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琴 湯萬龍
摘 要:本文就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計劃框架的設計進行了全面分析闡述,并通過深入企業調研和文獻研究明確了核心技能的定義,確定了核心技能標準及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能力和與之相應的核心能力課程、主干課程,提出通過設計融德育教育體系、核心技能、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精神培養為一體的專業教學計劃框架,在實現專業教育的同時,全面提升專業能力、核心技能和職業精神。
關鍵詞:高職教育 建筑設備工程技術 教學計劃
課 題:本文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軟科學研究項目:土建類高職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12-R3-14)研究成果。
通過對全國多個省市的建筑行業、企業從業的高職畢業生的調研,發現團隊協作、吃苦耐勞、遵章守紀、敬業誠信這四項基本素質被眾多企業所推崇,企業對員工職業態度的首要要求是吃苦耐勞和敬業誠信,其次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不可忽視對學生核心技能的培養,更不可放松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
一、高職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核心技能的標準
1.核心技能
在高職教育領域,對“核心技能”有三種理解:其一是所有職業都要掌握的技能;其二是核心的、重要的技術內容;其三是關鍵的教學過程,包括學與教的策略等。所以,核心技能是整個能力體系的支柱。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課題中,把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專業特定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同時,規定核心技能培訓與測評項目為八項,即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提高、革新創新、外語應用。
2.關鍵能力
在職業教育領域,關鍵能力是指與純粹的專業職業技能和知識沒有直接聯系,卻對職業生涯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不同職業的適應能力以及自我發展的能力。它強調在職業發生變更或者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勞動者所具備的能夠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是一種從事任何職業的勞動者都應具備的能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關鍵能力主要指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個性能力。
3.核心技能標準
根據以上分析,核心技能即是關鍵能力,而關鍵能力主要指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個性能力。通過文獻分析,本課題組制定了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技能標準。
(1)方法能力。
①計算能力:能夠進行流體力學、熱工、電氣等方面的數學運算;
②應用建筑設備新技術能力:能夠理解建筑設備新技術規程、新規范和新設備的性能參數;
③分析與綜合能力: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④決策與遷移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各方面專業知識,在實習實訓操作中獨自決策;
⑤信息接收和處理能力:能夠迅速把握科技發展的趨勢,掌握未來變化的規律;
⑥預測和應變能力:能夠對事情的走向及條件變化有準確的預測,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措施;
⑦學習能力:能夠自覺地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考核;
⑧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在團隊協作過程中,能夠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
⑨創新能力:能夠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上有所創新。
(2)社會能力。
①反省能力:能夠經常反思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上的表現;
②適應變化的能力:能夠很快地適應環境的變化;
③推銷自我的能力:善于表現自己的長處。
(3)個性能力。
①交往與合作能力:能夠與人和睦相處,并團結他人、與人合作;
②抗挫折能力:能夠抵抗一定的挫折;
③自控能力:能夠自律,具有較強的自控能力。
二、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能力與核心能力課程
借鑒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教學計劃開發)方法,即一種分析和確定某種職業所需能力的方法,通過深入企業調研,課題組將該專業畢業生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所需的專業能力分解為系統設計、安裝工程施工、安裝工程施工管理、安裝工程預算、安裝工程制圖與識圖、計算機應用和主要工種操作七大綜合能力。
綜合分析系統設計、安裝工程施工、安裝工程施工管理、安裝工程預算、安裝工程制圖與識圖、計算機應用和主要工種操作七大綜合能力,總結、歸納出各綜合能力對應的知識點和能力要素,確立了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安裝、采暖供熱管網系統安裝、建筑電氣控制系統安裝、建筑供配電與電氣照明系統安裝、通風空調系統安裝和安裝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六門核心能力課程,以及建筑安裝工程制圖與識圖、冷熱源系統安裝和安裝工程預算三門主干課程。根據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各崗位綜合能力的不同特點,以及執行的可能性,分別確定了與核心能力課程和主干課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項目。
建筑設備工程圖識讀能力:安裝工程制圖實訓。
建筑設備系統的設計能力: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室內熱水采暖系統設計、建筑電氣照明系統設計、建筑電氣控制系統設計。
建筑設備系統的施工能力:衛生器具與管道安裝、室內采暖系統安裝實訓、通風工基本技能實訓。
建筑設備安裝工程施工組織管理能力:安裝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實訓、安裝工程預算實訓(水)、安裝工程預算實訓(電)。
三、構建德育體系、培養職業精神
目前,促進學生智育和德育的全面發展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學校和學生普遍關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德育教育。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必須高度重視德育工作,教學改革應結合地域特點,從源頭上占領思想文化教育高地,全面推進建設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由行業企業專家和大學教育專家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按照企業用人的職業道德標準,在專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構筑適合高職學生職業成長的、課內教育與課外學習相融合的、包含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校園文化、德育和工程思想教育的“六位一體”德育體系。
其次,德育教育應貫穿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德育教育可以分為課堂理論教學、養成教育和實踐教學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公共職業道德基礎理論教學為主,并輔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職業道德的啟蒙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知”“情”“信”的培養,重點是對“知”的培養,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職業精神的初步認識。第二階段:以行業職業道德內容為基本出發點,進入以個案教學為主的階段,主要是對學生“情”“信”“意”的培養,重點是對“信”的培養,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職業精神的意識。第三階段:是以去企業親身體驗和實習實訓為主的職業道德實踐教學,主要是對學生“信”“意”“行”的培養,重點是對“行”的培養,它可以激發學生對職業精神的追求。
四、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計劃框架設計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核心技能—關鍵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和職業精神。核心技能、職業精神的培養滲透于職業素養、職業基礎、職業技能和專業實訓等課程模塊中。因此,筆者將職業素養、職業基礎、職業技能和專業實訓等課程進行統籌安排,設計了包括:職業素養、文化基礎課、職業基礎課、核心能力和主干課、職業技能課、專業實訓六大模塊的教學計劃框架。
高職教育要堅持核心技能、專業能力和職業精神教育的教學統一性,摒棄坐而論道,讓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同時,不但具備了扎實的專業能力,而且不斷提升核心技能、職業精神。
參考文獻:
[1]吳建設,丁繼安.高等職業教育核心技能培養:意義、現狀、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
[2]胡昌送,盧曉春等.關鍵能力培養策略的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1(6).
(作者單位: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