為教師擁有豐厚的知識底蘊和專業基礎,了解專業領域的前沿狀況,能夠把最新穎的知識及時的向學生傳遞。大學生可以直接利用的資源就是教師,當學生畢業之后向社會發展時,他們將告別全日制的學習,與教師的聯系不能像原來一樣,所以在學校學習時應當珍惜與老師學習探討問題的機會,應該積極主動的與老師互動,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的思考問題和探究,進而形成扎實的理論基礎。
2.重視實踐經歷,提高動手能力
大學生讀書期間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學習,更應該注重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如今大多數的學校都配備了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讓學生有了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的平臺,在校大學生要進入實驗室,利用實習的環節對所學的專業理論做深入的理解和體驗,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改變實踐能力不足的現象。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習空間,擁有單位所需要的實踐能力,高校應繼續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改革力度,在原有的實踐空間基礎上,積極尋找新的道路。比如說許多高校都與企業建立了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校企雙方共同分享和建立校內的生產實訓中心,大學生利用這種組合方式就可以在學校體驗企業的實習環節,在學校中親身經歷一線的生產勞動,對實訓操作環境做深入的了解,切切實實的提高動手能力,對以后在企業的操作環境做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更好的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石鉆佳.寧漂族大學畢業生社會適應能力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5(24)
[2]王瑤90后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及其培養對策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
[3]馬占菊.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影響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