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潔蓉
【摘 要】“學案導學”就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學案和教師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教學方式。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學會”和“會學”。“學案導學”的核心是“問題式導學”,合理設計問題是語文導學案的靈魂。
【關鍵詞】優化問題設計;熟悉文本;知識拓展
使用導學案教學的語文課堂,使學習目標更加具體清楚,學習任務更加具體明確,學習重點更加突出明白。課堂上,學生的聚焦點落在了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上,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關鍵點上,確實有效的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學生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問題,導學案是連接教師導和學生學的紐帶,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平臺,是學生積極思考和自我展示的平臺,語文導學案中的問題設計尤為重要,在語文導學案中如何設計好問題呢?
一、優化設問導讀環節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熟悉文本
課前學習是指教師在新課學習之前,留出相應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本,了解相關簡單的新知識,獨立學習和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這個學習過程,是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或者查找資料、工具書等手段進行簡單的、淺層次思考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通過對文章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此階段問題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寫作背景著手,體會作者真實情感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人,只有了解作者當時的生活時代和環境,讀懂了作者的生活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的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預習課文時,教師通過設計有關作者當時的生活環境和時代背景等的問題,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態度,引導學生做出相應的理解。如預習《鄉愁》導學案的問題可以設計為:本文選自 ,作者是 ,當代的 和 家。其詩具有濃重的中國意識和深厚的歷史感。隨著學生對作品誕生的環境的熟悉,也就漸漸熟悉了本文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濃烈的眷戀之情。這樣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主動聯系當時的創作環境,更能主動的走進文本的意境中。
2.從知識拓展入手,豐富學生的興趣
在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中,可以設計一些查閱資料,查閱書籍等資料的問題來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具體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預習問題,讓學生通過一些收集和整理,豐富學生的認知。如預習《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查資料,對蘇州園林進行全面的認識,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通過視屏資料,來了解葉圣陶有著嚴謹結構層次的寫作方法。通過對資料的掌握,學生會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可以設計:①題目解讀。②走進作者。介紹作者的生平和創作及作者的思想。③文體資料。可以介紹 “經”、“史”、“子”等文學常識,拓寬學生的文學常識和課外閱讀知識。
3.從課外遷移入手,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學習本節課的知識,讓學生將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技能應用到新的課文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引導學生把以前已經掌握和熟悉的方法技能用到本節課的學習中,通過這些方法和技能的對比,讓學生發現規律,掌握內在特點,實現自我學習。學習《大雁歸來》這篇文章,導學案問題可以設計為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說出有關寫“雁”的詩句。
二、優化自學質疑環節的問題設計,提效語文課堂教學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紐帶,采用導學案的語文課堂,問題設計是其靈魂,是高效課堂學習的關鍵,問題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問題。在語文導學案中,其問題的設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1.從教材編排入手設計問題
語文教材的設計以單元形式呈現,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導學案設計中,本單元以詩歌作品為主題,問題設計將著眼于反復誦讀,整體感悟,展開想象和聯想,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優美的詩歌語言。問題設計為:整體感知。第一課《沁園春·雪》整體感知設計為:①《沁園春·雪》的上闕側重寫 ,抒發了 的思想感情;下闋側重寫 ,抒發了 的思想感情;揭示全詞的中心句是 。②《沁園春·雪》的上闋表現詩人豐富現象的句子是 ,使上下闋渾然一體的句子是 。 第二課《雨說》的整體感知設計為:下列關于《雨說》這首詩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第三課《星星變奏曲》整體感知設計為:①這首抒情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舉例分析詩中重要意象的特定的情境和意味。②具體分析這首詩的結構特點。第四課整體感知設計為:①《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是生命的歌吟。詩人通過對 和 的描寫,贊美“ ”。②《夜》著力展示夜的靜濫,傳達出詩人對 的熱愛和 的心情。
2.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設計問題
教材是語文學習主要的學習用具,課文主要是由標題和課文內容兩部分組成的,語文課本標題如同一個人的眼睛,起著統攝作用。比如《楊修之死》這節課,分析:①楊修為什么會被殺?②楊修之死給我們怎樣的啟示?由于標題的意義不同,在問題設計上也要結合其蘊含的意義來設計問題:在《我的第一本書》中可以設計如下的問題:文章開頭自然引出本文話題,點明“我的第一本書”指的是 ,同時表明這第一本書在我人生中的 。然后用一句很有詩意的話 ,下文圍繞著“我的第一本書”交代與“書”有關的幾個人的命運,表達了“我”對第一本書的 之情。這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體會一語帶雙關的意義,既理解了表層意義:渴望讀書;又揭示了課文的深層意義:需要理解肯定及尊重。
三、優化拓展延伸環節的問題設計,提升學生綜合應用水平
大力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語文教學已突破傳統的束縛,尤其是近年來,高考、中考考查的內容不僅僅是課本的知識,知識點來源于課本,又超越了課本,這就要求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擺脫教材文章的束縛,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這就要求導學案中設計一些拓展問題,來幫助學生增大閱讀和擴展知識面,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有效的“拓展延伸”環節能真正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語文教學的外延與內涵,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入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高。在此環節的導學案中要充分挖掘這部分空間,盡可能讓教學內容充實。具體在問題設計中可以從作者、文章結構、寫作手法、體裁、知識等方面入手來設計問題。
總之,新課標要求,語文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倡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實際上隨著導學案的使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只有有效的問題設計,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才能有利于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鞏固,才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靜.《語文導學案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語文天地[J],2016(2).
[2]李泓.《巧借導學案,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課程教育研究[J],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