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雪梅 康莊 朱佳軒
【摘 要】本文從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及創新分類招考角度,以貴州工商學院為例,對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及分類招考進行現狀進行分析,多角度闡述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方法和現存的困難,并就存在的困難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分類招考;培養應用型人才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系2012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納入國家計劃內統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師資760余人,50%以上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實驗實訓設施設備5000余萬元,校內實驗實訓室56間,圖書館藏書116萬冊。
一、我院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工作現狀及做法
我院的辦學目標是:創辦一流應用型大學。秉持“幫助學生成功”的理念,自2012年伊始,我院積極進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探索:
1.緊扣貴州產業調整升級的人才、智力支撐要求,強化學科專業規劃、建設
我院緊跟國家“新四化”和貴州省經濟發展轉型建設要求,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暑假,學院選派90%的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了解行業、企業對各專業的人才規格要求,崗位技能需要和規范等。通過到企業調研,將企業崗位需求帶回學校,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完成如下工作:①設立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在專業設置上不斷貼近市場,保持人才培養對市場需求的聯動性,隨時對市場人力資源需求進行分析研究,特別關注專業就業市場研究,與“市場零距離”調整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專業建設規劃,整合學科專業優勢,已形成特色鮮明的工、商、管理、護理類學科專業群。②根據區域產業發展、調整需要設置與調整專業。在學科專業建設中,主動適應貴州、西南、東盟經濟圈經濟發展的需要,調整專業布局。近三年分別籌建建筑工程學院、護理學院、會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體育學院以及設計與工程學院,呼應貴州產業發展的需要。③優化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建設進程中,引進行業企業崗位培養模式,創新設立人才培養目標、途徑和方法,積極開展“師徒式”、“訂單式”、“委培式”等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積極開展“仿真實訓”、“企業崗位實習”等專業建設試點;積極建立校內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推進與企業共同進行“工學交替”、“聯合培養”等人才培養方法,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具體做法歡迎到我院參觀、指導)。
2.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努力實施教學過程中三化,即:教學環境企業化、實訓內容任務化、學生作業產品化
我院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以“教學環境企業化、實訓內容任務化、學生作業產品化”為基本要求,修訂“課程大綱、實訓大綱、考核大綱”,按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組織相關課程進行專業實訓。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培養目標不同,要求教師不斷完善課堂設計,引進或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實現“笑聲、掌聲、辯論聲”的“三聲”課堂,配合教學環境企業化、實訓內容任務化、學生作業產品化要求,實現“精彩課堂”,在學生學習同時,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樂于學習,快樂學習。
此外,各分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大賽,通過競賽,鍛煉教師和學生,增強信心,交流信息、提高技能。
3.加強校內校外實驗實訓室(基地)建設,提高專業仿真實訓教學,強化學生專業學習效果
根據教育部2012年1號文件要求,我院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不斷改進校內校外實習實訓教學條件,與近千家企業達成實訓合作協議,并遵循實訓環境企業化、內容任務化、作業產品化的“三化”原則,校內以高仿真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校外以學生專業實習為主,到行業企業進行一學期的專業實習,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并不斷探索“工學交替”、“校企聯合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4.引進“雙師素質”資源,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學院通過從行業中吸引人才,開展暑期教師回爐計劃、鼓勵教師報考行業資格證書或職稱等舉措,快速引進培養“雙師素質”型教師。
目前各專業的任課教師中,有63%的教師具有企業工作經歷或具備行業資格證書,有48%的教師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平均53%的專業教師擁有至少1個行業資格證書。
具體做法是:學院招聘專業課教師以授課能力為主,按1∶1.5招收儲備。新進教師要求本科畢業生5年以上工作經驗、研究生有2年工作經驗;要求專業課教師必須100%持雙證。
鼓勵在職教師繼續學習、提升學歷、職稱。此外,我院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始終堅持三個方面的努力:一是讓教師拿高薪,二是讓教師受人尊重,三是保證教師有職業發展前途。
5.加強教學過程職業化管理、強化勵志就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社團育人功能
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我院堅持“上學即上班、畢業好就業”的職業化管理理念,按相應企業職場環境要求來管理學生,有效幫助學生向職業人、社會人的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把非關鍵的管理環節移交學生自我管理。
通過職業化管理,將課堂勵志教育理念和內容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并轉化為行為習慣和信念,將學生培養成職業道德好、職業態度好、職業精神好、職業能力好、職業形象好的“五好青年”。
我院還重視創業教育,從大學一年級就專門開設創業課程;建立并完善校內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示范園。
學生社團管理中,由學院團委牽頭指導,發揮學生社團聯合會的作用,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幫助培養未來的領軍人物;形成學生自主、積極健康的學團活動,完成社團育人的過程。
二、我院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1.專業設置方面,希望得到省教育廳的政策傾斜支持
我院專科專業有25個,尚未形成學科、專業群,尚無法培養具有綜合職業素質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
希望省教育廳每年新專業申報時,能考慮民辦院校發展需要,能夠給予政策支持,在條件達到的情況下,同意多增設專業,以培育我院發展勢頭。
2.師資資源建設方面,“雙師型”教師團隊職稱評定的困難
我院屬民辦高等職業教育,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雙師型”教師引進后,職稱評定的極為困難,直接影響教師的提升發展以及學院未來層次的提升。懇請教育廳協調成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職稱評定系列,批準貴州工商學院成立副高職稱評審委員會。
3.招生方面,希望能進行多層次招生探索
我院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院校,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得到社會較高認可,近兩年報考學生越來越多,但無法錄取,學院的規模已制約著學院發展成為一流應用型大學的步伐,作為劉總理認可的現代職業教育的示范校,懇請在錄取比例上給予政策傾斜,并在懇請給予我院在區域自主招考、錄取;多個招生層次上進行改革試點和探索。
三、對策建議
(1)建議給予我院開展在招生、教學改革、專業建設、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進行試點、探索;以多層次、全方位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和勞動者為目標,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
(2)建議在人事體制方面,給予民辦院校更大自主權,具有教師高級職稱評定權,快速奠定民辦院校快速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
參考文獻:
[1]薛小平.高校管理隊伍職業化探析.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
[2]孫翔玲.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6).
[3]王曉龍.人文關懷視域下的高校管理問題.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