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榮
近年來一些中學生因為困難、挫折、失意而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令人心痛,催人淚下,這引起了筆者的反思: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嚴重缺失,加強對學生的生命與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必須把學生生命與健康教育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著力加強對學生的生命與健康教育。那如何加強對學生的生命與健康教育?筆者在多年的初中政治課教學中,經常采用以下四個對策。
一、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主渠道。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必須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與社會生活實踐結合,拓展課程的時空,使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內容,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占有人類豐富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不但知道人應該活著,而且知道人應該怎樣活著。
例如,在教七年級上冊“永不放棄生的希望”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結合課文內容,通過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組織學生討論:“你知道在緊急情況下怎樣呼救嗎?你知道本地區的急救電話、報警電話嗎?房屋著火了,你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嗎?遇到溺水者,你知道如何救助他嗎?遇到泥石流時,該怎樣逃生?遇到地震時,該怎樣自救?”在討論的基礎上,適當作了擴展,加上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不僅學會了最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還懂得了珍愛生命,無論何時都不輕言放棄自己的生命,能夠承受挫折,勇敢堅強。
二、懂得敬畏
生命是人存在的狀態,如果生命不存在了,對人而言的一切價值都不復存在,所以,敬畏生命是教育最神圣的職責。一方面,要對學生的生命負責,珍愛生命,保護生命。生命是寶貴的,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談得上人的其他問題。而生命又是脆弱的,未成年人的生命猶如溫室里的花朵,嬌弱得經不起風雨沖擊。因此,初中政治老師既要培養學生珍愛生命、自我保護的意識,又要教給學生各種生存的知識、技能以及處理生存危機的方法,滿足生命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應當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給予重視。諸多青少年自殺的案例告訴我們,知識和成績至上的教育,摧殘了孩子脆弱的心靈。他們的情感、個性被忽略,他們對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產生了迷惑和懷疑,感覺生命失去了意義。敬畏生命就要讓學生體驗到人生的樂趣,領悟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提升生命的質量。
例如,在教七年級下冊“用法律保護自己”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結合課文內容,教導學生作為未成年人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和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作斗爭。如在回家路上被壞人敲詐怎么辦?遇到被人拐賣、被搶劫、被綁架等危險情況時該怎么辦?遇到歹徒行兇時該怎么辦?通過討論、辯論、演講比賽、“模擬法庭”等形式切實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進而使學生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懂得保護自己的生命。
三、善于寬容
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影響者,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關懷生命,首先要求初中政治教師具有生命情懷,以博大的胸懷包容一切生命,以平等、寬容、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教師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過失,既不能以強制和粗魯的態度、方法加以阻止,也不能漠視不理,姑息縱容,任其自生自滅。真正的寬容就是“嚴出于愛,愛出于嚴,嚴而不縱,嚴而不兇”。每個學生都有活著的尊嚴,即使犯了錯誤,他也有維護自己生命尊嚴的需要,不容許任何人輕視、踐踏它。老師要理解寬容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要用積極的態度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和糾正,使其正確發展、健康成長。事實證明,寬容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教師必備的一種修養。
四、充分發掘政治課程中的生命教育資源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強調:“應鼓勵教師和學生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利用課程資源。”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思想品德的眼光去挖掘典型事件和案例,如何以思想品德課程的視角去賦予它們課程資源的意義。
例如,在教七年級上冊“種種侵害”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結合平時收集到的資料,給學生出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據有關資料統計,每年我國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都在一萬人以上,平均每天因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溺水、他殺、自殺等原因而死亡的中小學生人數達四十余人,相當于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在消失。之后,筆者給學生列舉了大量真實的事例:因家境貧寒產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臥軌自殺;因家長禁止玩游戲機,廣東省一初三男生上吊自殺……通過這些例子,拓展了教學內容,也使學生明確了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存在著侵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可能,這對他們有一定的預防和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這使學生倍加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總之,生命與健康教育是當代教育的本質使命。初中政治教師應探索新方法,創設新途徑,加強對學生的生命與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