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2015年開始了,驀然回首,自己踏上工作崗位已即將十年,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9月份,懷著憧憬,意氣奮發的走上了小學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叵胱蛱欤磺袣v歷在目,可轉眼已近十年,人生啊,有幾個十年﹗閉上眼,回想自己踏上工作崗位的這十年,今年一年級算上,小學一至六年級的語文我算是全教過了。
沒一個新的學期,拿上課本,只是一味的拿上教材教,從未思考過教材,可今天早晨我在上課的過程中,一只幼嫩的小手舉了起來——
“老師,書上說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冰雪融化,柳綠花紅,你還說,春節剛過,我們也進入了春天,可怎么外面還下大雪,我們還燒的暖氣,跟冬天一樣???”話音剛落,所有的學生都附和著“就是,就是……”還有一部分學生一臉的茫然。我愣住了,是啊,春天到了,可窗外卻下著鵝毛大雪,我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是啊,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氣候也不一樣。教材中所說的是我國的南方,比如四川,湖南等地,一年四季如春,就如書上所說春雨綿綿,柳綠花紅,而我們陜甘寧等地帶,一年秋冬季所占時間較長,盡管到了春天,可我們感覺天還是冷的,春天已進入半個月了,可還跟冬天一樣冷。明白了嗎?”
“明—白—了。”
聽了我的解釋,同學們只能這樣回答,但是我知道自己的這種解釋并沒有讓那一顆顆稚嫩的童心心悅誠服。
下課了,我回到教研室,翻著一年級語文教材,再細細回想我所上過的二至六年級語文教材,不得不有一些想法——
首先我認為,現在的教材越來越與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不想貼近,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更多人關注的是中國江南的漁米之鄉,可卻沒有想到還有一大群劣勢群體——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孩子們,春天他們每天面對的是光禿禿的大山,感受到的是刺骨的寒風,在這樣的環境中,造就了他們紅禿禿的臉蛋。
所以,我想說的是,未來中國的基礎教育,教育部要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該盡量考慮到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不同環境的學生所使用的教材也應不一樣,應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想貼近。
其次,我認為作為小學教材,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記得我學過的《匆匆》等這些大作家的名篇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學的,而現在這些文章大量的已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教材中出現,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一年級教材是建立在幼兒園的基礎之上,城市的孩子父母大都是知識分子,再加上良好的環境,使他們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很強,他們見多識廣??赊r村的孩子,父母有一部分不識字,稍微識字的都到外面打工,一年四季不回家,孩子都由爺爺奶奶帶著,再加上大量的農村沒有幼兒園,好一點的上個學前班,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面對一年級的教科書感到很難,家長也有這樣的看法。有一位家長笑著對我說:“張老師,我小時候學會了āōē就能考100分,現在的孩子學會了āōē,等于什么都不知道?!蔽倚α?,樸素的語言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是啊,一年級的語文教材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滲透了句子的訓練,而這恰好是我們學生的薄弱之處?!蔽艺f。
最后,我認為農村的義務教育學校硬件設施上不去,現在的語文課,有很多地方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講的很主觀,僅憑老師的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理解如果在合適的地方,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在電子白板中呈現出來,學生就會將一種主觀意識變為客觀意象輕而易舉的就理解了,這種教學效果非常好??墒?,在偏遠的農村小學,有電子白板的學校有幾個?有的學校甚至連一臺電腦都沒有,多媒體教學更從何談起?
記得我曾看過一本雜志,一個外國人是這么說的“中國的城市已與發達歸家沒有什么區別,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國的薄弱之處在農村,那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笨催^之后,我感觸至深。中國的問題在農村,每一屆中國政府都在關注農村,但具體怎么做沒有明顯的措施。
我想,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如果農村的基礎教育和幼兒教育趕上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城市的話,那么,其他一切方面都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還想,哪一天,農村的孩子,家長不再想著給孩子轉學,不再千方百計把孩子往縣城送,往省市學校輸送,那么,中國就真的強大了,就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我們期待著這一天能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