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林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CT三維血管成像對腹部血管疾病的診斷價值。 方法 整群選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該院收治的疑似腹部血管性疾病的54例患者納入該研究,采用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掃查(MSCT)方法進行肝臟動脈期與門脈期增強掃描,對比腹部彩超與MSCT的檢測結果。 結果 多層螺旋CT三維成像對于腹部大、中、小血管形態改變可予以清晰顯示,對于腹部臟器腫瘤其他表現也可同時展開觀察,診斷準確率為100.0%(54/54),彩超診斷準確率為77.8%(42/54),多層螺旋CT對于腹部血管性疾病檢出率遠高于腹部彩超(P<0.05)。 結論 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掃查屬于無創檢查技術的一種,其對于腹部血管疾病患者血管走行以及血管與周圍臟器之間的關系可展開多角度乃至多方位觀察,有效支持了臨床診斷工作。
[關鍵詞] 腹部血管疾病;多層螺旋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814.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c)-0185-02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Angiography in Diagnosis of Abdominal Vascular Diseases
CHEN Zhi-lin
Jiangbei Hospital District, Zhongd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4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angiography in diagnosis of abdominal 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54 cases of patients suspected with abdominal vascular diseas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ir livers in?hepatic artery phase?and polal vein phase were given enhancement scanning by the method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abdome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abdominal Doppler ultrasound and MSC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 micrangium in the abdomen could be clearly showed by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angiography, at the same time, the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abdominal viscera tumor could be observed,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it was 100.0%(54/54)and of Doppler ultrasound was 77.8%(42/54),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for abdominal vascular diseas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Doppler ultrasound(P<0.05).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abdomen belongs to one of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technologies, which can make a multi-angle and multi-azimuth observation of vessel arrang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lood vessel and peripheral viscera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vascular diseases, and it effectively support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Key words] Abdominal vascular diseases; Multi-slice spiral CT;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 Diagnostic value
隨著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層螺旋CT技術是影像學領域的一大突破,特別是16層CT的研發與應用。多層螺旋CT容積掃描速度更快,且Z軸分辨率更高,對于腹部血管三維重組圖像質量有明顯的提升,進而推動了CT血管造影成像技術的進步[1]。該文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技術為對照,總結分析了2014年5月—2015年8月該院收治的54例疑似腹部血管性疾病患者的多層螺旋CT三維血管成像結果,以便于對腹部血管疾病做出直觀、準確的評價,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該院收治的疑似腹部血管性疾病的54例患者納入該研究,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56.7±5.2)歲。
1.2 方法
檢測儀器為飛利浦生產的MX-16型16層螺旋CT,常規腹部平掃聯合增強掃描。其中掃描層厚設定為1.25 mm,轉速為0.5 s/360°,螺距比為1.75∶1,管電壓設定為120 kV,管電流在平掃以及增強掃描下分別設定為200 mA、350~400 mA,掃描持續10~15 s。采用高壓注射器將100 mL造影劑經右肘前靜脈注入患者體內,注射速度保持在3.5~4.0 mL/s。動脈期掃描延遲時間為20~25 s,門靜脈期掃描延遲時間為55~60 s。將原始圖像上傳至工作站,采用VR以及2D-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腹部血管三維圖像,采用圖像切割工具從不同角度切割VR與MIP圖像。入組病例同時進行腹部彩超掃查檢查,并以手術病理診斷為參照對比兩種方法的診斷準確率。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對該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應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多層螺旋CT三維成像對于腹部大、中、小血管形態改變可予以清晰顯示,其中檢出12例門靜脈系統疾病、9例腹主動脈瘤,12例脾血管瘤,15例肝血管瘤,6例腎動脈鈣化狹窄,診斷準確率為100.0%(54/54)。彩超顯像檢出6例門靜脈系統疾病,6例腹主動脈瘤,9例脾血管瘤,15例肝血管瘤,6例腎動脈鈣化狹窄,診斷準確率為77.8%(42/54),多層螺旋CT對于腹部血管性疾病檢出率遠高于腹部彩超(P<0.05),見表1。
3 討論
當前,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MSCT)逐漸開始應用于顱腦、心臟、胸腔、腹部以及腎臟等人體部位檢查中,其改變了傳統CT層掃描的模式,實現了向容積掃描模式的飛躍,所得三維圖像不再是單純疊加單層圖像而成,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容積圖像[2]。以此為基礎進行三維重建,其圖像對于細小血管走行、血管形態等情況予以清晰顯示,同時還可對周圍組織器官進行觀察[3]。MSCT具有如下4個優勢:(1)掃描范圍大,用時時間較短,可較好地滿足腹部血管成像需求,一般情況下掃描從膈頂開始,至第3~4椎體水平時所需時間不超過12 s,對絕大部分患者都較為適用[4];(2)提高了掃描速度,造影劑用量也隨之減少,或造影劑用量不變以獲取更佳的成像效果;(3)能夠分期像獲取動脈期以及靜脈期成像數據,其對于同時顯示肝動脈以及門靜脈的情況尤為適用;(4)MSCT后處理技術優勢突出,且能夠進行薄層重建,因此可在相同掃描時間以及造影劑用量的情況下獲取形式不同的血管成像[5]。MSCT圖像分辨力以及后處理功能都較為優秀,能夠將患者腹部血管情況以三維方式成像展示,對于門靜脈高壓或腎動脈狹窄等血管性疾病可予以準確診斷[6]。
該研究結果表明,多層螺旋CT三維成像對于腹部大、中、小血管形態改變可予以清晰顯示,診斷準確率為100.0%,而彩超顯像檢出率為77.8%,多層螺旋CT對于腹部血管性疾病檢出率遠高于腹部彩超(P<0.05),與李美玉等[7]報道相符,提示多層螺旋CT三維成像對于腹部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診斷準確性。此外,筆者總結了MSCT應用實踐中的要點如下:(1)檢查準備。患者行MSCT掃查前禁食時間應不低于6 h,而且陽性胃腸對比劑對于強化血管顯示有一定干擾[8],可給予患者清水口服,作為胃腸標記物,防止高密度對比劑所產生的干擾,避免后處理圖像質量受到影響。(2)合理選擇掃描層厚。就CT成像掃描而言,其掃描層厚對于血管成像空間分辨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該研究中檢測儀器飛利浦生產的MX-16型16層螺旋CT,其中最關鍵的圖像質量影響因素莫過于探測器組合方式,而1.25 mm的掃描層厚既滿足掃描速度要求又切實保證了圖像質量。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掃查屬于無創檢查技術的一種,其對于腹部血管疾病患者血管走行以及血管與周圍臟器之間的關系可展開多角度乃至多方位觀察,有效支持了臨床診斷工作,并有利于醫師合理制定介入治療方案以及外科手術方案,精確評估患者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宏,嚴玉澄,陸任華,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動脈鈣化發病情況及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8):1062-1067.
[2] 孔凡磊,郭一清.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腫瘤臨床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12(9):59-60,69.
[3] 李祥.急診腹部CT在診斷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中的價值[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6):799-800.
[4] 秦定文,楊亞芳,顧生榮,等.64排螺旋CT低管電壓掃描對腹部血管成像病變顯示及圖像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5):74-77.
[5] 黃恒青,黃筠洋,楊軍克,等.128層CT血管成像技術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3(1):63-64.
[6] 劉躍輝,劉珍,武燕,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5(15):112-114.
[7] 李美玉,陳冠峰,楊子江,等.64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3):190.
[8] 王良根.急診腹部CT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6(6):156,161.
(收稿日期: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