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昌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眩暈急診科病因及診斷。 方法 整群選擇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來該院接受治療的284例急性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明確診斷,主要檢測患者的血常規、尿常規,以及患者的血糖和血脂的指數, 此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心電圖、頸椎X射線、頸部血管多普勒、顱內血管多普勒、核磁共振等的檢查,并將診斷結果進行統計。患者在接受病情診斷之后,3個月后,進行回顧性的病情分析。 結果 284例急性眩暈患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150例,耳源性眩暈52例,腦梗死43例,癲癇性眩暈20例,功能性眩暈15例,其它4例;其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各年齡層導致眩暈的最常見病因。 結論 治療急性眩暈癥患者,必須要進行對癥處理,減輕患者的眩暈狀況,最終做出病因的診。
[關鍵詞] 急性眩暈;病因診治;臨床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c)-0195-02
Etiological Analysis and Diagnosis Experience of Acute Vertigo
MA Shao-chang
Emergency Department, Guan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tiology and diagnosis experience of acute vertigo. Methods 2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vertig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agnosed definitely, the blood routine, urine routine,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pid index of the patients were mainly detected, in additiona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electrocardiogram, X-ray of cervical vertebra, neck vascular Doppler, intracranial vascular Doppler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given statistic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fter 3 months of diagnosis. Results In the 2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vertigo,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occurred to 150 cases, aural vertigo occurred to 52 cases, cerebral infarction occurred to 43 cases, epileptic vertigo occurred to 20 cases, functional vertigo occurred to 15 cases, others were 4 cases, among them,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was the most etiology leading to vertigo in all ages. Conclusion We must g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vertigo to relieve the patients vertigo and make a diagnosis of the etiology finally.
[Key words] Acute vertigo;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linical experience
眩暈具有多重的發病機制,是一種感覺到自我或者周圍環境旋轉以及搖動的主觀上的感覺障礙[1]。患有該種疾病的患者經常會伴有惡心、嘔吐、無法睜眼以及無法起床走動的癥狀,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相關報道,我國人群中的眩暈癥發生率為0.5%,可見其具有高發性,因此需要加強研究分析。目前臨床對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情診斷方面,由于該疾病病情較長,要想準確的對其確診,需要醫護人員也在不斷對其進行回訪調查、回顧性的病情分析。該研究整群選擇2013年3月—2014年5月,來該院接受治療的284例急性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這些患者急性眩暈的病因,以及對其的診斷分析,對其進行病情診斷和病因分析時,主要是檢測患者的血常規、尿常規,以及患者的血糖和血脂的指數, 此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心電圖、頸椎X射線、頸部血管多普勒、顱內血管多普勒、核磁共振等的檢查,并將診斷結果進行統計。針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病因的分析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急診科于2010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284例急性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0例,女144例,年齡在20~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2±10.2)歲;其中≤50歲7例,51~60歲61例,61~70歲52例,71~80歲123例,>80歲41例。所以患者的病程為1 d~4年,平均病程為(6.7±2.3)月;均經過全面神經系統查體。
1.2 檢測方法
對患者進行各項身體機能檢查時,所選用的核磁共振儀器為:MAGNETOM Verio,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其具備70 cm超大孔徑和163 cm超短磁體,可以保證其在臨床上獲得更廣泛、更深入的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產品型號:DC-N6T,原產地:廣東省深圳市,商標品牌:邁瑞,它是一款功能全面的,高集成化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能夠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提供高質量的圖像。首先對284例患者,采用醫院自制的調查表,調查其年齡、性別、病程、臨床癥狀、誘發因素及家族遺傳史等一般情況,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其次對其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血尿常規、心電圖、視動反射、過度換氣試驗、Dix-Hallpke試驗及神經系統檢查等。之后,對于部分循環缺血(PCI)伴眩暈者,進行經顱多普勒超聲(TCD)、頸部血管彩超、磁共振成像(MRI)及CT檢查。伴有聽力減退、肢體活動障礙者經神經內科及耳鼻喉科協助診治。參考文獻標準[1]對急性眩暈的病因進行診斷。
