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是實現優化教學過程的途徑之一。網絡教學過程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它以教師制作的網頁為本,在閱讀研究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強烈的自我需求意識;學生帶著研究性課題或問題在網上收集文獻資料做探究性閱讀,親身實踐,發現問題,質疑思辨,培養良好的閱讀探究習慣,達到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之目的。所以,教師的這一教學過程就是通過一定的形式有意識地呈現出一定的模式,筆者通過網絡教學的實踐,揣摩并體會出這一教學模式,下面談談網絡教學的實踐策略,懇請得到大方之家的請教。
一、強調自主,不忽視指導
“以學生為主體”已成為大家共識的教學基本準則,他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的自主是指學習活動中主觀能動地發揮和對學習責任的承擔。但這種學習上的自主不是天賦,要將學生潛在的可以的學習自主變成現實的自主,需要老師的指導。“學生主體的學習活動,既是學生認識世界的源泉,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落腳點。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不重視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組織和規范,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會落空,也會給教育實際工作帶來極的危害。”由此可見,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它幫助、推動并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其成為心智和諧發展的人,而學生通過充分地利用教師指導,則可獲得更大的自主。
學生在網絡教學活動中,自己決定選擇研究內容研究方式進行探究,提出問題,積極思辨,對研究內容作出有理有據的回答,能依靠自己收集處理各種文獻資料數據,達到解決問題之目的。老師的指導則是表現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參與實行全程跟蹤指導,針對不同問題進行個別化的輔導,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發現和走出可能陷入的困境。
然而,在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更習慣于從屬、習慣于被主宰,他們自覺出于這樣的地位輕松而無負擔,缺乏問題意識,在閱讀過程中往往要學生提一兩個問題比讓他們回答10個問題更難。在實踐的開始,如何擺正學生的位置,端正觀念,讓學生接受這種新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激發參與欲望,更需要教師花時間和精力指導、輔導、引導、因勢利導,更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更多的交往和參與情感的交流,進行質疑、探索和研究。
二、構建“主動參與——獨立探究——自主發展”的網絡教學模式
網絡教學應該表現為這樣一個過程:教師和學生共同制作網頁,將專題網絡教學形成一個框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主體對專題網絡文本進行展開主動參與,積極感受、思考、獨立探究,不斷領悟,發現掌握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構建成果,獲得整體發現與提高的教學模式,即:主動參與——獨立探究——自主發現。
1.主動參與,自主體驗
創設情境,激發參與求知的興趣。教師創設疑難情境,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的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設疑尋導,使學生產生較強的求知興趣和參與需要,這是讓學生全神貫注投入網絡教學活動、產生真實問題的前提。學生由感興趣開始引起內在興奮,在情境中教師引出學習課題,提供參與機會、示范指導、參與方法等。在這個環節,學生初次參與,興奮由內轉外,將參與欲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
引導自學,參與自主體驗。教師尊重學生個性特點,設疑提問或設計恰當的研究性切入點,提供充分的參與時間加以適當引導,使全體學生以高漲的情緒參與到異步、高效的自主網絡教學環境中。網絡教學是一種交流活動,在交流中客體的意圖語境消失了只能在信息載體中留下一些暗示,有待學生在問題中運用聯想和想象在交流平臺中去填充。在網絡教學中,學生這一主體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淀換回直覺經驗,由于不同主體之間不可能有充分完全相同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淀,在同一教師的指導下,閱讀同一材料不同主體閱讀解文的心理活動也不會相同,甚至差別很大。因此,學生參與自主體驗就是發揮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性,給他們提供自我聯想和想象、自我創造的空間的可能性,教師不可能越俎代庖,將結論交給學生。學生在自主體驗中質疑問難,在自主感悟中發現見解,通過主觀努力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
組織交往,參與合作交流。教師組織學生積極參加交往,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5~8人不等,由小組長負責,教師對小組的交往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導與調控,讓學生主體自由暢述、相互啟發,個投入、更積極發表見解,交流意見,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獲取更深入的體驗,形成良好的閱讀氣氛。
總結評價,拓展參與。學生積極參與全班討論,由小組代表匯報參與閱讀或取得成果,教師點撥、啟發,學生進行學習總結,鞏固知識,教師給與鼓勵性的評價。這是感性與理性融為一體的參與,學生的參與得到了拓展與提升。
2.獨立探究,質疑思辨
研究性主體閱讀以學生學會學習、自我發展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這是更深一層的閱讀階段。學會學習、自我發展的途徑是學生自己獨立探究,勇于嘗試,自主閱讀思考、討論、發現問題。這樣,獨立探究既是主體閱讀的一般心理過程,也是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的教學過程,但它不同于對文本的“分析”,其目標更明確,動機更強烈,方法更實用,從而主體參與閱讀實踐更有效。“只有首先提出問題,才能啟動學生思維,使創新活動始終以提出的問題為核心而展開”。在獨立探究中要學會于看似無疑之處生疑,于看似平常之處見奇,質疑思辨,隨處發問,強化問題意識。教師對此要給予肯定,并鼓勵他們運用已有知識查找資料,嘗試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獲取成果。如(學子爭鳴學生一段話)。
3.自主發現,品味求真
“發現學習有一種自我獎勵的功能,它容易引起學生發現的興奮感,學生可以將發現作為獎賞而自行學習。”網絡教學中名家電平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觀點的過程,首先是要發現文本內容的“味”,反復品味語言,體會語言意蘊,尤其要品味好語言中的三類詞:形容詞、動詞、副詞。作家錘煉語言多在這三類詞上下功夫。《拿來主義》中的“境界全出”;其次要發現真“與” “美”,學生親歷知識發生過程,體會真情實感,感受“美”的意蘊,獲取審美體驗。
三、體現創新思維
網絡教學研究重視引導學生創造性解讀文本,重視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主動創造地位,重視還學生以自我感悟的機會,重視還學生探究、發現的過程;網絡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和和諧的情境。師生在學習活動中平等合作,氣氛輕松愉快,學生的興趣和想法得到尊重,主體意識得到承認與肯定。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依照自己的潛能盡情發揮,并由此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強了責任感,從而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效地提高了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