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俊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是培養高中生科學學科意識,提升高中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如果高中物理教師能夠結合學生學習情況,以富有樂趣的方式來開展高中物理教學的話,學生往往會以主動的心態參與進去,由此形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這對于促進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提升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學習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活動最易從興趣出發,學習興趣是一個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在教學中若不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學生便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對基礎概念、基本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兩可,這就必然導致學生做題困難,對物理感到頭痛,學習情緒低落,成績自然無法提高。既然學習興趣這么關鍵,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呢?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許多同學會說物理課教學形式過于死板,內容枯燥,講的都是很復雜的理論,在實際中一點用途都沒有,所以不喜歡學習物理。面對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教師確實在課堂教學中有一種無人喝彩的失落感,消極教學只能使教師遠離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新課改中,明確指出新的物理課程教學要求,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關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程功能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新課程目標引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物理教育的社會科學教育功能與人的發展教育功能結合起來,即通過物理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賦予學生發展潛力,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意識。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在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中,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最終使學生學會善于發現問題、善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以促使學生達到全面發展之目標。
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形象直觀的物理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所在,尤其是在新課講解中,物理實驗更是必不可少。課堂上的物理實驗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物理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物理實驗分為多種,有演示實驗,也有學生實驗,只有讓學生多參與物理實驗,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當然對于某些危險的實驗,可采用教師演示的方式,但是,對于危險系數不高的實驗,就應盡可能讓學生們來做,只有發動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所做物理實驗產生興趣,產生好奇心,才能使學生想學物理,好學物理。另外,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全景、動態展示重點難點物理問題,將抽象物理問題變為形象直觀的分析過程;用物理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生活現象,誘導學生思維、活躍學生情緒;通過講述物理學史故事、科學趣聞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將復雜物理問題簡單化,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想達到以上預期的目的,要求我們一線的物理教師必須擁有強大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時時刻刻留意身邊的物理現象。因為物理講的是萬物之理,物理現象物理問題無處不在。我們著力打造高效課堂,以“課堂教學規范研究”為中心課題,引領教師回歸課堂、聚焦課堂、研究課堂、反思課堂、提升課堂,并制定了“精心同頭備課、精選教學內容、精設教學方法、精細教學過程、精練課堂習題、精擇課后作業、精益教學反思”的課堂教學規范。物理教師要為物理課堂創設理想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覺到身在其中。這也要求我們能夠熟練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突出教學主線,教學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教學當中好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走物理學習的捷徑;而無意義的問題,則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問題的設計也是教學藝術中很重要的一環。只有設計出鍛煉學生思維的好問題,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樂趣。
課堂教學有重點、難點,有課時、時間的限制,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突出教學主線,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維呈現遞進,這樣在師生共同探究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講圓周運動的應用必須讓學生體會圓周運動的現象,就要講清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它的運動過程,位移的特點,速度的特點,周期的特點,加速度的特點以及向心力的特點,尤其是向心力為效果力,在受力分析的環節中,要著重強調。可以舉出生活中常見的、身邊常見的圓周運動實例。首先展示一些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圖片,比如賽車運動,極限滑板運動,自行車轉彎,火車轉彎,等等,使學生馬上在頭腦中形成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形象。在深入分析物體做圓周運動的過程中,可使用動態的 FLASH 動畫、影像資料從各個角度,全方位、立體動態展示圓周運動物體的運動情況,使復雜的運動更加具體形象,也便于學生去接受和分析。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以及向心加速度是本章重點也是難點,在圖片結合動態演示情形下,學生很快就意識到圓周運動的物體它的向心力的來源,再結合牛頓定律的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學生很容易得出科學的結論。教師再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義,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踴躍發言,積極參與。在學生眾說紛紜的基礎上,教師闡明:物體在向心力的作用下,產生向心加速度,進而不斷地改變自己的運動狀態。具體物體的狀態是怎樣改變的?可以再次引導小組討論,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探究自己得到科學的結論。在課前準備方面,可以由各個小組組員收集整理有關圓周運動的資料,在課上給幾個小組充分展示的機會,也可以由學生進行圓周運動的講解和分析,這樣會更加激發學生們對物理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做適當的引導,由全班參與一些小問題的指正,可能一些學生常見的很普遍的一般性錯誤會被很容易地發現,被分析,被改正,這比教師單純的灌輸式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學生通過積極的分析,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正是教學效率提高的關鍵。教師的每一個教學問題設計必須與本節的主要線索密切相關,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
充滿激情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多樣手段的應用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了,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大幅度提高。
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素質教育教學在物理學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傳統灌輸教育難以企及的教育目標。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去分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找到學生學習物理的良性運行機制,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實現高中物理課程內容的調整,教學方式的改善,教學評價模式的優化。相信隨著高中物理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高中物理教師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高中物理課程效益將會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榮.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要點與思考[J]. 福建質量管理. 2016(04)
[2] 朱曉暉. 記憶形象思維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