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的群體多、利益訴求多,相互間有差異甚至相互沖突。當前,必須強調頂層設計和系統研究,高教和基教、學前教育必須協同改革。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摘自《人民教育》)
中小學語文教材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單純地“貼標簽”,選一些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文章,這樣容易背離語文。語文版修訂教材的課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性有機結合于語文的人文性、語言文字的豐富性之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得到情感和審美的熏陶。同時,這套教材還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選了很多經典篇目,有助于培養學生中華民族精神認同感。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孫紹振
(摘自《北京晚報》)習近平: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摘自《人民日報》)
劉延東: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強國
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天津出席2016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策部署,更加注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充足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摘自“新華網”)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全國中小學校校園欺凌專項治理
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
《通知》指出,要通過專項治理,加強法制教育,嚴肅校規校紀,規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此次專項治理覆蓋全國中小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4月—7月,主要是各校開展治理;第二階段為9月—12月,主要是開展專項督查。
《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此次專項治理,精心組織部署,加強對專項治理的監督指導;責任督學要對責任區內學校的專項治理全程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與校方溝通,做好記錄并及時向當地教育督導部門報告;各校要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并明確負責人;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
《通知》強調,各地各校要按照“學校自查、縣級普查、市級復查、省級抽查”的程序,對專項治理第一階段專題教育情況、規章制度完善情況、加強預防工作情況、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和處理情況等,進行全面自查、督查和總結,形成報告并逐級上報。
專項治理期間仍發生校園欺凌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將予以通報、追責問責并督促整改。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將根據各地治理情況,組織督查組對各地專項治理情況進行實地督查。
(摘自“教育部網”)
中小學《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將統一改為《道德與法治》
4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出的《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教育部在通知中表示,中小學教材使用應保持穩定,各地如需更換教材版本,應嚴格按照中小學教材選用有關規定進行,并為教材印制、發行等留足時間,確保課前到書。
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教材使用情況的檢查,對未按相關規定更換教材、使用未經審定教材的地方和學校要嚴肅處理,責令糾正。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