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韜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容易因為各種各樣的境況而發生很大的變化,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不少困擾。據此,我校欲培養學生積極正面陽光的心態,在生活和學習中能運用合適的方法來預防問題和解決問題,迎向光明:向光、向善、向美。這樣的調節跟向日葵的花序跟著陽光轉動有些類似,所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建設以“向日葵”為名,喻向日葵的根為了解心理健康,桿為自我認識,一葉為情緒管理,一葉為青春期教育,花為學習,致力于讓學生都擁有一顆太陽般明朗且快樂的心,擁有對夢想和生活的熱忱,能懷抱著美好的希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健康快樂地成長。構建“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能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性教育和預防性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陽光的心理素質。
一、“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在廣州市眾多中小學校里受到廣泛的關注,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很多學校只是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僅僅是帶有治療性的心理咨詢,缺乏系統性,所以不能產生具有廣泛性的效果,甚至有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所謂的關注只是流于形式。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想要有效地達成其教育目標,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開設專門課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全體學生的共性問題,發展性和預防性是其主要特點,目的在于及時滿足學生的動態發展需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符合中小學生心理成長的共同規律,增強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當然,專門課程也有其局限性,如難以顧及個體在遺傳、生活環境、教育和個人經歷等方面的差異性和需要,但這可以通過個別輔導等途徑彌補。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中是真正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障。
我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現有的研究中,大多涉及心理健康校本課程開發的依據、意義、模式、過程等方面,涉及具體心理健康校本課程開發的并不多。有的只是單純的心理健康課程開發和實施,如福建泉州第五中學和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有的除了課程開發和實施之外,還建立相關的評價制度,像南京師范大學胡文宇的研究。有的除了心理健康課程開發、實施、評價之外,還涉及到課程建設的其他的輔助分析,如江陰市要塞實驗小學編撰課外讀本、武術讀本。再如南京師范大學李華冬首先關注網絡空間與學生心理空間的對話,其次以“校園人”的心理健康意識構建影響學生心理空間的人文氛圍,最后是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評價中“3+1”評估機制與自主性“心理成長足跡”日記的設計與管理。
由已有的具體心理健康校本課程的研究可以看出,它們所覆蓋的面及采取的方式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并不適合引入直接借用。所以,我校想在借鑒現有的幾種教材和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一套適合兩校實際的使用課程,重點將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心理健康校本課程所包含的模塊;②心理健康校本課程設計的研究;③心理健康校本課程實施與評價模式的研究。
二、“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建設的開發模式
(一)學生心理現狀調查分析
“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依托于兩所試驗學校,對象均是兩校七八年級學生,使用《中學生心理健康問卷(MHT)》進行學生心理現狀調查和分析。分析時,除去效度表項目,將余下的全部問卷項目得分累加起來,即可得到全量表分。全量表分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焦慮范圍。若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某個因子分高于8分,可認為該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各因子3分以下的說明該生能較好地應對,基本上沒有問題。而介于3~8分之間,若學生遇上不能應對的問題或情境時,會出現心理不適。
由表1可以看出,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和身體癥狀方面,兩校的平均分均高3分,學習焦慮尤甚;在沖動傾向因子上,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高于低分,而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屬于低分范疇。經分析這些因子的關系,確定“學習焦慮”和“自我認識”兩個模塊是兩校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兩校的實際情況和現有資源分析
1. 兩校生源實際情況分析
兩校一直重視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視。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學生總體素質不錯,但歷年的心理指標測量監控仍反映出學生存在學習焦慮等心理問題;而廣州市第四十九中學與廣州市江南中學合并(即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后,雖然生源開始出現趨好的苗頭,但其基本面仍是普通電腦派位生,學生的差異性明顯,呈現的顯性行為問題仍然較為值得關注。另外,兩校行政主管重視本課題的研究,為研究提供保障條件。再者,兩校的課題組骨干成員均為持證的心理咨詢師,具有開展課題研究的技術力量。
2. 兩校現有資源情況分析
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南校區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投入20多萬元建成面積170㎡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包括教師辦公室、測驗室、咨詢室、沙盤室、放松室、團體輔導室,功能齊備,在海珠區學校中首屈一指;有心理咨詢師三名,取得B級證書3人,C級證書39人。另外,兩名駐校社工在學校開展個案咨詢、團體輔導、講座等服務項目。2013年3月,海珠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在南校區成立,提供相應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服務的對象是個人或者小團體。
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有專職心理教師1人,為學生提供咨詢、團體輔導,給特定的年級上心理健康課,形成本校的心理健康校本課程,如《積極心理學》《創造力》《色彩心理學》,等等。同時,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也是社工定點駐校提供個案咨詢、團體輔導、講座等服務,相應的場室配備也比較完善。
三、“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建設的基本架構
經分析兩校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確定了“學習焦慮”和“自我認識”兩個模塊,再聯系兩校多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同時結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初中年級的主要教學內容,我校將學習焦慮模塊變更為學習,另外增加了了解心理健康、情緒管理和青春期教育。
這五部分構成一棵向日葵的模型:根為了解心理健康,桿為自我認識,一葉為情緒管理,一葉為青春期教育,花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