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婕
【摘 要】親子教育活動是學前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親子美術教育活動則在親子教育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親子美術教育活動中,幼兒園創設特定的情景,讓幼兒在與環境(材料、家長、教師、同伴)的互動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和有益的知識技能經驗。但是,我們經常看到:在親子美術活動中,家長只是“陪襯”,又或者是家長“包辦”而孩子在活動中則成了“閑人”。那么在親子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可以如何更好的開展親子美術教育活動,使活動真正發揮親子美術教育的作用而不僅僅只是走個形式呢?現結合園所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經驗,談談如何開展親子美術教育活動。
【關鍵詞】親子美術;教育
那么在親子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可以如何更好的開展親子美術教育活動,讓親子美術教育活動不僅僅只是走個形式,而是真正實現親子美術教育的作用呢?那么以下將根據我園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實踐經驗,淺談一些關于如何開展好親子美術教育活動的看法。
一、選擇生活中的主題激發興趣、適合親子
俗話說:藝術源自于生活!所以選擇的主題內容,首選來自于家庭生活的內容,最好是家長和孩子都熟悉都感興趣的,這樣更容易引起幼兒和家長的共鳴。
其次,內容選擇要照顧到家長和孩子的水平,要有家長發展的空間,也要有孩子發展的空間。也就是說,活動內容的難易程度彈性大,有家長和孩子合作的可能。我們特別強調“合作”這個詞,只有難度有梯度了,家長和孩子才有合作的可能和興趣,否則太簡單了,家長覺得沒意思,孩子也都能自己完成,根本不需要家長參與,也就失去了親子美術的意義;太難了,孩子做不了,必然出現都是家長指揮幼兒去做的現象,忙壞了家長,孩子卻只是扮演木偶的角色,沒有思考,沒有體驗,沒有從中獲得有有益的經驗。
二、引導家長和幼兒共同積累豐富的相關經驗
我們會經常發現,在親子美術活動中,孩子們愛發言,而家長普遍都是聆聽者,又或者當家長發言時,說得內容孩子們都聽不懂,大人和孩子都各自說各自的,沒有共鳴點。造成這個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長和孩子在活動前期沒有共同的情感體驗,沒有共同的知識經驗做支撐。
我們在活動中總結出來一個經驗:親子美術不僅僅只是一次集中教育活動的親子美術,而應當是基于開展了一系列圍繞活動主題的親子活動為前提的親子美術教育活動。也就是說,通過這些系列的親子活動,把孩子和家長的生活、情感、技能以及幼兒原有的美術以外的其他領域的學習都很好的發生一個關聯,整合多領域的經驗,這不僅為幼兒和家長提供了許多交流的機會,滿足了他們感受美、發現美、了解美、探索美的欲望,也為孩子在親子美術教育活動中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愿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更新教育觀念,三者有效互動
1.清晰的角色定位
教師、家長、孩子形成教育的共同體,不要過度去強調誰是教育者,誰是受教育者,因為不一定都是老師和家長教孩子,孩子也一樣可以成為家長的老師。我們總希望大手拉小手,可有的時候小手也可以拉大手,老師和家長都要學會往后退。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孩子也會啟發你,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表現技法甚至比有的家長懂得更多,很多材料家長不知道怎么用,而孩子都能當家長的老師;有的時候孩子們憑直覺思維所搭配出的顏色、構成的圖案,往往比成人的想法更稚趣、更具有創意。
2.互動的活動過程
老師和家長總是怕孩子做不好,活動中一看到孩子的線條不夠美、色彩不夠好就直接打斷孩子的創作,試問:在活動中總是被打斷、被糾錯,孩子們會開心嗎?老師和家長總是充當檢察官的角色,會享受到親子繪畫的快樂嗎?肯定不會!其實只要不過度關注技能,同時多關注美術活動的人文性和愉悅性,意識到這不僅是完成一個美術活動,更是通過這個活動創造出很多家長和孩子的接觸機會,一起來當探索者,一起去感受美、發現美,一起商量如何更好的表現美,然后一起找材料,一起創作,這樣才是親子美術的真正樂趣。所以,請家長和老師都要更加有耐心一些,掌握一些方法,學會啟發孩子,學會給孩子建議,不漏痕跡地給孩子指導,大膽放手讓孩子去做,相信孩子會做得更好。
四、利用各種手段,調動幼兒和家長的情感體驗
1.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
根據活動的內容設置相關的活動場景,多渠道讓幼兒和家長感受美,從而激發幼兒和家長興趣,調動幼兒和家長的已有體驗。例如:布置主題場景;展示幼兒與家長收集來的與該主題相關的圖片、物品;展示之前相關的作品做分享,最好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完成的作品等。
2.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
在與幼兒和家長的互動中,圍繞活動目標準確的抓住困惑點和矛盾點,拋出問題讓幼兒和家長都來思考,啟發幼兒和家長利用已有的美術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特別強調在引導時,要注重幼兒和家長相互交流。
綜上所述,親子美術教育活動只有充分意識到親子美術教育的意義、作用,并且做到幼兒、家長、教師三位一體共同感知美、發現美、欣賞美、交流美、挖掘材料創造美,最后一起分享美,那么我們的親子美術教育活動才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