1.3 觀察標準
患者經過各項指標的檢測之后,其主要的癥狀是眩暈,大多為旋轉性眩暈,有少部分患者是伴隨著晃動感的眩暈,且其走路不平衡。將其各項病狀進行一定的分類,其可分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耳源性眩暈,腦梗死,癲癇性眩暈,功能性眩暈,這幾類。患者經由病狀診斷和分析后,其可以進一步確診具體的疾病。
2 結果
依據診斷標準,284例急性眩暈患者的病因構成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該種疾病的患者有150例,占總患者的52.8%,耳源性眩暈,該種疾病的患者有52例,占總患者的18.3%,腦梗死,該種疾病的患者有43例,占總患者的15.1%,癲癇性眩暈,該種疾病的患者有20例,占總患者的7.0%,功能性眩暈,該種疾病的患者有15例,占總患者的5.3%,其它,該種疾病的患者有4例,占總患者的1.4%。其中不同年齡段眩暈患者病因的分布情況見表1,可見,急性眩暈患者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占得比較交高,其病情發生率交高,值得廣泛的被關注,此外,其他的病情不容被忽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中,其病情多見于71~80歲的患者中,耳源性軒轅、腦梗死、癲癇性眩暈也多發于這個階段,功能性眩暈,多見于大于80 的老年患者之中。因此這幾個年齡段的急性眩暈患者值得被廣泛的重視起來。
3 討論
該研究結果顯示:急性眩暈患者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占得比較交高,其病情發生率交高,值得廣泛的被關注,此外,其他的病情不容被忽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中,其病情多見于71~80歲的患者中,耳源性軒轅、腦梗死、癲癇性眩暈也多發于這個階段,功能性眩暈,多見于大于80 的老年患者之中。因此,這幾個年齡段的急性眩暈患者值得被廣泛的重視起來。根據相關研究資料[2]表明,周圍性眩暈疾病占據到真性眩暈疾病的比例為80%~85%,其中良性發作性體位性眩暈占到真性眩暈中的比例為45%~65%,可以進行預防以及治療,治療應該遵照其診斷標準。急性眩暈癥急診治療中,因為病情發展的迅猛以及治療條件的苛刻、或者急診醫生的認知差異等,多會發生誤診狀況,最終無法給與患者有效治療,影響到患者的疾病治療。該結果顯示,急性眩暈癥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高血壓、頸椎病、高血糖、高血脂等由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發的疾病;(2)梅尼埃病、突發性耳聾、前庭神經元炎、良性陣發性眩暈等耳源性眩暈;(3)腦梗死;(4)癲癇性眩暈;(5)功能性眩暈;(6)其他,如貧血、低血壓等也會引發眩暈[3]。其中,排在前3位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耳源性眩暈及腦梗死患者51~80歲間發生急性眩暈的情況較多,不同年齡層的病因構成差異提示對不同年齡患者診斷時應有針對性,這樣更有助于快速準確的診斷出眩暈患者的病因。急性眩暈癥病因分析中,可以得出其可能是因為大腦各支動脈出現閉塞,最終導致梗死以及出血狀況[4]。人體的顱內橋小腦角以及腦干、第四腦等處的腫瘤也會引起眩暈癥。急性眩暈癥的治療中,必須要考慮到嚴重疾病的可能,因此,必須要進行頭顱CT檢查以及MRI檢查。根據相關研究,可以得知目前眩暈癥,主要是以患者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為主,因此需要加強對其的治療,并且做好相應的回訪診斷[5-9]。這對于我們該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我們盡快的確診患者的病因和病情。
目前,針對急性眩暈癥,具體診治方法主要有:(1)一般治療:眩暈發作的時候,患者應立即臥床休息,防止跌倒,減少頭部位置的移動,同時向患者說明眩暈的性質,鼓勵患者注視附近的物體,緩解患者前庭周圍性病變而導致的眩暈[5];(2)藥物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了抗膽堿能藥物、抗組胺藥物、鎮靜藥、血管擴張劑以及利尿劑等藥物;(3)體位療法:良性位置性眩暈的患者應首選此方法;(4)針對病因的治療方法。其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急性眩暈患者常見的病因類型,病理基礎大部分是前庭系統的血供障礙、迷路水腫和血管痙攣,引起前庭功能紊亂。因此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如注意體位、避免頭部活動、消除迷路水腫藥物、臥床休息及對癥止吐治療,并使用中西聯合用藥擴張腦血管對內耳微循環、前庭功能及腦血流進行改善,從而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相關癥狀。
綜上所述,急性眩暈癥病因比較多樣化,臨床上必須快速、準確的對其病因進行診斷,及時對癥用藥緩解患者痛苦,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肖志剛,張丹鳳.眩暈癥72例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3):50-52.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眩暈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5):369-374.
[3] 韓英博,彭俊陽,姚建華,等.眩暈的病因分類與規范診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9):2590-2592.
[4] 田軍茹.眩暈診治的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 14(12):1335-1337.
[5] 劉博.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規范性診治與思考[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3,21(2):99-101.
[6] 金曉陽. 腹針治療頸性眩暈急性發作療效評價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7] 王爍.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急性發作期的中醫證候及祛風化痰法對其的療效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9.
[8] 王進忠. 急診頸性眩暈臨床路徑的綜合評價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08.
[9] 常青. 祛風定眩法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急性發作期風痰上擾證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收稿日期: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