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帆
摘 要:近年來,以微課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手段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嘗試。本文以中技教學為背景,探討微課在中技教學中的可行性,并以市場營銷及案例課程為例,重點思考微課在中技傳統課堂下的教學設計,最后提出了微課制作、使用的若干思路。
關鍵詞:微課 教學模式 市場營銷 中技教學
一、微課是什么?
1.微課的含義
2013年“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對微課的定義如下。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實驗操作、教學環節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教學活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微課發展至今,普遍觀點是微課視頻應盡量壓縮到10分鐘以內,最好是5~8分鐘,讓學生可以在注意力不分散的狀態下接受知識。從國外的相關研究來看,微課實際包括兩種含義,一是“微課程”(Micro-course),二是“微課件”(Micro-lecture)。從名詞中可以看出,我們目前所說的“微課”指的是“微課件”,而多個“微課件”則構成了一個“微課程”。
2.微課與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慕課(MOOCs)的聯系
提到微課,許多人就會提及翻轉課堂、慕課等名詞,甚至有人將三者視為同一種東西。其實,三者有所聯系,也有所不相同。
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將知識點發布到互聯網平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或指導學生完成實驗、任務,以及分享學習經驗。之所以稱為“翻轉”,就是因為翻轉課堂把傳統教學那種“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后作業”模式調轉了過來。
慕課,是一種基于微課的新型網絡教學形式。學生通過互聯網在線學習學校提供的各種課程,通過線上測試與線下完成相應任務,最終獲得學校頒發的相應證書。
由此可知,微課是翻轉課堂的具體技術實施方案。有微課,課堂更容易“翻轉”。同時微課是慕課開展的教學形式,教師先制作微課,然后才能夠架構成慕課。
在互聯網深入影響人們生活的當下,微課意義重大。它是如今互聯網普及發展中必然出現的教學載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教學工作者認識微課,學習微課,使用微課,是提升工作能力的需要,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
二、微課在中技教學的可行性
1.中技開展微課可否復制中小學的成功模式?
微課在國外多使用在網絡教育模式中,在我國更多是出現在各種教學競賽中,中小學也有開展相應的教學實驗。比如,2011年廣東佛山市由胡鐵生老師主導并創建的“微課”模式,在當時形成淘課熱潮,網上訪問量超過15萬人次。然而,中小學屬于基礎教育,知識點更多屬于通識,且在時代發展中相對穩定,而中職、中技的知識點極為繁雜,且隨著時代潮流變化而不斷更新換代,因此微課在中技的使用不能直接復制中小學教學者的經驗。
2.中技教學能否基于發展慕課或翻轉課堂來使用微課?
慕課屬于網絡教育模式,我國目前使用此模式的多屬大學院校,如北京大學在2013年開始開設并在Coursera和網易平臺發布慕課。技術院校目前推廣使用網絡教育模式的鮮有報道,尚無有效的使用經驗。
翻轉課堂要實現“翻轉”,其中兩個條件尤為關鍵:一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學生需要有較好的知識根基。否則,讓學生課前主動點擊微課觀看、自主學習、了解知識、認真思考,這些都是空談,而后續的教師課堂指導、輔助、答疑解惑也將變得意義不大。顯然,當前中技的大部分學生不具備以上兩個條件。因此,中技教學通過“翻轉課堂”來使用微課,不具備普適性。
3.中技教學能否在傳統課堂模式中使用微課?
筆者認為中技使用微課在傳統課堂模式中更具有現實性,而且具備中小學教學中沒有的優勢。
第一,中技學生在課堂中普遍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理論課,“PPT+講授”的方式不太受學生歡迎。如果換成知識點高度濃縮、只有5~10分鐘、具備影像和聲音元素的微課視頻,教師圍繞微課展開闡述,學生學習效率會更高。
第二,微課視頻特別適用于實操課程。在傳統實操課程上,指導教師先在學生面前演示一遍,學生觀察的角度是平視,視線阻礙因素較多,極易導致觀察不全、不細,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教師在一旁逐個(組)指導,如此教師工作量巨大,學生操作失敗率高。如果在實操課程中將教師的演示錄制成微課,在課堂中使用微課,學生觀察的角度是仰視,視線沒有阻擋,一覽無遺,觀察較全、較細;微課視頻完全可以在學生實操中循環播放,基礎差的學生可以一邊模仿一邊實操,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一邊實操一邊檢查;指導教師無需逐個(組)再演示、指導,可以在巡查中發現更多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且可以采取更有針對性、更深入的指導,效率得到提高。
第三,以微課為載體,更方便中技學生的課后復習。傳統中技課堂的復習,無外乎依靠筆記與老師提供的PPT課件。如果是理論課程,則知識點瑣碎繁雜,不如微課(程)可以系統復習;如果是實操課程,則紙上談兵般晦澀難懂,不如微課一目了然。教師可以將整個課程的微課以一種有序的方式集成(筆者注:類似“科技樹”,“思維導圖”),讓學生很方便地選擇。
第四,微課讓教師獲得更多的教學時間,更易使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任務導向法,教師完全可以將任務制作成一個微課,省去了在課堂上介紹任務的時間,而且學生通過微課視頻更容易理解任務。比如案例教學法,教師可以將案例制作成微課視頻,與原始的視頻素材不同,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添加注解,指引學生思考。
三、微課在中技教學中的課程設計
1.翻轉課堂下的中技微課課程設計
雖然筆者認為翻轉課堂在當前中技教學中不具現實性與普適性,更適合高技教學,然而不排除部分中技班級(或課程)具備可“翻轉”的關鍵條件,即學生普遍具備或對課程具備較高積極性,且該課程的知識根基較扎實。圍繞微課的課程設計可以如下文所示。
(1)課前。學生使用電腦或手機,觀看微課視頻。學生與教師利用網絡在線交流。
(2)課中。小組討論微課;教師講解微課;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答疑解惑;學生練習,教師發布任務
(3)課后。學生實操,教師指導。
2.傳統課堂下的中技微課課程設計
根據中技學生的特點(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基礎較差,積極性不高),以及每一個課程大小不同的知識點,教師可根據自身條件制作相應數量的微課,其中必須制作的微課是課程的重點、難點,這可以稱之為“核心微課”。微課的使用同樣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其中課前微課主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就算學生沒有參與也不影響課中教學,內容為課程知識的背景介紹,比如有趣的案例、最新的時事新聞(可以用原始素材代替)。課中的理論講授或實操演示可以用微課代替,側重點是“核心微課”,再穿插各個知識點的微課視頻。在微課播放完畢后,教師鼓勵學生思考、提問、討論,然后讓學生練習、操作,教師在旁指導、答疑。課后的微課(可以用原始素材代替)內容側重知識鞏固或是興趣拓展。
下面以筆者市場營銷及案例課程中《模塊一:認識市場營銷》為例,具體闡述在傳統課堂微課的課程設計。
按照筆者學校市場營銷及案例課程標準,《模塊一:認識市場營銷》分為6個課時,2課時/次,2次課/周,課程設計如下。
課題1:市場的含義、市場的分類。重點:現代營銷的市場概念。課前:教師加入該班QQ群或微信群。課中:核心微課——人口、購買力和購買欲望(以周邊商場為素材)。課后:作業——以自家附近的市場或商場為例,分析該市場三要素及類型。
課題2:市場營銷的含義、市場營銷中的核心概念。重點:需要、欲望和需求。課前:網絡發布微課——購物小調查(視頻列出學生們喜歡的各種商品,在網絡討論或投票)。課中:核心微課——為什么我們喜歡它?(根據學生課前討論、投票選出關鍵商品,對其進行分析,以此了解需要、欲望和需求的區別)。課后:推薦閱讀——《斷舍離》,了解馬斯洛五層次需要理論。
課題3:營銷觀念、市場營銷基本流程。重點:市場營銷觀念。課前:微課視頻——我們的iPhone(生產方式、促銷方式的簡單介紹。結合需求理論,線上議論其原因)。課中:核心微課——老王賣桃的故事(動畫視頻,講述老王賣桃背景的變化導致經營觀念的變化)。課后:作業——完成教材內作業。
四、微課在中技教學中運用的若干思考
1.微課的定位問題
一是微課是教學輔助手段。課堂的核心是教師,不是微課。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教學的主體都應該是教師。教師使用微課,應在教學現場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課堂情況作出及時反饋。教學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預成性過程,課堂是否生動正取決于此。
二是微課是知識點的濃縮集合,也是一切有利教學開展元素的集合。一個微課的時間最好濃縮在5~10分鐘,高效利用學生的注意力,將課程的知識點闡述清楚。微課不能等同于“PPT錄屏”或是“教學錄像”,這等于直接抹殺了教師與微課的意義。微課視頻可以加入一切有利教學開展的元素,除了PPT、教學錄像,還可以用動畫、圖片和音頻。
2.微課的使用問題
一是先問是否合適使用,然后才問如何使用。一個知識點如果可以用幾句話清楚闡述,或只是次要的,或是用PPT、實物、實操來展示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就不應該考慮使用微課,不能為了微課而去使用微課。
二是選擇合適的微課發布平臺。微課在課中可以用電腦和投影設備直接播放,在課前、課后應該考慮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選擇發布平臺??梢灾苯訉⑽⒄n復制給學生,可以利用視頻網站(如“優酷”)、云存儲(如“百度云盤”)將微課鏈接在QQ群和微信群發布,也可以將整個課程“包裝”成一個網頁或微信公眾號,將制作好的微課資源上傳到平臺,由學生自行點擊觀看。另外,如果需要檢測學生是否觀看與掌握,可以考慮使用網絡考試平臺(如“考試酷”),教師將測試題放入題庫,學生實名注冊,登入完成測試,教師可在后臺檢查。
三是開發“微課說明書”。 “微課說明書”是教師對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微課的指引說明。說明書可以將課程中所有微課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生任務”或“獎勵學分”作為課程教學計劃的補充。
3.微課的制作問題
微課的制作是一個復雜的多媒體制作工程。如果要全面使用微課,并且計劃將微課制作成成套的“微課程”,乃至為今后的“慕課”作資源準備,需要購置高清攝像機、演播室、高性能計算機等硬件設備,同時需要安裝Adobe Premiere、After Effect等影視后期制作正版軟件,還需要培訓或聘請熟悉技術的教師或工作人員。所以,沒有學校方面的基本建設,僅依靠幾個熱心嘗試的教師是不可能完成的。當然,如果只是一個課程的使用,只需要制作幾個微課,教師利用手機、DV以及會聲會影、Camtasia Studio等后期軟件也是可以完成的。還有,如果已經有較好的微課資源,而學校已經獲得使用許可,則沒必要再去制作。
參考文獻:
[1]陳智敏,呂巾嬌,劉美鳳.我國高校教師微課教學設計現狀研究——對2013年“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295個微課作品的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4(8).
[2]趙國棟.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J].遠程教育雜志,2014(5).
[4]羅赟.“微課”該如何走進中職教育的課堂[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4(6).
[5]趙國棟.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6]鐘紹春,張琢,唐燁偉.微課設計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
[7]程鵬.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職“網絡營銷”微課設計[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10).
[8]王竹立.微課勿重走“課內整合”老路[J].遠程教育雜志,2014(5).
[9]高靜.利用微課翻轉中職電子商務課堂[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
(作者單位:廣東省交通運輸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